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华创无线的问题并不是孤例。经过一年多的培育发展,绵阳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战略初见成效。但随着一批“树苗”企业度过初创阶段,成长为“小树”企业后,他们不再满足于免费场地、注册服务手续等便利,开始追求新的“营养成分”,这直接推动了绵阳对扶持政策的调整。
人才和配套资源成企业发展瓶颈
2013年,绵阳正式启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经过认定后,企业可得到一系列扶持,包括免费场地、资金扶持,以及办理工商税务手续、融资贷款、科技成果交易的“一站式”便利。
在政策扶持下,一年后,很多“树苗”企业度过初创阶段,成长为具备一定竞争力的“小树”企业。截至11月4日,绵阳已有科技型中小企业4160家,其中年销售额在50-2000万元的“小树”企业数量最多,约占40%左右。“他们处在快速成长的不稳定阶段,对厂房、人才、资金的需求更大,而一旦营养跟不上,也可能滑落回去。”绵阳市科技局调研员张科说。
经过两年成长,绵阳市星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找到了自己的业务模式。他们开发的声波定向强声驱散系统已基本成熟,一只脚已迈入了总量超过30亿元的细分市场,唯一的障碍是如何将其由图纸转化为批量生产。
因为绵阳本地找不到符合技术要求的加工企业,他们不得不将部分加工订单委托给深圳企业,再将加工好的部件运回绵阳组装、调试,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如果在深圳,可以在方圆100公里内,找到任何配套的企业。”星宇电子总经办主任李婧晗说。
另一个难关是人才。据张云介绍,上半年他发布了一条招聘软件工程师的信息,一个月内只收到几份简历。
从人才到配套企业,绵阳将这些诉求归结为“生态系统”还不够完善,由此启动了两条对策,既“抓大”又“放小”。前者的重心是长虹、九洲等大企业。9月份,绵阳组织了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长虹对接,通过承接长虹需求,进而带动周边配套产业,并解决一部分企业的发展问题。
另一方面,绵阳将目光投向了创业领域。自4月起,绵阳组织相关人员先后到成都、重庆、西安、武汉等高校聚集地进行推介,鼓励高校教师或学生赴绵创业。预计整个过程需要3-5年才能见效。
把服务向前后端延伸
在化解企业诉求的同时,绵阳决心整合各种扶持政策,根据不同阶段企业的特点,建立一个从“树苗”、“小树”再到“大树”的连续扶持政策。
10月,绵阳正式出台了“涌泉计划”,依据企业年销售额,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推出“金苗工程”、“拔萃工程”、“卓越工程”。每个阶段都从资金、信贷、人才、载体等领域制定扶持标准。
这套政策的出台,意味着绵阳扶持政策正式转为精准的“滴灌”。未来,扶持政策还将向前后端延伸,将“种子”和“树林”都纳入进来。“种子”指的是好的创意。创业者只需有好的创意即可,其余的相关工作,包括招人、组织生产、走向市场、推广,这些都由孵化器提供支持,助其将想法转化为真正的产品和营销模式。
向后端延伸。“大树”企业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资金、场地,还要重新完善调整架构、引入市场营销、法律等服务,一不小心就变得“臃肿”而“迟钝”。针对这种需求,绵阳计划搭建一个平台,将各种服务的提供者集中在一起。企业向其订购服务,政府则会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样企业不需要做到‘大而全’,只需集中精力做其擅长的部分,从而迅速形成一片‘树林’。”张科说。
下一主题:聚焦企业需求 服务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