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牛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 秦宁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庐山区位与基本特征
(一)庐山的独特区位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以南,濒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与中国第一大水系长江、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形成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的独特格局。
(二)庐山是人文景观与自然风物完美的结晶
庐山不仅是一座风景名山,更是一座文化昆仑,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庐山是人文圣山”。
庐山是中国名山中,最早以文化群体的杰出创造载入中国历史的。以圣人大禹登庐山算起,千百年来,历朝历代,在庐山山道上攀登探索的人,前去后来,绵绵延延,已经形成了一条十分壮观的历史之河,留下了众多千古名言、名诗、名词、名画,并成为隐逸之士、高僧名道的依托,政客、名流的活动舞台,从而为庐山带来了浓郁的文化色彩,并使庐山深藏文化底蕴。庐山的国学,以集“程朱理学”教育精华的白鹿书院为代表,领四大书院之首,影响中国历史近700年;庐山的石刻综合体现了自然景观同文化景观的紧密结合;东谷别墅群等近代建筑则见证了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
(三)宗教名山
庐山是宗教名山——一山五教,和谐共处。
自公元386年起,慧远主持在东林寺创办“净土宗”以来,庐山就是中外公认的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庐山的宗教文化独特性在于“一山五教”——佛教、道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伊斯兰教荟萃庐山,和谐共处,留下了包括寺庙、观阁、清真寺、教堂在内的众多宗教建筑和大量石雕、碑刻、塔筑等宗教文化遗存。
(四)政治名山
庐山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具有重要地位,见证了国共两党的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确立。蒋介石将庐山作为国民政府的“夏都”,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八上庐山,与蒋介石会谈。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共第一代、第二代领袖人物均与庐山有不解之缘。
二、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定位不准确,对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认识不足
庐山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国际交流为一体的千古名山,是中华人文精神的代表,不仅具有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会议等功能,而且在传承与展示中华文化、促进宗教和谐、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庐山被定位在旅游经济功能,而对庐山的文化、历史、宗教等文化资源研究和挖掘不够重视,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以文化为中心、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为弘扬中华文化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新的贡献是庐山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尚未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
从产业发展来看,庐山存在着文化产业链条短和产品结构单一、现代文化产业链尚未形成等问题,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缺乏深刻地认识。庐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山水文化、宗教文化、西方文化等交流交融,丰富多样,但是庐山的文化至今没有形成产业化、载体化、具体化,尚未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
(三)对长江中游地区辐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从区域角度来看,庐山文化资源优势的带动和辐射能力仍显不足。目前,庐山仅旅游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其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对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不强。庐山亟需以文化资源整合旅游产业、更新旅游产品,并与整合“山(庐山)—江(长江)—湖(鄱阳湖)”生态文化旅游圈相结合,在保护景区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的前提下,应注重突出庐山文化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大力加强庐山文化建设,尽快建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大发展的示范区,更好地为带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乃至长江中游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
(四)管理体制尚未理顺,难以有效配置庐山文化资源
从管理体制来看,“一山多治”使得庐山难以统一管理,文化资源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庐山在行政区划上跨越九江市庐山区、星子县和九江县,而且,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庐山自然保护区都对庐山大部分山体拥有各不相同的管理权限。目前庐山的直接管理机构管辖区域为120平方公里,仅占庐山风景名胜区面积(302平方公里)的约40%,难以对整个庐山全范围实施有效的统一管理和利用,导致庐山整体保护的各项措施以及优化、整合全山文化资源的工作难以实施到位,阻碍了庐山文化资源的充分发挥。
三、总体定位研究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圣地,长江中游以文化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标尺,中外文化和谐交流交融的基地。
(一)从千年历史的角度定位
古代至近代,庐山曾经有三个时期体现了中国文化思想史的走向。著名学者胡适在1928年指出: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慧远的东林寺,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牯岭,代表西方文化入侵中国的大趋势。
庐山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定位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是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山水诗的策源地,山水画的发祥地。(古代诗人留下一万六千余首诗词,其密度堪称中华之最);是佛教中国化的完成地;是道教殿堂化、规制化的完成地;是中华文化精粹——理学的诞生地。从三国到近现代,有无数的文化巨匠、政治贤达、民族精英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踪迹。庐山的奇秀孕育出山水田园文化、诗歌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儒家文化、旅游休闲文化、抗日文化、非物质文化等,几乎涵盖了中华文化的各个类型,蕴含着中华文明的精华。
庐山风光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境界:到最美的大自然中去,让精神无往不至,超脱自我,是中国哲学天地人一体的生动体现。千年的史迹与雄奇秀美的自然高度融合,显示高深的意境和幽远的韵味,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境界,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置身其中,使人深感中华山水文化的博大悠远,找回对本民族文化和哲学的自信。
回顾历史,庐山文化如同长江之水,波澜迭出,不断出现新的高潮。简言之,东晋南朝是庐山佛道文化的高潮期,唐宋是庐山山水文化的高潮期,清末是西方文化的高潮期,近现代是政治文化的高潮期。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演变中,庐山文化还会出现新的高潮。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三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文化的复兴与崛起,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民族精神。自司马迁②以来,庐山传承着两千余年的历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缩影,发生过诸多影响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有责任、有义务承担新的历史使命,见几而作,作为中华文化传承与体验地标,为国家、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做出历史性的新贡献。
(二)从文明交融的角度定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给予高度评价:
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会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关的文化景观。
自公元1500年航海大发现以后,地球上各地理单元的人类文明才逐步融合,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才正面接触。英国历史学大家汤因比分析了世界历史上各个文明的特征,他认为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是彼此独立存在的文明;美国学者亨廷顿著有《文明的冲突》一书,论述了世界上几大文明的冲突,当今突显的例子就是西方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基督教传承着西方文明的基因,追求“唯一真”,具有排它性,容易与其他文明发生冲突,历史上十字军东征就是著名案例。
中华文明的一大特点就是胸怀宽广,包容性强,可容纳其他文明的进入,使之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庐山正是这一中华精神的代表,经过1600多年的发展,在中华“和”文化的理念下,佛、道、伊斯兰、天主、基督教五教合一,和而不同,在庐山和谐共处,放眼全球,当为翘楚,代表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方向。
庐山牯岭区域的别墅群,是中西文明碰撞与交融展示的现实载体。西方文化在这里演绎了60多年。20多个国家的传教士、商贾、侨民在庐山建有各种风格的别墅、教堂、学校、医院1000余栋,至今保存完好的仍有600余栋。上世纪上半叶,曾有4000多西方人常住庐山,其中美、英、法、德四国在山上办有学校。至今,美国还有庐山牯岭学校校友会,会员们的家族成员都已成为中美交流的文化使者。庐山恢复牯岭国际学校,吸引国际学生到庐山体验学习中国文化,扩大了中国文化影响力。2009年庐山发起并成立的世界名山协会,中国人担任主席,开辟了当今中外文化交流的新道路。
(三)从空间的角度定位
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格局是以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构成的“T”字型战略为指导的。长江流域,上海是龙头,龙尾重庆近年来发展迅速;中部区域(龙腰)一直处于塌陷的境地,有一中心城市武汉,经济实力远超庐山,但在文化方面,和人文圣山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加快沿长江中游经济带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但是必须认识到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更加强化,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从国家未来战略格局出发,需要的不是又增加一个重量级经济体,而是需要一个以文化号召力为核心,集人文、经济、生态和国际性于一体的新型战略高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全国,为国家打造一个区域发展的新模式,为长远的持续发展战略服务。
庐山可以凭借自身独特人文资源和区位优势,构建人文发展综合开发示范区,将文化发展与鄱阳湖区域发展协调起来。以文化核心启动产业,几千年文明和现代文明结合,促进长江中游新经济转型,成为长江经济带中游的一个关键节点。
四、发展思路与建议
(一)立足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找准定位,建设国家人文发展综合示范区
长江中游的发展要立足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要紧紧围绕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找准定位,充分发挥庐山文化资源优势,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起到示范作用。为此建议:从历史的角度、文明交融的角度、空间的角度、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将庐山定位为:“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圣山,长江中游以文化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区,中外文化和谐交流交融的基地”。
建议以庐山为主体,在长江中游建设国家人文发展综合示范区,区别于以往以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发展示范区,以民族文化振兴为主题,在空间上以文化内核为中心,文化与经济协同,通过整合行政体系、交通网络和产业纽带,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为国家创造区域发展的新典范。
(二)以历史为依托,以文化为核心,打造向外展示基地
文化是庐山的灵魂。要深入挖掘庐山历史文化内涵,把庐山作为“人文圣山”所承载的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以庐山为代表的中国海纳百川,容纳四方的现代开放文化,以“名山外交”、“书院外交”等为平台向世界传播,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将庐山打造成为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中国文化精神的窗口与基地,新时期中外民间文化交流的载体,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感情,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要充分利用庐山佛、道、伊斯兰、天主、基督一山五教的独特文化现象,使庐山成为新时期引领多元文化发展,展现多元宗教和谐共处的重要示范基地。
(三)构建以文化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带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整体发展
以文化为先导,走文化引领经济的道路,确立以文化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带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整体发展。
应深入发掘庐山丰富的文化资源,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等产业,着力发展动漫、游戏、文化产品数字制作与相关服务等新兴业态,加快文化产业与通信、会展、商贸、教育、培训、休闲等产业融合,提升演艺、文化娱乐、艺术品和工艺美术、艺术创意和设计等传统文化产业水平。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形成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形成辐射至鄱阳湖整个区域的配套完善的文化旅游产业链和无污染可循环的生态产业链,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四)建立统一管理的运行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庐山/鄱阳湖“文化核心+绿心”城市群
建设庐山/鄱阳湖为核心的“文化核心+绿心”城市群。不同于中国现有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城市群,以两三个大城市为核心,逐步向外扩展,在其周围形成若干中小城市的团状群组;这个新型城市群则是以民族文化振兴为主题,在空间上以文化内核为中心,通过整合行政体系、交通网络和产业纽带,集九江、南昌、景德镇、黄石、咸宁、安庆、池州、鹰潭等若干座规模相仿、职能分工不同却具有深厚文化传承的城市为中心,组成多核心块状的城市群,创新区域发展模式。以“山江湖城一体化”为基础,通过规划共绘、交通共建、市场共拓、产业共兴,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类资源,构筑以文化为龙头的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以文化核心启动产业,几千年文明和现代文明结合,走出一条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促进长江中游新经济转型。
下一主题:淡然·坦然·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