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就在刚刚结束的2015年销售工作会议上,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更坦承,2014年度是近几年娃哈哈整体销售最差的一年。
无论是数据统计,还是业界论调,曾经风风火火的娃哈哈显然是迎来了最冷的一年。
新产品乏力引发业绩遇阻
作为一家长期保持强势市场地位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娃哈哈旗下的纯净水、营养快线、八宝粥等产品畅销多年,并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然而,从2010年起至2012年,娃哈哈连续三年遭遇了营收增速下滑的惨况。
在业界看来,娃哈哈的业绩滑坡,不可思议的成分似乎不存在。
毫无疑问,经过多年的市场打拼,娃哈哈已积聚了强大的综合实力,这令绝大多数市场追随者都难以望其项背。也正是依靠包括资金、知名度、影响力、渠道、营销能力、管控能力、消费基础等方方面面的优势,2014年超过千亿的营收目标,这在宗庆后看来似乎完全不成问题。
但市场还是给娃哈哈出了一道难题。有相关分析文章指出,娃哈哈销售遇阻,主要原因还在于“新品销售乏力”。
纵观娃哈哈近年来在饮料市场陆续推出的新品,如格瓦斯、启力、富氧水等,虽然消费者对这些产品并不陌生,但主要还是归功于成熟的销售渠道。在产品开发、包装以至传播推广层面,上述产品都难以与“成功产品”画上等号。
宗庆后之女宗馥莉也曾表示,多年来,娃哈哈始终借助于不断地推出新品来保持业绩增长速度,而缺乏真正核心的长线产品支撑,对于一个体量如此庞大的企业而言,注定是一种风险。
因此,就如娃哈哈今年推出的青梅陈皮饮品其未来命运如何,还需市场把关。虽然这款青梅陈皮饮品主打健康牌,较为贴合大众健康需求,但该产品能否经历沉淀,成为真正长远而成功的产品,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越延越弱的品牌价值
近年来,娃哈哈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先是进军奶粉行业,又涉足零售业,甚至斥巨资进入白酒业欲争一席之地。这些非同寻常的“大跨步”令业内不禁纷纷猜疑:如此密集地布局多元化产业,是不是主业疲软的信号?
不论实情如何,跨界之后的娃哈哈,也终未能够顺利开启推动娃哈哈业绩增长的新引擎。在业内人士看来,进军奶粉与酒两大行业,根本属于一次不当的商业操作。“饮料和奶粉、酒根本就不属于一个通路,消费群体完全不同,要在原本就竞争激烈的市场里分一杯羹,困难得很。”一位销售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大而不强的品牌价值,恰恰是娃哈哈的发展软肋。娃哈哈名头虽响,看似能够惠及娃哈哈广泛的产品线,但在高附加值产品的支撑上却显得十分无力。
看近年来风生水起的加多宝凉茶,以及经久不衰的红牛功能饮料,其品牌价值无疑十分强悍,这无疑得益于品牌的聚焦战略。反观娃哈哈,其品牌价值要远逊于这些专业品牌。
从短期来看,娃哈哈的品牌延伸是成功的,也有当时的背景原因,那时候各行各业竞争并不激烈,专业化程度不高,营销毕竟从属于战略。但从长期角度出发,还是有一定隐患的,品牌核心价值将存在问题。这是营销专家罗建幸2013年已经提出的观点。
再看运用另一种方式打造品牌的典型企业--养生堂,旗下的农夫山泉、尖叫、农夫果园、清嘴含片、成长快乐、龟鳖丸等等,便打破了品牌限制,为其业绩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
对于娃哈哈经营酒水这一事件,记者采访了数位消费者,他们纷纷表示不会购买。“娃哈哈到底是做什么的啊?”接受采访的刘先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在众多品牌趋于高强度竞争之际,娃哈哈这一招牌也逐渐黯淡了下来。在2015年全国销售会议上,宗庆后也提到,要把品牌价值和形象做足,让消费者对品牌买账。但有人认为,这句话是否会沦为空谈,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行业观察
饮料行业群雄割据
实际上,今年娃哈哈遭遇业绩上的最冷一年,也折射出了饮料市场整体的迷茫。
近十多年来,国内饮料行业呈现出平稳发展态势,公开资料显示,年均产量增速保持在10%-20%之间。目前饮料行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1 .1万亿元。10年之间,饮料行业扩大了至少五倍。
同时,整个饮料市场也逐渐发展成为由碳酸饮料、水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含乳饮料等共同瓜分的格局。除此以外,果蔬、粗粮、大豆、咖啡等饮料也正在寻求更多的市场机会。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饮料市场已经进入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康师傅、统一、加多宝、王老吉、雀巢、娃哈哈等行业品牌企业群雄割据的时代。
据第三方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市场包装饮用水一年约1100亿容量,功能饮料是420亿元容量,而凉茶则是300亿元,不过碳酸饮料仅150亿元。这一饮料界曾经的“老大”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低。
饮料行业从业者郑先生如此感叹:品类多,口味多,品牌更多,市场变化快啊!
今年,饮料行业业绩下滑的大企业不在少数。“娃哈哈虽然遇冷,但也绝对不会是市场表现最差的一个。”郑先生表示。
上一主题:大洋洲乳业冲击波:中国乳企准备好了吗?
下一主题:玫琳凯:推动全员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