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陈欧再代言 聚美优品模式之变
[发布时间:2014-12-31 09:26:00 点击率:]

 转向自营可以解决一些假货问题,但聚美优品转型最大的问题不是自营和平台这样的模式切换,而是如何找到符合自己销售特点的货源,以及如何改善内部考核管理制度。

  陈欧再次为自己“代言”。

  12月16日,作为聚美优品CEO的陈欧发布长微博《你永远不知道,陈欧这半年在做什么》,先是回击了相关律所对公司的质疑,然后再次重申了聚美优品上市后所进行的重要业务转型。

  在这篇长微博中,陈欧着重介绍了三大业务变化,砍掉第三方平台上的奢侈品业务,将第三方平台美妆业务全部转为入库自营,进军跨境电商。尤其对于前两项,聚美优品意在加强供应链质量把控。

  在随后的两个交易日,聚美优品股价止跌反弹,分别上涨7.96%和11.5%,被网友戏称为一条微博恢复了聚美优品10亿元市值。

  但聚美优品之前的一位供应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转向自营可以解决一些假货问题,但聚美优品转型最大的问题不是自营和平台这样的模式切换,而是如何找到符合自己销售特点的货源,以及如何改善内部考核管理制度。   

  模式之变  

  聚美优品由团购起家,上述供应商表示,聚美优品的团购本就是自营,2012年才开放POP平台,他当时也曾进驻该平台,但是销量并不是很理想。当时,处于成长期的聚美优品还面临天猫、京东等多个成熟的竞争对手。

  聚美优品为何还要加入第三方平台模式?该供应商分析称,首先,和其他行业不同,化妆品的品牌商依然处于强势地位,聚美优品当时的议价能力有限,货源方面会受到限制,平台模式更有利于扩展品类和抢夺市场;其次,平台模式对于资金流的需求远远没有自营那么大,可以缓解处于成长期公司的资金压力。此外,团购模式正在扰乱品牌商的价格体系。

  开放平台确实缓解了这三大问题,但另一个问题出现了。由于商品并不入库,而是商家自行发货,质量难以把控,而化妆品又属于“高敏感”品类,这使得聚美优品频频陷入舆论漩涡。聚美优品称,弱化第三方平台,实质是想加强对供应链的管控,提高供应链质量,以此有效规避“假货”、“水货”风险。

  上述供应商还指出,相比平台模式,自营模式一旦形成规模,利润率也相对较高。

  目前,在客观上,聚美优品也具备了转型自营的条件。今年5月份,聚美优品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在品牌影响力和资金方面都得到大大提升。上述供应商表示,一方面,上市增加了供应商的信心,开始加大与平台的合作;同时,资金实力得到提升,无论是在预付(向供应商)还是账期结算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实力。

  万擎商务咨询有限公司CEO鲁振旺也向记者表示,不同于当年当当网的亏损转型,聚美优品连续盈利,在资金方面压力并不大。同时,聚美优品表示,对于砍掉第三方平台美妆业务造成的SKU减少,将由品牌授权直供与跨境自营进行补充。

  但鲁振旺称,从平台向自营转型也是有一定门槛的,从采购、仓储、管理到配送等方面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以前平台模式下,聚美优品连定价都不负责。并且,这种转型将影响到短期业绩,资本市场的表现已经非常说明问题。

  上述供应商则认为,对仓储物流的影响并不大,化妆品的SKU不会那么复杂,库存压力没有服装那么大;并且化妆品属于标准化产品,对配送的要求不像京东销售家电那么高。这是由品类决定的。

  该供应商对聚美优品转型的担忧,更多在于其如何找到符合自己销售特点的货源。他称,聚美优品的销售特点不同于其他平台,因为由团购起家,最忠实的那部分用户对价格敏感度很高,都希望以最低价买到超值商品。但如果既要做正品,又要低价,要么牺牲利润,要么压低供应商价格。

  但目前行业的情况是,中高端品牌商的供货价格是稳定的。上述供应商以某款化妆品举例,品牌商的供货价稳定在6.5折到7.5折之间,如果聚美优品转型自营,就需要自行定价,如果定价趋近或低于供货价,不仅自己无利润,更重要的是将扰乱品牌商的价格体系,这是中高端品牌商所不能接受的。

  “这个问题在化妆品行业,截至目前依然没有缓解。”他告诉记者,“聚美优品和唯品会还不同,唯品会卖尾单,供应商主要需求在出货,不在价格,而聚美优品则是销售化妆品单品,极容易扰乱品牌商既有的价格体系。”   

  转型之后  

  聚美优品表示,公司第三季度开始将美容产品从第三方平台转向自营,在此之前聚美有30%的美容产品在第三方平台上,到第四季度基本完成转移。

  业务调整之前,聚美的整体业务结构为“自营化妆品+第三方平台(品类包含化妆品和鞋服类)”;调整后的业务则为“自营化妆品(原有自营+品牌合作授权+跨境自营)+第三方平台(仅为鞋服配饰类)”。

  问及是否继续和转型后的聚美优品合作时,上述供应商称:“今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不再和聚美优品合作,对于国产非强势品牌商来说,他们的条件太苛刻。”他所指的苛刻是指,聚美优品大幅压低供货价,并且不保证销量。

  该供应商将此归结于聚美优品的内部考核管理机制。他表示,聚美优品采购团队的收入构成分为基本工资和提成,而提成部分则和毛利直接挂钩,毛利越高,提成越高,因此,采购团队都会极力压低品牌商的供货价格。

  对此,记者向聚美优品公关部负责人求证,该负责人表示,对具体业务并不了解,需要向业务部门了解后再做反馈,但截至截稿,并未得到相关反馈。

  该供应商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聚美优品的自营业务方面,在开放平台业务方面,陈欧在长微博中也曾做出反省,他称:“我必须承认,我们管理出现了漏洞,早期聚美做非化妆品即平台业务的时候,只要商家提供授权书,加上其在其他大型平台的运营规模作为凭据,我们就会允许商家进入我们的平台。”

  上述供应商表示,作为创始人,陈欧肯定不想出现假货问题,但这些主要还是由于制度导致的,转型的关键也在于此,如果内部管理跟不上,任何转型都有极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