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乳业怪现象:喝不起、卖不动和倒奶并存
[发布时间:2015-01-19 10:05:13 点击率:]

 这些天来,看透了乳业起伏的山东奶业协会会长张志民马不停蹄。先是对山东省内各地奶农生存现状进行调研,然后又到全国各地参加行业研讨会,这两天则不断接受媒体采访,为奶农和中国乳业呼吁。

  “2014年全年进口乳粉约110万吨,比2013年的85万吨增加了25吨左右,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这部分有影响,但不至于把国内市场搞乱。”张志民在给记者发来的调研报告中称,“这次事件充分暴露了国内乳业的深层次矛盾,即两个方面的‘失联’:一是乳企和奶农两张皮,长期以来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二是乳制品生产、加工和消费环节失联,于是造成喝不起、卖不动和倒奶同时存在的怪象。”

  

  应构建产业链利益共同体

  

  1月14日,一位山东胶东半岛的奶农张勇(化名)向记者抱怨道:从事奶牛养殖7年了,也有过艰难的时候,但当时饲料成本是如今的1/3,一年下来还有利可图。“但如今要承受不断上涨的养殖成本压力,同时生鲜奶收购价还一落再落。”

  “刚接到通知,每公斤又下调0.15元。”讲到这里,他长叹了一口气,“唉,没办法,走一步算一步吧。”

  另有一家奶牛场负责人介绍,他的奶牛场每天产奶3.7吨,乳企只收3吨,其余700公斤只能以2.5元/公斤的价格处理掉。“现在也不敢给奶牛吃好草好料了,多产奶反而成为头疼事了。”该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张志民根据调研发现,乳业链条存在三种情况:现代牧业、中国圣牧等自产自销模式;东营胜大奶牛场等中小规模奶牛场直接兴办“鲜奶吧”的产销一体模式;奶农单纯与乳企签订购销协议的两张皮模式。

  他认为,第三种模式的奶农是此次受损最严重的群体,购销协议上规定价格“随行就市”,话语权完全掌握在乳企手中,加上租地、用工、上设备和能源环保等成本增加,奶农利润和生存空间进一步遭受挤压。

  关于这一点,龙丹乳业总经理高扶良向记者称:“从目前的混乱局面来看,单独从奶源或消费市场去采取措施,都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现在需要系统性地,从完善产业链的角度去开药方。”

  

  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

  

  中国乳业格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张志民介绍,如今奶牛、玉米、苜蓿草、设备等都是进口的,而国外的饲草、饲料种植效率,中国是难以比拼的。不过,他认为,虽然要面临人多地少、土地流转成本高、环境保护压力大等局面,但是并非不可以降低奶牛养殖成本。“应该向以色列学习,用自己的饲草和饲料,通过技术培训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来节本增效。”

  此外,发展奶山羊产业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条路径。奶山羊与奶牛相比,其单位体重产奶量较高、生产周期短、繁殖率高、环境污染少,同时营养价值也比较高。“如果2020年山东省奶山羊存养量发展到600万只,相当于增加40万头奶牛,增加100万吨的奶类产量。”张志民介绍,目前山东羊奶产量只占总产量的3.57%。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巴氏奶、常温奶等产品的结构比例。

  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巴氏鲜奶的比重都在90%以上,有的达到95%,而国内只占20%~30%,大部分是经过超高温灭菌的常温奶(UHT)。

  所谓巴氏奶,又称市乳,是由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鲜奶,一般保质期较短(7天左右),但保存了绝大部分的营养和口感。“实施‘鲜’字战略,不仅可以确保消费者喝到新鲜的、营养健康价值高的乳制品,还能够促进国内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保护民族奶业。”张志民称,如果巴氏奶的生产和消费比重提高到80%,可以有效避免进口奶粉的冲击,稳定原奶价格、保护奶农养殖积极性。

  “奶业是喝出来的,如果消费水平一直受限,喝奶的人群有限,对于中国乳业来说迟早都是考验。”

  

  明确标识 修订标准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现有的“规矩”还要跟上时代和市场的发展。

  “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家卫生部于2010年6月公布了新的66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并分别于当年实施。其中灭菌乳和调制乳的相关标准规定了可以添加复原乳,从这几年的实施情况来看,新标准对保证乳品质量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近两年来,我国乳业与国际市场连接得更加紧密,国际贸易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更快、更直接。数据显示,2009年到2014年,我国累计进口奶粉360多万吨。受国际宏观经济影响,进口奶粉价格波动较大,因为价格持续走低,国内乳企大量进口奶粉进行常温奶和调制乳的生产,进而减少了对国内原奶的使用和收购,因此出现“相对过剩”的局面。

  基于此,张志民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对灭菌乳和调制乳的国家安全标准进行修订,取消可以使用复原乳这个条款。“只有这样,国内奶牛养殖从业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才能受到保护。”

  而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下游乳品加工企业方面的赞同。高扶良认为,只有明确标识、界定标准规范,朝着鲜牛奶方向发展,国内乳制品市场才能够健康发展。

  他介绍,不一定出台硬性规定,但是要加强对消费者消费意识和观念的培养,让消费者清楚鲜牛奶、巴氏奶和还原奶、调制乳的区别,国家有关部门要对产品的规格、质量和标准进行管控,标准要落地执行。

  此外,对进口乳品的监管,业界呼声也比较高。有乳业人士称,市面上大多进口液态奶都是超高温灭菌奶,因为这种形式便于长期保存。那么,在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上,是否有必要普及一下奶业知识,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

  “可以说,2015年是国内乳企面临生死抉择的一年,朝向哪个方向发展,如果不明确,还是以利益为核心、单纯考虑成本,不注重安全和社会效益,国内乳业很难良性发展下去。”高扶良如是表达了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