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军人出身的孙耀志,并不喜欢给宛西制药的发展贴上“战略”的标签,他曾说,“我接手时,宛西制药就是一个濒临倒闭的作坊式小药厂,哪有什么远大战略啊。企业发展到今天,都是逼出来的。”
就是这家被“逼”出来的企业,如今已经拥有60亿元总资产,覆盖中医药制造和中医药商业连锁、健康食品、汽车零配件、地产、金融资本等几大板块,控股10家子公司,拥有1.4万名员工。
收官之作
“到2020年,我国整个医疗健康养生投资将达到8万亿元,这8万亿元里面,中医药养生起码要占到4万亿元。这么大的市场份额,肯定需要民间资本的投入。”孙耀志不仅摸准了市场发展的脉络,更是即刻将其想法付诸实践。
在漠河北极村投资建设的张仲景养生院,就是这一“实践”的具体体现。首期动工的漠河北极村养生院计划总投资5亿元,床位规模达1000张。
这种大规模、高效率,始一出手即显示出宛西制药抢占中药养生制高点的意味。
作为孙耀志打造的大健康产业链的一环,仲景养生新产业不仅仅只漠河北极村养生院一家,还包括海南三亚、河南南阳、上海3家养生院,南阳张仲景经方医院等5所中医院,以及基于连锁药房平台上的120多家仲景国医馆。
其实,进军养生产业的念头,早在十几年前就植入了孙耀志的脑海中。当时,他在美国洛杉矶发现了引领风潮的高端疗养院,敏锐的嗅觉让他当即把这一业务纳入了中医药产业的后端布局之中。
2010年,孙耀志开始发力养生产业。2011年11月,宛西制药投资2亿元、拥有1000个床位的中医养生院第一期工程已在南阳投入使用。
张仲景养生院根据个人体质制定养生保健方案,提供中药、药膳、食疗等调理方案。“我这一生一定要把这个事(养生产业)干完,今年63岁,再干7年。”谈起宛西制药36年来的发展和未来的养生产业,两鬓斑白的孙耀志轻描淡写,不时发出温和爽朗的笑声。
如今,仲景大厨房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在河南省证监局进行了上市前的备案,而仲景大药房的上市,也已经提上了日程。在孙耀志看来,将“大健康”产业链做得更长、更粗、更专,才是中医药源远流长的长久之计。
无招胜有招
布局养生产业是孙耀志的一种主动战略选择,更是一种市场压力的倒逼。
近年来,居民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需求满足之后,开始越来越注重健康,这种需求推动着养生产业的扩容。另一方面,中药材价格、劳动力成本、物流成本等纷纷上涨,但药品价格受国家管理无法随之上涨,企业的经营利润愈加稀薄,倒逼着企业不得不进行产业转型。
向何处去?在中药行业摸爬滚打了30多年的孙耀志,顺势进入了自己熟悉、需求又正逐步扩容的养生领域。在他看来,胸怀大局、把握产业发展大势,方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实际上,这种“顺势”思维一直贯穿在宛西制药的成长过程中。
1985年,孙耀志接手了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因产品积压而濒临破产的宛西制药。在他心中,这个风雨飘摇的企业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处理积压产品,而是怎么能让100多个工人吃饱饭。筹借5万元给工人发工资,成了孙耀志上任的第一件事情。
当时,为了解决厂里积压的“大蜜丸”,孙耀志顺应市场需要,将其制成浓缩丸销往上海;为了将宛西制药扭亏为盈,他带着队伍风餐露宿一路从沈阳走到广州,从上海行至兰州,短短9个月走遍了9省23市,进行了一场寻找市场销路、学习制药技术和寻求新药开发信息的“宛西长征”。
“1985年‘长征’以后,订单纷沓至来,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连续三年的大年三十、正月初一我们都没放假。”孙耀志说。
对当年的宛西制药来说,有订单只是救活企业的第一步,没有资金支持生产,宛西制药依然挣扎在死亡线上。
在这种形势下,孙耀志的第二步便是融资。经过多方求助获得第一笔企业贷款之后,他心中有了把握,又相继在1986年和1988年分别与中建七局安装公司和上海市药材公司联合,“融钱融技术”,开发了以“六八味”系列浓缩丸为主导的9个剂型上百个品种的产品。
孙耀志的第一场创业战役,以扭亏为盈宣告结束。而后,为了打破宛西制药市场份额低、抗风险能力弱的境况,他又主张与江苏中医研究院合作开发“月月舒”,并借品牌宣传一举打开市场,挖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2001年,孙耀志面前出现了一个推不掉的“商机”。当时,一直为宛西制药做贷款担保的西峡县汽车水泵厂,陷入了发展危机,濒临破产。作为“兄弟企业”的宛西制药,不由分说地为西峡县汽车水泵厂做了贷款担保。就是这笔担保,让宛西制药在2005年之后的两年砸进去4600万元现金,用以清偿银行贷款。
“你困难的时候我给你担保,现在我来找你,你不给我担保?中国人难道连点情义都没有了?”孙耀志对这次让宛西制药“伤筋动骨”的“兄弟情义”,作出了这样的解释。
也正是这次“危机”,让孙耀志收获了一家在2011年成功上市的企业。收购西峡县汽车水泵厂,他有自己的判断,“汽车工业是我国的一大支柱产业,从世界范围来讲,也是很大的产业。当时,我觉得中国的汽车工业在未来的20到30年肯定会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不能不说,孙耀志确实站对了风口。汽车市场的井喷,直接推动了公司汽车水泵业务的上市。但在成功面前,孙耀志认为这只是顺势而为的结果。
在产业链上挖掘社会价值
深耕中医药产业30多年,孙耀志是有野心的——“企业家只有在自律的基础上,不破坏人的道德底线、企业的道德底线和社会的道德底线,为社会为他人服务,才能让基业常青。”他的野心,是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企业。
“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扶贫模式,是孙耀志在探索企业发展的同时,挖掘出的“社会价值”。
“农民守着金山吃不饱,而宛西制药要扩大规模却收购不到足够优质的药材,大小药厂恶性竞争、虚假宣传,掺假药材泛滥,这种现象让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于建立山茱萸生产基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初衷,孙耀志十分感慨。
1998年,孙耀志投入3000多万元,采用建立标准化药材基地的方式,在西峡的5个乡镇建立起20万亩山茱萸生产基地和7个药材购销中心,从源头上保证药品的质量。
对于宛西制药来说,他们的第一车间不是在厂区,而是在五省六地的农村田野。按照GAP(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标准,宛西制药先后在河南武陟、温县、安徽铜陵、福建建瓯等药材道地产区,建立了地黄、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等六大药材基地。不仅如此,从基地出产的每一袋药材,都可以跟踪到每一棵植物。如今,宛西制药已使五省六地50万人由“粮农”转为“药农”。
“全国出产六味地黄丸的厂家有数百个,但规范化建药材基地的企业目前只有两家,建六种药材基地的只有我一家。”说起自己的药材基地,孙耀志十分自豪。
“药材好,药才好。”正是这一场由社会责任感引发的产业布局,让仲景牌六味地黄丸在同质化严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社会价值的追求,让孙耀志的一次又一次“创业”实践得到了认可。在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理念下,孙耀志编织的“大药房”、“大健康”、“中医养生”等产业链,现今在资本市场都已是炙手可热的概念。
在他看来,“企业存在的价值在于它的社会价值,因此承担社会责任是应该的。企业越大,责任越大。没有付出,怎么会有收获?”
孙耀志口中的责任,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坚持。他这样解释养生产业的地理布局:“冬季去海南,夏季去漠河,最北到最南,遵循养生的自然规律,追求人体生命与自然万物的整体和谐,这体现的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价值观。宛西制药会不遗余力地做好生产和文化传承。”
“发展中医药产业,一方面需要靠企业自身的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还需要中国化的经营理念。”孙耀志说,“因为文化差异的存在,按西方商业模式来经营有时候并不是最好的。”
上一主题:“企业家就要超越自我、勇于创新”
下一主题:适应新常态 展现新作为 打造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