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中国逐渐走向了全球化舞台的中央,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但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以及在全球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既有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下去。
简而言之,中国要从贸易国家升级为金融国家就必须经历一场经济革命,这也是跳出中等收入陷阱、跻身于富裕国家行列的关键一跃。
在过去30年间,中国的资本由匮乏到富裕,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家。不仅中国国内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与世界的经济关系也超越了货物贸易阶段,而上升到投资关系,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对接。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也强调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最终要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构建更加高效的世界市场。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关于经济模式的争论不断,但实体经济应该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已经成为共识,如中国、德国等制造业国家受到的冲击就要小得多。基建投资和建设是对冲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也是工业化的基础。
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就是互联互通,在欧亚大陆范围内建立自由高效、多元的市场体系,实现资本、技术、知识、人员的自由流通。可以说,“一带一路”是亚洲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是中国经济转型与升级的跳板。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经验的结晶,也是中国发展红利的外溢,是倒逼中国经济改革的契机。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中,中国相关省区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但总体上说都是进一步对外开放,以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
“这一战略是中国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新塑造,也是进一步推动国内市场一体化的重要动力。它的实施,将中国置于整个欧亚大陆经济体系之中,从而获得了更大的战略腹地,也为中国消化过剩产能提供了更多的缓冲时间与空间。
“一带一路”战略也是中国增量改革经验的国际化。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并没有去颠覆或者取代既有的全球经济治理制度,而是在既有的体系框架之内,提供了一个新的多边合作平台,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另外,中国的“一带一路”并不是全新的制度架构,而是将既有的多边与双边的合作机构整合到更大的框架之中,这也是一种增量改革的思维。中国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者和推动者,但这一战略的实施并不是中国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沿线国家的合唱。
“一带一路”所构建的自由贸易体系将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的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有效勾连起来,将发展的红利分享到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
众所周知,欧亚大陆也是地缘政治冲突多发地带,全球地缘政治的黑洞就在这一大陆。动乱源于贫穷,只有让人民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果实,社会才会稳定,地区安全也就获得了物质保障。
“一带一路”战略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的平台。金融危机之后,美元霸权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无论中东还是东亚都是美元区,各国积累的外汇储备,实际上是对美国的变相福利补贴。
欧元既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结果,也是为了与美元抗衡的战略工具,但是金融危机之后欧元陷于弱势,还不能对美元进行有效的制衡,人民币国际化就提供了替代性选择。
可以预见,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人民币贷款将会增加,人民币的流通域扩展。欧洲国家纷纷加入亚投行,也折射出欧洲国家对美元霸权的不满。在人民币与欧元的互动过程中,美元的霸权可能会受到相对削弱。
除此之外,中国在未来五年中将会进口10万亿美元商品,“中国市场”将取代“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市场的吸纳能力也是经济强国的重要指标,中国市场也能够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机会。
中国的资本、基建走出去,而中国市场又吸纳了大量的商品,中国将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上一主题:游轮巨头加码 豪赌中国市场
下一主题:开拓新思路 构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