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专业无缝对接产业 定向培养“金蓝领”
[发布时间:2015-06-11 09:06:10 点击率:]

  “我现在不仅是一名学生,还成一名‘准工人’了。”6月8日,华蓥市职业技术学校2015级电子信息3班贺灿同学对记者说。

  原来,6月2日,四川省华蓥市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华金润集团与该市职业技术学校正式签订了定向培养的协议,此举意味着该市推进校企合作培养骨干技术性人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校企对接“定制”人才

  

  “签订这个协议,就是让学校为我们企业进行人才‘定制’”。6月7日,华金润集团副总经理马波介绍说。

  华金润集团去年底入驻华蓥工业园区,现主要制造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信息类产品,仅今年1-4月,该企业的销售额就超过9亿元,成为华蓥市乃至广安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新兴市场的电子产品消费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可以这样说,在至少三至五年之内,我们企业是不缺订单的,缺的就是工人,”马波颇为无奈地说,“由于产业工人的制约,我们也不敢多接订单。”

  马波说,企业希望新员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胜任工作,但却没有更多的人力和精力投入到员工培养上。

  “企业遇到的这个难题,完全可以交给职业技术学校来解决。”华蓥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张峰铭说。通过企业、学校、学生及家长三方多方协商,6月2日,该校150名2015级电子信息专业学生与华金润集团、职业技术学校签订了三方定向培养协议。

  按照协议,企业全程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完成国家规定的学习课程之外,还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训和顶岗实习教学;同时,在学校学习阶段,引入企业行业用人标准和涉及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在正式上岗之前充分熟悉企业和岗位。

  

  车间课堂锻造“准职业人”

  

  “我们以前的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对市场需要的人才情况反应比较慢,对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没能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张峰铭分析说,“定向化培训,让职业学校找到了与企业的最佳结合点,按照企业的需求定制人才。”

  具体怎么定制呢?

  “主要的变革在于教学方式的改变。”面对记者的疑惑,张峰铭说。根据定向培养协议,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之外,每年还安排了两至三个月的岗位实训。

  据张峰铭介绍,岗位实训把课堂搬到了车间、搬到生产线上,完全按企业的实际操作环境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在企业车间真实环境下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零距离体验实际生产的氛围。

  在岗位实训阶段实行“双师制”教学,就是由职业技术学校派出一名学术型导师和企业派出的一名实践型导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在车间进行直观性理论教学和针对性实践操作教学,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在平时的课堂理论教学中,我们还根据课程需要邀请企业的高管、技术骨干走进课堂进行兼职教学,目的就是把‘准职业人’和‘职业人’的差距最大程度地缩小,为企业锻造优秀的复合型准职业人。”张峰铭说。

  由于企业主体参与教学,帮助企业有效降低了人工培训成本,使企业形成了人才供应的良性循环。“一名新招录的工人要成为熟练工,至少需要三至六个月时间;而要成为生产线上的一名技术骨干,至少需要一至两年时间,”华金润集团企划部专员白韵竹说,“而技校学生通过两年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一年的顶岗实习,拿到毕业证,走进企业上岗就可以说是企业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人才。” 马波对这种技能培训人才的模式怀着高度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