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知识 蓄势待发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5-06-15 09:19:03 点击率:]

  俗语说:“满罐不荡,半罐叮里当浪。”所说的就是一种一知半解的状态,一种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的状态,一种只知一点不及其余的状态。因为知之不多,便容易满足,容易快乐,所谓“知足常乐”是也。这种人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知道得很多。相反,那些知之甚多的人,往往容易陷入沉思,陷入困顿,陷入怅惘,陷入难解的境地,陷入生命的僵局。

  一个人的功利、世俗,是因为所知不多、不厚实、不丰盈,对大千世界的了解,从来没有深入过。他所看到的,不过是一些沾满世俗尘埃的皮毛。因为没有掌握真知,所以无法看到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核。相反,被一些所谓的成功学、厚黑学之类的伪知识蒙蔽,就像一粒金子蒙上了厚厚一层灰尘,原本拥有的人性光泽,正在悄无声息地被湮没、被埋葬。

  一个有进取心的人,一个有人生追求的人,一个不想一辈子庸庸碌碌的人,永远会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对未知充满饥渴;永远会处于一种学习的境况,对知识充满敬畏。这就是为什么知道得越多,反而会觉得自己懂得越少的道理。

  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知识的传递和更新不可或缺。否则,我们看不见高楼大厦,坐不上高铁、飞机,吃不上美味可口的食物,穿不上美轮美奂花样翻新的服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知识的力量催化而成。可以说,没有知识的延续和延伸,人类文明就无法走到现在。仅此一点,知识的力量就足以让人敬畏。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累积在叠加,量的叠加产生质的演变,令人眼花撩乱的现代科技产品,有那一样不是知识累积的结果?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只不过是微小的沙粒。正因如此,我们就像在大海边玩耍的孩童,面对无穷无尽的知识的海洋,又怎能不心生感慨?心存敬畏?

  作为个体的人,要在有限的生命象限里有所作为,就要不间断地汲取新知,更新观念、创新思维。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就会流出知识的汗水,一点一滴的知识的汗水,就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汇聚成知识的海洋。这浩繁的海洋向我们昭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生活的每一份希望,离不开知识,离不开智慧。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面对海量的知识,有的人不知所措,有的人感觉茫然。当知识与社会无法达成有机衔接,在短期内不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时,就有人对“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等说法产生了怀疑。

  在很多人眼里心里,可用于挣钱谋生的知识才算是知识,否则不值一文。因为世俗和功利,他们缺少对真知灼见由心而生的敬畏。有人说,一个没有知识的民族是一个野蛮的民族。但我们更应该清楚,一个不敬畏知识的民族必定是一个趋向自我毁灭的民族。

  对知识发自内心的敬畏,不是因为拥有知识听起来多么顺耳,多么了得,而在于知识一旦运用起来,就必定有令人敬畏的威力。所谓学以致用,就是要在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的同时,还要善于驾驭和运用。知识这东西,只有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显现它的力量。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对知识的敬畏。他们的博学,源于勤学、善学,源于有一颗永不懈怠的进取之心。

  对知识的敬畏,很多情况下,体现在一些物像载体上。比如公共场所和大学校园里的历史人物雕像以及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言,让人不经意间就体味出一份豪迈,一份厚重,一份沧桑,一份为理想追求奋斗的心志。当这些在眼前涌现的时候,刹那之间就有了肃然起敬的心境。

  真知与灼见也会有碰撞和磨合,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过早地去过于肯定或否定某项事物,但无论如何,知识与知识总会融会贯通,最终走向饱满、丰盈、和谐,这也是知识令人敬畏的地方。

  有人敬畏权力,有人敬畏自然,有人敬畏生命,有人敬畏神明。而我认为,最应该敬畏的,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生活经验、人生经历积累而成的知识的海洋。一个人的内心不够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缺少一种支撑,这种支撑就是足够充分的知识营养。强大的内心离不开知识的滋补、润泽,知识,于人于事而言,永远是蓄势待发、无以匹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