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过去工作的总结科学求实。省委书记王东明同志的讲话坚持实话实说,充满辩证法,客观真实地总结了2015年的经济工作,话语亲切,文风朴实。我们从讲话中看到,全省各项工作在攻坚克难中取得了新成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预计全省GDP突破3万亿元,增长8%。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发展条件持续改善、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经济总量超过千亿元的市州达到14个,超过百亿元的县(市区)达到109个,真是来之不易,这为“十三五”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济形势的分析科学求实。王东明书记指出,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疲软复苏态势,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比较大,国际安全形势比较紧张,国际关系复杂程度前所没有。外部环境给我们发展压力较大,加上面临经济增速、工业品价格、实体经济盈利、财政收入增幅“四个下降”,我们正在经历着转型阵痛和改革阵痛。学界认为,目前的问题不是周期性的波动,可能要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先筑底后回升,再进入U型增长,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四川经济正在从粗放到集约、从简单分工到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行业产能过剩、民间投资增幅下滑、融资难融资贵、创新能力不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较突出,一定要正确认识和科学分析这些困难和挑战。但四川经济形势向好趋优的大势没变,基础越来越扎实的格局正在形成。
阶段特征的把握科学求实。省委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研判,认为全省经济发展呈现“六大基本特征”。一是经济增长进入规模质量同步提升期,到了由量变到质变转折、大省到强省转变的平台积累阶段;二是工业化城镇化仍然处于加速期,全省工业化率为40.5%、城镇化率达到47.5%,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正在加快实现以农村社会为主向以城镇社会为主的历史转变。三是多点多极发展进入整体跃升期,成都经济总量迈过万亿元,一些市州经济总量迈向两千亿元,五大经济板块综合实力整体提升,县域经济活力迸发,区域发展形成新格局。四是发展动力转换到了关键期,正由主要依靠投资向依靠投资和消费转变,由主要依靠工业增长向依靠工业和服务业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已经展开,转型发展正在加快推进。五是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接续期,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正在崛起。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蕴含着巨大潜力,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改善民生是发展的重要回旋余地和空间。这些特征是我们确定工作出发点和着力点的重要根据和遵循。
重点工作的部署科学求实。四川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高于全国的增长速度,这是由四川省情所决定的。因为四川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发展水平不高,必须加快发展。增速是在与“十三五”目标对接的基础上确定的,既考虑了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要求,也是坚定发展信心、引导社会预期的现实需要。四川的产业基础、资源条件、科技实力、消费潜力、开放程度,完全能够支撑这个增速。做好2016年经济工作,必须抓住大事,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以创新思维和务实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推动转型发展取得实效。省委要求,一是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二是增强投资消费拉动力,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三是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四是抓好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五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活力;六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七是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八是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四川。当前最重要的两件大事就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脱贫攻坚。同时,要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统筹做好城市工作。坚持规划引领、注重建设质量、强化依法治理、突出人的城镇化,走出一条具有四川特点的城市发展道路。
保障措施的提供科学求实。切实加强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做好新年工作。始终坚持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推动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切实提高“谋划全局、推动发展,改革创新、破解难题,防范风险、维护稳定,依法执政、依法办事”四种能力。要求加强学习,更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着力解放思想,善于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攻坚克难,借势借力推动转型发展。推进依法治理,营造有利于发展的法治环境,善于用法制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难题。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要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川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定力,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突出全面创新改革牵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做好“五个统筹”、把好“五大关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在目标制定上,要统筹好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发展的关系;二是在动力培育上,要统筹好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的关系;三是在产业支撑上,要统筹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关系;四是在区域发展上,要统筹好竞相跨越和协同发展的关系;五是在资源配置上,要统筹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同时,推动新年经济工作要做到“五个特别用功”。
在深化认识上要特别用功。省委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精准贯彻了中央精神,把中央部署要求与四川实际紧密结合,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和新任务,必须加强学习领会,特别是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要深刻认识“六个基本特征”和准确把握新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五个统筹”、“八项重点工作”,摆脱“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的思维定势,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省委精神上来,凝聚广泛共识和强大力量,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做出贡献。
在细化方案上要特别用功。省委制定的是大政方针,指明的是前进方向,推出的是重大举措,部署的是重大战略,各地各部门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细化方案,不能低估困难和矛盾,科学制定目标任务,拿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行动路线图和时间表,推出一批力度大、措施实、接地气的改革方案,切实解决本地本部门的突出矛盾和具体问题,为全省发展谱写各具特色的篇章。例如,如何激活民间资金加大社会投入问题,如何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化解房产存量问题,如何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等等。各地可以创造有益经验,有复制价值的就在全省推广。
在攻克难点上要特别用功。当前面临的难题和难点很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是必须一个一个解决的突出问题,必须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实施质量对标提升行动,使国内产品与出口产品保持统一标准,给企业带来严峻挑战,必须大力培育本土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如何让“四川造”走出去,如何增强入境旅游国际竞争力,如何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等,都要深入研究。稳增长、稳金融、稳投资、稳信心,督促工作落实见效,迅速与上级相关部门对接,及时捕捉准确信息,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城市工作,要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要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这些既是要求也是任务,我们必须破解工作中的难点。
在激发活力上要特别用功。没有活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动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要营造宽松环境保护合法权益,让企业家放心舒心安心干事创业。要营造尊重人才、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用好收入分配杠杆,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要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既坚持党纪国法的“高压线”,也要重视责任导向、考核导向、用人导向的正面激励,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支持各级干部大胆工作。系统科学研究表明,只有开放体系才有活力,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要继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加快国家移动金融试点城市建设和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转变财政支持发展方式;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事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特别是要围绕“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经济。
在坚定信心上要特别用功。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党是靠信仰打天下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当前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经济增速回落,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收支矛盾显现,我们要冷静分析,理性对待,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信心从哪里来?信心来自正确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经济形势指出“四个没有变”: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信心来自四川优势。作为经济大省,四川自古具有内生性、融合性、灾变性、逆势性强的特点,资源丰富、人才众多、蜀道变易,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我们要深挖优势、扩展优势,变自然优势为工作优势,变潜力优势为现实优势,变资源优势为资本优势,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信心来自政策支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成渝城市群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实施精准扶贫开发战略、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等相继出台并实施,四川正在迎来政策支持的又一个“黄金期”。让政策转变为信心,让信心产生力量。只要我们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背水一战的决心、志在必得的信心,解放思想、开动脑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够化解“成长的烦恼”,就一定能够打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场硬仗!
上一主题: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双创”需有针对性
下一主题:转型升级 价值赢领 深度聚焦 精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