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拿来主义也是创新
[发布时间:2008-09-05 00:00:00 点击率:]

  □ 鲁培康

  

  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曾写过一篇《拿来主义》的著名文章,对“拿来主义”有过精辟论述;而最早提出“创新”概念的美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为了追求超额利润而进行的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

  在我国,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三大模式。其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于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这也是目前我国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而“拿来主义”是最好的创新手段,合理合法的“拿来”是创新的最好基础。不少企业张口闭口就说拥有多少自主知识产权,把专利当成标榜,把创新当成口号,这种急功近利的所谓创新反而十分危险。“拿来主义”同强调自主创新其实并不矛盾。所谓的自主创新,并不是一切事情都要自己来做,而是在充分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的原则上做研发、出成果。不管是“买来”还是“换来”,我们可以“拿来”国外好的技术,再在此基础上做创新,这叫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拿国外的领先技术,也要拿国外的商业模式。先进技术的引进可以帮助企业缩短研发周期、迅速推出产品占领市场,而且可能比想方设法绕开别人的专利所用的成本还要低。学习国外企业的商业模式则可以帮助企业开阔思维,提高效益。

  我们主张向日、韩企业学习,主要应学习他们的“拿来主义”,学习他们引进、消化、吸收、转化、创新的成功模式。事实证明,拿来主义使日韩企业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大增,拿来主义也使日韩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国。在产业发展日益知识化的今天,企业的竞争力不仅依赖成本优势,更主要的是依赖技术优势。拿汽车产业来说,以前我们一贯奉行“闭门造车”,其对中国汽车产业造成了极大危害。当这条路走不通时,才敞开大门“以市场换技术”。进入20世纪90年代,德国大众率先以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当初的星星之火,几年后却发展成燎原之势。与此同时,一些自主品牌,如吉利、奇瑞等也开始诞生,中国加入WTO,自主品牌终于可以和国外品牌同台竞技。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和日益成熟,企业的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将会以更快的步伐追赶中国汽车市场的“井喷式”增长。尽管在中国汽车市场,自主品牌屡屡遭遇“抄袭门”,可是,如果没有大胆的“拿来主义”,在拿来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并最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何在?

  同理,通信行业也是一个高科技且是发展十分迅速的行业,尽管如此,中国至今仍没有一家通信企业可以引导市场、改变用户消费习惯,因此,选择“拿来主义”实为明智之举。当然,“拿来”什么,还得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至于怎么“拿来”,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因为“拿来”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还是要拿出自己的东西,将“拿来”变成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