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基金业职业经理人市场初显苗头
[发布时间:2008-10-07 00:00:00 点击率:]

  □程满清 

  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正在近一两年内发生——基金业高管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开始初显苗头。一些老基金公司在经历了多任总经理的“改朝换代”后,开始倾向于从职业经理人行列甄选新人选,这也是整个基金业经过10余年发展和累积来之不易的成果。

  十年行业培育方显苗头

  记者是通过对基金业发展11年来,各家基金公司的首任总经理和现任总经理出身背景进行对比统计,发现上述现象的。

  首先看对基金公司首任总经理的统计。国内共计59家基金公司的首任总经理,多达44家是直接来自股东单位,4家来自于证监会、上交所或深交所等监管部门,其余11家的首任总经理虽非股东所派或出身于监管部门,但其中一些则来自于实际控制人,鲜有真正的职业经理。即使是为数极少首任总经理就来自职业经理人的基金公司,也基本上都是近三四年来才成立的年轻公司。

  相对而言,成立较早的老基金公司基本上都是由股东方派出首任总经理。但是经过数年发展中的多次换“帅”后,其中一部分开始倾向于从职业经理人行列中甄选新帅人选。在59家基金公司的现任总经理中,有近10位可以称得上是职业经理人,包括新近上任的富国基金总经理窦玉明、国联安基金总经理许小松、鹏华基金总经理邓召明,还有较早上任的长盛总经理陈礼华、国投瑞银总经理尚健等。

  翻看上述职业经理人的简历不难发现,他们基本上是在行业内摸爬滚打数年,先后在多家基金公司任职,一步步从基金业中层步入高管行列的。例如,许小松在任职于国联安基金总经理前,曾任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副总经理。李克难目前正在参与一家保险系新基金公司的筹建工作,此前他曾先后任泰达荷银基金公司总经理和信达澳银基金公司总经理。

  “这些职业经理人的逐步产生,也是基金业10年来发展所累积的结果。”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基金业发展之初总经理大多数来自于股东单位,确实与股东话语权较强密不可分,但人才缺乏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经过10余年的发展,行业内一批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人才开始逐步成长起来,从而为基金业高管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经理人发展环境堪忧

  业内人士同时指出,虽然基金业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渐渐显露出发展苗头,但目前经理人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仍然堪忧。就如一位已经辞职的基金公司老总所说,其之所以离开的根本原因是与股东发生了分歧,“在日常经营的关键问题上,管理层根本没有话语权,但是如果出问题,那就是管理层的事情了。业绩、销售、管理等等,如果他们想让你走,可以挑的毛病很多。”

  前述老总指出,如果某职业经理人要比较长久地在一家基金公司任职,要么就是这个公司的股权比较分散,治理结构相对较为合理,可以比较轻易地搞掂股东;要么就是经理人在拥有丰富的职业素养之外,还有较为强势的个人风格,或者背后与监管部门有深厚的网络关系。“也正是如此,目前基金业已经成长起来的职业经理人中,不少最初都是出身于某个监管部门。”

  一言以蔽之,正是国内基金业这种治理结构的缺陷,导致职业经理人发展空间堪忧。“说到底,如果基金公司不能彻底解决股东控制权过强,不能解决治理结构的缺陷,职业经理人的生存空间始终有限,也很难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这一缺陷直接对基金公司的独立性和运营效率造成不利影响,进而难以从制度上保障持有人的利益,也制约着基金行业未来整体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