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濮 阳
近日,记者对昆明市汽配市场走访调查后发现,相较前几年来说,汽配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暗中销售伪劣品的事件仍然存在。而去年国家质检总局对汽车刹车片质量监督抽查显示,产品实物质量合格率为86.1%,我们知道刹车片磨损率不合格就容易造成抱闸事故,接下来就可能车毁人亡。在这方面,哪怕是百分之零点几的不合格,对消费者来说,很可能就是百分之百的催命符,而昆明的刹车片市场质量就令人忧心,“奶粉门”事件会在昆明汽配市场上上演吗?
同类汽配价差巨大
东聚汽配城是由昆明汽配行业商会牵头,组织的一批从事汽配经营的民营企业建设的企业园,在昆明汽配市场的影响力比较大。然而记者近日以消费者的身份暗访之后的调查结果,却让人担忧。以捷达车的前刹车片为例,记者走访了5家经营刹车片销售的经销商,得到的价格差异竟然在200元左右。记者首先来到一家大众品牌的汽车配件销售点,店主给出的销售价格为280元一副,随即,记者表示是否有更便宜的货品,店主说目前市场打击力度较大,店内只出售原装正品的产品配件,但如果有需要,也可以从其他地方调运过来。记者再次来到另外一家汽配产品销售店,店主给出的捷达车前刹车片价格为60元一副,更便宜的一种刹车片价格仅为35元。当记者询问两者的差异在何处时,店主解释,两种刹车片都是合格品,但属于副厂件,区别只是生产厂家的不同。记者从包装上查看,两种刹车片的外包装上都标注有生产厂家的名称,做工上用肉眼细看,基本上也无差异。
记者了解到,目前汽配产品市场上主要分3种,即正厂件、副厂件、假冒伪劣件。据昆明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会长杨四田介绍,正厂件是由汽车厂家授权生产的品牌配件,副厂件则是没有经过厂家授权生产的配件,两者实际上都属于合格产品。假冒伪劣配件多半是作坊式的小企业假冒其他厂家生产的配件,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属于不合格配件。由于这些配件价格相差悬殊,价差往往达到10倍。作为维修利润最重要的一环,一些维修企业不惜铤而走险,低价购进假冒伪劣配件,客观上为假冒伪劣配件提供了生存土壤,并且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生产、销售产业链。
刹车片质量令人担忧
虽然随着近年来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大,昆明汽配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在记者走访调查中,金星汽配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称,目前市场上,正品率仍少于假冒产品,以刹车片为例,消费者很难从外观上辨别其真伪,只有实际安装之后,才能感受出来。经营刹车片的商家云南福盛贸易有限公司经理包哲文说,生产刹车片的原材料是决定价格差异的因素。一般来说,劣质的刹车片生产原材料为废旧的轮胎压制而成,这种原材料的价格在8000元一吨,而合格的原产刹车片采用进口的树脂为原材料,成本较高,价格在8万元一吨。如此巨大的价差反映到销售上意味着有更多的利润空间,这也是伪劣配件屡禁不绝的原因。包经理随后表示,云南属于山多路弯的地带,刹车片的制动性能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到人身安全的汽车配件一定要质量达标,才能使用。
目前昆明市内的汽配市场主要以汽配城、路边维修店和4S店为主要流通模式,中国昆明汽车摩托车配件行业商会会长梁永生表示,消费者作为“外行人士”,对产品的真伪性难以区分,那价格就成为衡量真伪品的主要因素。以刹车片为例,正品的价格一般在百元以上,低于这个价位的产品,消费者在选择上就应该慎重了。建议消费者可以先到4S店参考正品配件标注的价格,与此价格悬殊较大的配件一般而言就不属于正品系列。
汽配管理法规还不健全
当记者采访中国昆明汽车摩托车配件行业商会会长梁永生时,梁会长表示,近几年来,昆明汽配市场配件产品的质量有很大的改善,质检局与工商部门每年都会与汽车商会携手,展开大规模的质量检查,而商会也会不定时的对汽配市场进行抽查,很大程度上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汽车配件市场上确实还存在一部分假冒伪劣产品,因为有消费的需求,因此产生了这样的市场。消费者应该认识到购买伪劣品的危害性,从销售源头上杜绝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昆明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会长杨四田也表示,近几年来,汽配市场配件产品的质量相较10年前来说确实有很大的改善,这种改善主要与三方面有关。一是政府部门加大力度,打击了不法分子造假的气焰;二是不断制定相关规定,强化了修理厂方的责任;三是品牌4S店在推广合格配件方面功不可没。其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质量管理章节中已明确了机动车维修经营者的责任,规定中指出,维修经营者必须要通过正规的途径采购配件。如果消费者在该维修点更换的配件属不合格配件的话,责任由维修经营者负责,即使消费者从其他地方购买到不合格产品,到该维修点进行更换,维修点必须告知消费者该产品的真伪性,如果产品出现问题,责任也属于该维修点。杨会长在谈及目前汽车配件市场存在的问题时也指出,目前我国的汽车配件管理法规还不是很健全,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以解决问题,更好地促进汽车零配件市场的健康发展。但配件质量标准是根本标准,不是行政标准,在制定时有一定难度,各个品牌的质量标准难以做到统一的规范,这就对产品质量监管造成了困难。
上一主题:伊利受邀“逐鹿”三鹿并购战生变
下一主题:“配件战”将成车市竞争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