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爱恨交织 中国房地产商的海南记忆
[发布时间:2008-11-07 00:00:00 点击率:]

  □ 新华社记者 王英诚

  

  20年前,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祖国最南端的海南省成立,在初尝了深圳、厦门等地改革开放带来的“甜头”之后,大批“闯海人”云集这座南国宝岛。海潮声起,波澜壮阔,一道海峡,成就了一代闯海创业人的激荡梦想。

  潘石屹、冯仑、易小迪、张宝全、曾伟……当人们现在翻开中国各地房地产商名录时不禁会发现,大多数在全国各地叱咤风云的房地产商们几乎都有一段共同且自豪的经历:那就是他们都曾经在海南这座宝岛上挥洒过青春与梦想,收获过狂喜与失落。

  

  海南梦:

  “第一桶金”的喜悦

  

  谈起上世纪90年代在海南收获的“第一桶金”,在海南岛奋斗过的房地产商们大多都禁不住内心的兴奋之情。这种兴奋中有喜悦、有调侃、有激情、甚至还有荒诞……

  近年来,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一直是媒体关注的对象。这位曾经在海南激荡风云的房地产商人现在不仅做地产,还做娱乐、写博客,表现得十分活跃。有人说,正是因为曾经在海南经历过风雨,也正使得他能够在今天浮躁的环境下保持着愉悦、淡定的心境。

  在中国房地产界,潘石屹不是最有钱的,他的公司也不是规模最大的,但他无疑是最会吸引人眼球的……不安分守己的潘石屹,以自己的行业挑战着中国房地产业的秩序与戒律。

  潘石屹60年代出生于甘肃天水麦积山附近的一个小村子。1988年初,潘石屹下海到深圳,给别人打工,担任部门经理。后来去了海南,与朋友开公司,自己做老板,开始了经商生涯。凭借着个人努力,潘石屹迅速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1993年,潘石屹在北京注册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任法人代表兼总经理,开始他在北京房地产界的创新与创业。1995年初,潘石屹离开万通,创立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1996年与其他公司合并成立北京中鸿天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位于国贸桥东侧、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的现代城,有一个月销售300套的骄人记录。

  潘石屹的新闻不断,但他最爱经常提起的还是当年在海南的“创业史”:刚到海南岛的时候,他特别想创业,就是没有钱。潘石屹最先成立了一个海南省佛学研究会,搞佛学研究。随后他和冯仑、易小迪等6个人成立了一家公司。在苛刻的条件下,他们6个人终于赚到了第一笔钱,总共160多万元。

  兴奋的潘石屹第二天就去银行把钱取出来买了一份海南日报,他就想看这钱到底“能不能花”,因为突然一下子有这么多钱。

  在北京拼搏了十多年后,潘石屹又回到了海南,位于博鳌小镇的一千亩别墅——博鳌蓝色海岸已经建成投入市场,这是潘石屹进军海南的第一个项目,也是潘石屹历经十年重返海南的第一个举动,从而发出了北京房地产业进军海南的信号。

  

  海南岛:

  让闯海者爱恨交织的海岛

  

  “日子过得太快了,一晃眼就过去了,海南走过了很多弯路,可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世上本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我亲眼看着很多人为了建设海南付出了很多代价甚至生命,有的人带着千万家产而来,两手空空离去;有的人黑着头发、白着面孔而来,白着头发、黑着面孔离开。海南每一幢高楼里都有一个悲壮的故事,每一根桩基下都有一个可歌可泣的灵魂。”海南海狮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邢增仪说,她建议海南建一座闯海墙,永远别忘记那些过海的人。

  邢增仪是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于1987年派到海南工作的,却选择了在房地产泡沫即将破灭的1992年下海做房地产。1993年的宏观调控,不少资产上亿的大公司纷纷落马,她的公司也一度生存困难,两三年找不到事情做。但最终却坚持了下来,而且获得了不小的发展。

  在成千上万的闯海人中,邢增仪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她策划和运作横渡琼州海峡大奖赛已经成为国际知名赛事,她组建的女子“爱乐团”已成为海南文化知名品牌之一,她把房地产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她写出了100多万字的《海之恋》文学系列作品,她获得“海南十佳女杰”,“海南优秀人才”等多种荣誉。

  知性的女人最美丽,20年岁月使邢增仪更加优雅、自信、独具魅力。

  邢增仪祖籍海南文昌,出生于四川,在贵州山区度过童年。在贵州上过卫校,做过护士、医生,恢复高考后考上重庆建筑学院研究生,然后一步步走回大城市。1987年,她以一个游子的身份回到故乡,一头扎进改革开放的商海里。

  “那时跑海南是非常艰苦的过程,没有直达列车,更没有飞机,我们从重庆出发,凌晨坐火车到贵阳,从贵阳改乘火车到广州,而后又从广州坐客车到湛江,从湛江搭中巴到海安过海,在海安停一晚第二天再过海,在路上通常折腾3天4夜才能到海南。有一次我在大年三十晚赶回重庆过年,累得腿都站不起来了。”邢增仪说,从广东海安开往海口的班车日夜不停,路边小店通宵不眠,那种现象太奇特了,那种激情和感觉是终生难忘的。

  几年之后,海南经济陷入低谷,很多闯海人一去不复返。有一段时间,身边的朋友们都离开了。有很多朋友召唤邢增仪到北京、上海,甚至国外去。她很清楚,外面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她一直不走。“海南是我的故乡,我要和海南同甘共苦。”邢增仪说,她对这块土地怀着极深的感情。这种海南情结激励着她为海南做事,不计代价地付出,伴随她克服了无数的困难。

  有朋友为此事写诗赠邢增仪:“一部奇女子缔造神话的传奇,多少辛酸多少悲哀多少愤慨?椰风明白海浪明白横渡过来的人都明白!”

  邢增仪一直对海南充满信心,在日记里写道,“海南正在跌宕、起落中成熟起来。再来一次热潮的话,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决不再是泡沫,而必将裹挟着大鲸、大鲨而来。”

  

  张宝全:

  从皮包公司走出的“苹果张”

  

  从地产界的“苹果张”再到如今高清数字领域的“EVD寡头”,张宝全无疑拥有太多的故事。毕业于电影学院的他,却大举进军地产界,如今又“几乎将90%的精力投入数字电影院线的全国布局和EVD产业的推广和开发上”,这便是张宝全富有传奇色彩的财富故事。

  张宝全的财富故事,同样起源于海南这座遥远而神奇的小岛。

  张宝全从事过很多职业,下过乡,当过木匠。1976年底,他参军入伍,1984年任战地记者随部队上过老山前线,转业后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著名导演谢飞是他的班主任。1992年到过深圳,后又到了海南。在海南,张宝全得到某金融企业的赏识,创建了房地产公司和海运公司,并通过海运挖到第一桶金。

  张宝全在海南注册的公司,据说就他一个人,身兼秘书、打字员、老板等多个角色,有人说这是典型的“皮包公司”。而正是这样的“皮包公司”,让他积累了第一笔原始资金。

  和潘石屹、谢强、冯仑、曾伟并称为“海南五兄弟”的张宝全现在回想起当时在海南的创业依旧感慨良多:“我刚去海南的半年时间里,就经历了房地产的悲喜剧。看到有的人白手起家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有的千万富翁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从凡人到神仙,从神仙到魔鬼。可以说,海南是中国一代人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最好的教材,只有把神仙和魔鬼都想到了,两个结合起来,那才是人。”敏锐的张宝全在海南房地产泡沫即将破灭之前,当机立断将手上的项目打包处理,全身而退,北上北京成了张宝全一生中几乎最重要的一个决定。

  从最早的今典花园到创下销售奇迹的经济适用房“今日家园”;从苹果社区的“百万案名征集活动”风靡京城,再到其姊妹篇苹果派开创地产“海选”之先河,有着“儒商”之称的张宝全在北京的地产开发中,总能不同程度地找到与艺术、娱乐相结合的元素,被人戏称为“苹果张”。

  改革开放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在这场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海南成为我国最早的企业家成长的丰沃土壤,海南甚至被誉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三大摇篮之一。

  从自发探索到自觉培育,由无序到有序,海南初步建立起了地方性市场体系框架,为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提供了广阔的载体。

  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曾经感慨地说:“在海南创业的梯子几乎是游侠般的生活,江湖日子。江湖和游侠在中国实际上就是脱离体制边缘的一种自由状态。海南不相信眼泪,不承认过去,大家都一样。”

  正是这样一种复杂、浪漫而又残酷的竞争环境,成就了中国企业家们的“海南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