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东方媛
11月5日中午11点35分,复旦东门驶来一辆黑色SUV车。一名身高近1米9、学生模样的年轻男孩从车上跳下,打开了车尾的门。不一会,就有学生陆续围过来买盒饭。“给我一盒牛肉的!”“我今天要3盒!”也有熟络的学生亲昵地冲着年轻男孩喊道,“赵哥,给我一盒!”
年轻男孩就是赵宇。复旦新闻系04级本科毕业生。曾经的沈阳少年。14岁时被教练选中来到上海闵行区少体校练田径。17岁时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次年9月,入读复旦新闻系。如今,已是两家饭店的小老板。但每个中午,他还是复旦保安口中那个“卖盒饭的年轻人”。
初卖盒饭
一个中午赚到250元
赵宇的童年,也曾经衣食无忧。但一场意外的变故,让少年的他初尝困苦的滋味。所以整个大学时代,赵宇成了一个打工狂人。麦当劳扫厕所、游泳教练、兼职模特、卖盒饭的小贩、婚庆摄影、实习摄影记者——别人也许会因此疲惫不堪,他却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找到了通向未来的路。
最早是在大学二年级。赵宇批发了一批盒饭,开始做起了自己的小生意。“我印象很深,第一次批了20盒,可一个中午才卖掉4盒,我就一间间宿舍敲门去推销。后来生意稳定了,一个中午能卖掉100盒,可以赚到250元。如果我晚上也能卖掉一部分,我算了算,一个月至少可以赚到八九千元钱。”
大三下学期,赵宇在一家公司兼职。问完身边所有人的工资,“2000块、3000块——”一个个让人沮丧的答案让赵宇生平第一次深思,“到底,我要去找工作吗?光是卖盒饭,我就能比他们赚更多的钱。”
开始创业
借来第一桶金经营饭店
“我还年轻,为什么不拼一把呢?”赵宇作出这个决定后,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打工活动中。
大学四年级时,赵宇的一位校友因为经营不善,要出让一家饭店。“他做了4个月,亏掉22万。我当时就想,如果让我做,肯定不会这样的。我以前做过盒饭,我有经验。可是,我没有钱。”赵宇说,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他一定要努力抓住。所以他将自己的详细计划书、饭店经营特色、赢利点、成本需求等列成了一张详细的单子,然后拿着它去找人借钱。过去的打工经历,让认识赵宇的人对他的脚踏实地有了深刻印象。所以很快他口中的“许哥”和“任哥”就借给了他生命中的第一桶金。
“我只是一个孩子,可我借了那么多的钱去开一个饭店。200多平方米,3个包房,别人做得到吗?”对于自己的选择,赵宇始终很自豪。
说服父母
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
饭店的生意日渐稳定,3个月后,赵宇开始考虑将生意做大的项目。在校门口摆摊卖盒饭,就成了赵宇的第一选择。
对于赵宇的选择,他的父母也曾经反对。四年本科毕业,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月拿3000到5000块钱,日子过得舒心、不累。“我给他们算了一笔账。“假使我选个偏远的地方住,那么房租可以便宜点,一个月1500元。交通费用300元,水电费200元,吃饭就算是吃盖浇饭也要10元钱,再加上夜宵,每天大概要35元,这样一个月是1000元,再买点饮料和烟要500元,另外加上电话费用。一个月估计4000元钱还不够。如果我出来自己做,卖卖盒饭,再做点游泳教练之类的兼职,一个月也能赚到1万元,多少也算是个主管的级别了。”赵宇说,“最重要,是我的时间可以自己去支配,自由。”
“我一直都知道,父母朋友的意见可以参考,但是自己的路必须要靠自己走。”赵宇说。
而在更加遥远的未来,赵宇还有更大的理想,“我想在40岁之前,能够在海南、大连拥有两幢自己的酒店式公寓。”
对于赵宇的选择,他在复旦的师弟师妹们也曾经讨论得热火朝天,有人羡慕有人鄙视,但终于还是归于平静,因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来自上海商学院的大一新生熊哲炎,却俨然成了赵宇的追随者。
11月5日中午,熊哲炎开着父亲的车来到了赵宇的饭店。他一边吃饭,一边悄悄观察赵宇和表弟打包盒饭做准备的过程。11时30分,赵宇出门,熊哲炎也紧跟着打开了自己的车门。11时35分,复旦东门先后出现两部车子,一部卖盒饭,一部卖女学生都喜欢的卡通毯。相对于赵宇的专注,熊哲炎明显有些心不在焉,他更多的是在观察赵宇。
“我自己也在业余时间做些小生意。但是一直觉得很不好意思,觉得有些没面子。所以我听说他一个复旦毕业的本科生都在卖盒饭的时候,突然觉得有人跟我在做一样的事情,觉得很受鼓舞,就来向他学习经验。”熊哲炎表示,“我觉得他自主创业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现在很多人将面子摆在第一位,其实自己脚踏实地做点事情最重要。”
上一主题:金融危机下的五大创业机遇
下一主题:重庆永荣新兴煤业以党建带动职工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