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医药老总的“三个担忧”
[发布时间:2008-12-17 00:00:00 点击率:]

  □  本报记者  何沙洲             

  

  受金融风暴的影响,目前中国医药市场虽然也有超过10%的跌幅,但是整个医药生物板块在大的环境之下还是相当看好的。12月11日—13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第60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上,参展的医药企业不仅展示了中医药的现代化水平,也在会议期间的各种论坛、会议交流中表示,尽管现在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但迎接这样一个挑战是有信心的,对中国医药产业的未来是非常有信心的。

  新医改方案最快将在年底公布,不过,谈到目前医药业最关心的这个问题,一些医药老总表示,虽然在这个医改方案当中第一次提出了全覆盖的理念等,非常不容易,也会带来巨大的医药市场需求,政府每拿一块钱可能拉动医药产值大约是两块钱,医药产业发展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假设未来出笼的医改方案对于公立医院法人治理地位不能落实,人事制度改革不能尽早解决,国家对于医疗机构运行的效力和过度医疗行为不能有效控制,人们深恶痛绝的“以药养医”机制就不会彻底解决。

  机制不解决

  结果可能是劣币驱逐良币

  出于对这个行业发展的理性思考,北京秦脉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王波表示了他的三个忧虑:一是这个产业还会继续受到各种政策的冲击,特别是在上周高检对于打击商业贿赂的司法解释里面又有个别的领导在解释,打击商业贿赂的重点是医药购销领域中行使医药购销权的领导和不法药商,而不是医生,无论怎样就是认为药商“不法”。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展开,无论是300种还是400种,这个目录不是特别重要,但是对于这个目录的争夺已经白热化,国家一定会对于进入目录的药品价格进行严格管制。三是目前仍然有很强的呼声就是要搞“定点生产”,或者是退一步就是区域性的定点生产,社会保障的支付是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如果是地方财政做主,就一定会考虑地方的经济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会有人搞区域经济。

  “关于零差率的问题,尽管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是最后行政管理部门会不会仍然要继续执行这样的政策还不得而知。这样一个政策假设如果在明年变为现实,中国医药产业必定重新洗牌。”王波说,重新洗牌,特别是区域定点会造成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目前15个省的药品工业总产值占了全国医药总产值的90%,而另外的16个省只占10%,这里面还有合资的、进口的、国有的、民营的、处方药的、OTC的、专利药,这些可能有一次大的洗牌,市场集中度是否能够真正提高?中国4000多家制药厂没有美国一家大,而国际市场上前50位的巨头公司占了全球69%的药品市场,中国现在的市场集中度是非常低下的。中国医药产业为什么不优胜劣汰?如果很多问题不能从机制上解决,结果很可能就是劣币驱逐良币,越是好的企业可能在明年受到的政策冲击将更加严峻。

  王波说,顺加作价,固定药事费,还有中药优质优价都可能被取消,外资产品的原料药特殊定价的政策可能在明年陆续释放出来。他认为,未来四类企业在中国的改革中可能会走得好一些:地域性的大型企业,进口和合资药的利润丰富,专利药和创新药企业,出口型企业另辟蹊径。

  要市场

  民营社会资本的作用

  “无论是金融风暴也好还是全球一体化竞争、国内竞争的国际化也好,我相信我们国内无论从原料药到制剂企业都是有信心迎接这个挑战的。”面对金融危机认为危中有机的九州通集团副总经理牛正乾表示他仍有三个担心。一是担心受非典、汶川大地震以及这次的国际金融风暴事件的影响,担心因此而否定市场的作用,加强政府的管制、政府的主导,否定市场本身的作用。

  牛正乾的第二个担心,是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不太相信或者对民营资本的信心不足,在定点生产、统一配送这类政策的出台和执行的过程当中,民营企业非常被动,担心政府不相信民营社会资本,为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设立很高的门槛。他认为,还在征询的医改方案中“定点配送” 这个做法不好,它带来的将是垄断,而垄断的结果是使市场正常的竞争机制在这里失灵,服务下降、效率降低、成本上升,长远来讲还有价格上升,还可能出现药品的短缺。牛正乾表示:“医改的核心或者非常关键的政事分开、管办分开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如果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至于是不是定点生产是不是定点配送是不是医药分开,竞争的结果自然而然会发生,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否定了市场作用、不相信民营社会资本作用的时候,政策回归计划体制的成份太高太浓重,这样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是不利的。”这是牛正乾最大的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