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今天,一提起中关村,人们立刻会联想到联想、方正、同方、紫光、用友、华旗资讯、新浪、搜狐这些高科技企业,联想到柳传志、王选、倪光南、段永基、王志东、杨元庆、冯军、王文京、李彦宏、张朝阳、周云帆、汪延……
回望中关村三代创业者的人生轨迹,发掘他们身上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的中关村精神,对于改革开放已经30年、正在书写一个“崛起神话”的今日中国来说,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纪世瀛:中关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纪世瀛今年66岁,有着“中关村第一村民”之称。 1980年的10月25日,“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一个既无工商注册、又无法人代表的“地下组织”在中科院的半间仓库里偷偷成立起来,其创立者包括三个人:中科院最年轻的研究员、物理所一室主任陈春先,中科院最年轻的工程师、本行是原子弹设计的纪世瀛,以及中科院物理所高压电气技师崔文栋。
在很短的时间内,服务部便团结了中科院和附近高校里的几百名科学家、教授和大学生,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取得报酬,这个由一群“不务正业”的科学家偷偷成立的小小的服务部——也是全中国第一家的民营科技企业。
突破从来都是艰难的。第一批“吃螃蟹”的创业者一个个倒下了:“陈春先两袖清风, 2004年英年早逝,临死的时候,为了生计连自己的家都出租了一间房子给别人;而崔文栋直到今天仍在流离躲债、无家可归。”说到这里,一身浅色衣服、身上似乎仍然焕发着创业活力的纪世瀛,才又回到了一个曾经风雨的66岁老人的状态,“只有我,有房有车,有地位有名声,该有的都有了。”他幽幽地叹息道。
老先生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不断地被打进来的手机电话所打断,“找我帮忙的人很多,包括全国各地的,我也乐于尽我所能帮助他们,我毕竟当过14年的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的会长,手上有一些别人没有的资源……你不知道,我职务最多的时候有39个,现在还有20多个呢,光法人代表就有四五个。”说这话的时候,当年创业时的豪情又回到了纪世瀛的脸上。
王志东:创业成功者的再创业
虽然回忆对纪世瀛这样的第一代是痛苦的,但是对于王志东——中关村第二代创业者中的这位佼佼者来说,却充满了梦想被不断刷新的幸福感。“创业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无限梦想的过程。”王志东这样向记者诠释他对创业的理解。
1989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在王选的游说下,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加盟北大方正集团从事软件开发,很快便研制出国内第一个外挂式中文平台;1992年4月,不满于旧体制的束缚,王志东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和朋友一起创办了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并独立研制成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文之星”中文平台软件;1994年,得到四通集团500万港币投资的王志东“重起炉灶”,创办了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998年12月,他又组建新浪网公司;2000年,王志东把新浪送上了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亲手创造了世界华人圈第一大门户网站的传奇;2001年,正当新浪网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王志东悄然转身,投入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建中……
在中关村的历史上,从来都不乏创业成功者,而能够毅然放弃已有的成功和荣耀,不断刷新自己的纪录,从创业到再创业,从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人,似乎并不多,王志东就是这不多的人当中最出色的一个。对于自己的“习惯性创业”,王志东这样解释:“爬山有两种爬法,有的人看到了好的风景就会安营扎寨,驻足欣赏;而有的人只在乎爬山的过程,爬了一座又一座,却从不停留。创业就像后一种爬山,创业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过程,所以我从不恋战。”
张朝阳:10年创业挤进“决赛圈”
与王志东“一直走在爬山的路上”不同,作为中关村第三代创业者代表的张朝阳,似乎更喜欢“驻足欣赏”。他领导的搜狐网,从创办至今已经走过了10年历程。
有人曾经概括出一个所谓的“信息产业10年定律”:即每隔10年,都会有新的杰出的技术成果成熟起来,带领整个信息技术产业前行。以中关村为例:80年代中关村开创了“中文处理时代”,90年代带领整个中国进入“个人计算机时代”,而10年前又开启了“互联网时代”。但张朝阳显然并不十分认同这个所谓的“10年定律”,“10年对一个企业来说并不长,”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还刚刚挤进决赛圈。”
张朝阳这样向记者描述自己心目中的这场决赛:“未来当中国的网民达到四五亿的时候,我们希望搜狐网能够占据其中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样的位置,或许只有两三个。”
1996年,刚刚进入而立之年的张朝阳从美国学成归来,看准了互联网商机的他成功的从美国得到了一笔风险投资,在北京创办了爱特信公司,虽然这笔风险投资仅有22.5万美元,却开创了中国利用风险投资资金建立互联网公司的先例。1998年2月25日,爱特信正式推出“搜狐”产品,并更名为搜狐公司。在张朝阳的领导下,搜狐历经四次融资,于2000年7月1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一举成为中国最领先的新媒体、电子商务、通信及移动增值服务公司。
在搜狐网络大厦所坐落的清华科技园里,如今一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浪潮正在兴起。根据一项调查,这些中关村的第四代中,77%的公司会在3年内消逝,90%的公司会在5年内消逝,99%的公司在10年内消逝;然而,中关村的创业者们,正是在这样残酷的淘汰法则中,一代一代前赴后继、将创业的脚步顽强地延伸下去……
(丁肇文)
上一主题:湖北5亿元促进创业带就业
下一主题:行唐出现裂变式创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