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疯狂的矿产“套牢”矿老板
[发布时间:2009-02-19 00:00:00 点击率:]

  □  曾向荣  关家玉

  

  在很多投资商看来,矿产是一座宝藏,投资矿产等于掉进了金库。为了它,他们似乎愿意支付成本,即便是透支也无所谓。 

  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度持续高速增长的矿产价格进入衰退期。对投资商而言,进入矿产行业意味着高风险、高投入,如同身处股市般被套牢。如今市道不好,他们担心会血本无归。另一方面,对专事矿产勘探的工程师们来说,寻找矿产资源是艰辛的历程。  

  

  贸易商改行做矿老板

  

  3年前,广东省地质勘查局704地质大队在广东信宜发现新的玉矿带的消息让很多人振奋,其中包括704地质队的总工程师蔡宗毅、潮汕商人倪建琛。  

  2005年,在蔡宗毅及其同事们的努力下,3个南方玉矿带在信宜被圈定,初步估算南方玉资源量约7万吨,且矿石质量良好。一年后,原本从事贸易和服装生意的倪建琛加入到投资开采南方玉的行列。倪建琛对矿产行业不算陌生,因为从2004年开始,他就开始转到铁矿行业,至今一直置身其中。 

  回首往昔,倪建琛对记者感慨:“这个行当太辛苦,以后再也不搞矿了。比较一下,我发现还是做服装、做贸易、做名牌订单来得轻松。”  

  要进入矿产这个行业,首先就有一道政策门槛,因为必须办理开采证等多个手续。“办理开采证,需要一两年才能办下来,各种费用加在一起得花几百万元。”倪建琛告诉记者。他说,光是为办证准备的材料,重量就超过100斤。 

  矿产行业投入巨大。一位了解矿产行业的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些投入大致包括:基础性地质调查100万元,矿产勘查投入200万元,再加上建厂大概800万元左右。 

  

  金融危机导致价格大跌

  

  全球金融海啸掀起的飓风,也吹落了矿产的价格。“前两年做铁矿的效益还不错,但现在差了很多,基本上没利润可图。”倪建琛告诉记者。

  那如同过山车般的价格起伏,让倪建琛看得心惊肉跳,急在心里。他说:“铁矿价格下跌得很厉害,前一个月,每吨的价格在600元左右,这段时间有所回升,每吨在700元上下浮动。” 

  倪建琛介绍,在市道红火的前两年,铁矿价格每吨达到过1500元。南方玉的价格波动同样很大。“最高的时候,每吨值3万元。低的时候,只有3000元。” 

  他告诉记者,投资金属矿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在铁矿这一块,我投入了三四千万元。”倪建琛说。矿的品位也很关键,如果碰到品位比较低的矿,回报率很低,甚至可能血本无归。 

  对于南方玉的投入也同样庞大,从2006年左右至今,倪建琛在这方面的投入也超过了3000万元,每个月雇请人手,就得花掉几十万元。两年多过去了,倪建琛还没有见到效益。 

  “开采难度很大,真正的矿体还没有出来,矿石所在的位置比较深。”虽然难度大,但倪建琛告诉记者,“我相信704地质队他们能够探出来,肯定会有东西。” 

  

  得不到一分钱贷款

  

  这笔投资巨大的费用,倪建琛必须自己撑着,他从银行得不到一分钱贷款。“银行把矿产行业列入十几种高风险行业之一,一分钱也不肯贷给我。”倪建琛说。 

  让倪建琛感到烦恼的是,当地居民听说有玉石矿,希望得到更高的赔偿,要求得到30%-40%的分成。“做矿很辛苦,做企业不容易。”倪建琛说。 

  有业内人士说,“10个开矿6个赔,3个保本1个赚”是矿产行业的真实写照。“找矿的风险更大,有的可能血本无归,一点矿都没找到。”在海南一个地矿部门工作的关飞告诉记者。

  然而,可能存在的暴利机会,让人们容易忽视其间的巨大风险。根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的预测,进入矿业的资金或已达千亿元,甚至几千亿元。 

  

  活跃的草台班子

  

  和投资采矿相比,投资探矿的风险更高。 

  “具备探矿资格的,主要就是地矿部门。但实际上,现在还活跃着很多草台班子,偷偷地探矿。”关飞告诉记者,“你是勘探工程师,有这个职称,成立一个公司,就去探矿了。但这最后的成果不属于国家的,探出来以后就卖给私人老板。这属于乱来的,是滥采行为。他们也有设备,成本取决于配置哪些设备。一台钻机要200多万元。” 

  一些私人老板则干脆聘请勘探工程师。“比如金矿,私人老板可能发现金脉一直往下走,有时候金脉会变窄,越来越窄,有时候会很宽。如果是很宽,那就很来劲,继续挖;但如果矿脉越来越小,越来越窄,最后看不到金了,那心里就有点慌了。天天挖,成本很大,一天好几万。这个时候,工程师的作用就很大了,决定了是挖下去还是不挖。”关飞告诉记者。 

  他介绍说,碰到看不到金脉的情况,那些实力够雄厚的老板,心里也不怕,再挖一两个星期,成本高就高,也无所谓,没准前面就有一个小金包。那些顶不住的,就不挖了,但前面的金矿品位有可能越来越高,储量越来越大。 

  尽管成本巨大,但在勘探中,如果发现了百亿矿产,前期投入的几千万元只是一个小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