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东西值不值得买,自然先要打探“口碑”好不好。
27岁的杭州女孩陈悠就有这样的消费习惯,无论下馆子、买衣服还是出门旅游,她都要先上网看看网友们的各种消费攻略,再做决定。
不过,时间久了,陈悠也慢慢看出一点“猫腻”来。她总结了一句话:网上好话绝对不能全信。因为,网上也有“托”,而且很多藏匿得很深。
旅游攻略
网上颇多亦真亦幻
只要出门旅游,陈悠总要先仔细地做一番准备“功课”:直接在百度里搜索“××旅游攻略”,或者上各大旅游网站翻阅,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后,再打印出来。所以每次自助游,她的背包里总有厚厚一叠“情报”:根据这些网友提供的消费信息,她再决定去哪里吃饭、去哪个景点玩,到哪里住宿。
去年5月,陈悠独自去了一趟云南,下了飞机就直奔昆明金马碧鸡广场旁的一家米线连锁店。陈悠说,一想到旅游攻略中再三提到的“味道鲜美、让人吃了一遍再也忘不了的‘汽锅鸡’”,她就直咽口水。
“米线很一般,汤有点腻,最夸张的是15元钱一份的汽锅鸡,只有茶碗大,而且里面就4块碎鸡肉,估计味精是放了不少。”她大失所望,在去宾馆的出租车上说,为什么这么糟糕的一家店,会有这么多人说好。
出租车司机“一语点破“:“这种店都是做游客生意的,我们当地人一般都不去吃的。”陈悠这才恍然大悟,再回头去看看关于这家店的点评介绍,几乎用词、口吻都是一样的。
今年春节,陈悠和男友一起去厦门鼓浪屿度假,一直想不好该住哪里。不少游记中,都一致推荐岛上的一个自助式家庭旅馆,称那里“优雅古朴、舒适悠闲,还有大大的阳台和花草……”不过,有了上次的经验教训,这次陈悠并没有急着订房。她上了几个不同的网站,发现其实对这家的旅馆的“骂声”也不少:“虽然美名在外,但硬件老化,墙皮脱落严重,阳台很大但卧室很小……”看了这些评论,她直庆幸自己没有一时冲动,因为这家旅馆不接受电话订房,订金必须提前通过网上银行转账过去。“要是钱汇过去了,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仔细留意,会发现很多介绍旅游见闻并推介餐馆、酒店的文章,都是真真假假,自助游的朋友更要小心。”陈悠说。
手段高明
各类“网托”无处不在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已习惯于在各大口碑网、论坛甚至个人博客里,分享自己的消费体验。而像陈悠这样,把网上评论当作消费指南的网友也不在少数。
于是,就像车有车托,房有房托,婚介所有婚托一样,“网托”也应运而生了。因为不少精明的商人发现,往往网托发挥的宣传效果比打广告还要来得好。一些口碑网站、论坛就成了网托们的“阵地”。
“以前只知道上网买东西,容易遇到托,没想到网托无处不在。”陈悠说,她跟很多网友一样,以前只知道一些淘宝卖家为了使自己的网上店铺信誉度排名靠前,就纷纷找人填写这家店的服务贴心、做人诚信等虚假留言,以吸引买家。
但如今“网托们”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在褒扬某位司机的热心善举时留下他的手机号码;或隐或明地赞扬某西餐厅的牛排做得正宗;或者告诉大家自己买到了实惠又好吃的零食,顺便留下网店链接。如果消费者“觉悟”不高,很可能就中招了。
“网托藏匿得很好,连QQ群里都有。”网友“宝宝兔”告诉记者,自己的小区刚刚收房,新成立了一个业主群,大家常一起讨论装修的事情。有一个Q友就经常在群里分享自己的装修心得,推荐大家找哪家装修公司,到哪里买建材。一开始,很多人都信了,但买到的东西并不怎么样。到后来才发现这个人根本不是业主,而是一家建材公司的业务员。
小心识别
多听各方意见勿冲动
究竟该如何识别这些网托?经常在网上泡论坛的杭州网友“Sally”有几个建议:首先,要留心“IP”地址,如果留言评论中总是几个相同的IP地址,那就很可能出自同一人之手。其次,有些网托的评价帖往往千篇一律,如果在不同的网站或者论坛里,看到有相同段落不同作者的雷同帖,就要长个心眼。另外,千万不要“冲动”,在网上多逛逛,听听多方意见,或者实地考察,都不失为好办法。
【记者手记】
被人操纵的“口碑”
有人说,这是一个“口碑决定购买”的时代。
一家奶茶店,其实它的口感未必就比别人的好多少。但因为网友们热捧,口碑好了,所以它火得连老板自己也不明不白。
各种各样的口碑网站的出现,正符合了这一新的消费风潮。然而,时至今日,谁也说不清楚各个论坛里,究竟充斥了多少“水军”。那些“托”们,更换着不同的马甲四处游走,大肆吹捧,抑或是伪装成楚楚可怜的受害者,以此来诋毁他人。
一位淘宝店主,在被对手的恶意留言弄得几近崩溃时,甚至发出这样的悲鸣:“网上评论,真的太欺负老实人了。”
然而,如果有一天,当网友们“自己”的评论都不再可信时,可以预见的是,口碑网站也好,论坛也罢,都将失去交流互动的意义,最终沦为一个商家发布信息的平台。
(摘自《今日早报》 叶恒珊/文)
上一主题:选基不妨平民化
下一主题:让消费者消费“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