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近日有关基金专户一对多门槛降低、50万元就能在公募基金享受“私募”服务的消息刺激下,“50万元交给机构还是自己动手”的话题在办公室里和MSN上热议。
谁是金管家
“如果我有50万元,我打算投资房地产和商铺。”即将步入婚礼殿堂的陈小姐的观点代表了不少即将成家的年轻人的观点。“我有50万元闲钱的话,那我肯定辞职,回去创业。”MSN上个别白领男同胞雄心勃勃。归纳一下这些怀揣“50万元打天下”想法的同仁的特质,总体来说,他们已经有了投资的初步想法,但投资计划比较粗略,对一些细节还没有考虑。
儿子刚上小学的王娟则是真正有实力一族。为了让儿子能上附近最好的小学,王女士早在儿子只有3岁的时候就买了小学附近的房子。现在儿子已经顺利升学,王女士卖掉那套房子后就有了闲钱80多万元。同样有实力的是退休多年、在证券中户室摸爬滚打多年的徐阿姨,她手中不多不少也有60多万元。她们对于投资可没有年轻人那么敢“闯”,聊天中,她们发现各自的看法有三点出奇的一致。
资金安全是首要
在经历2008熊市后,投资者应对亏损的神经已经变得十分脆弱。涉足2009年的投资市场,资金的安全意识是事前考虑的首要因素。
“这里的安全有两层意思。”王娟说,“第一层的安全是指我的资金是否会被骗。第二层意思则是我的投资资金能否保本或者在合理的风险中寻求收益。”去年王娟为儿子定投的基金收益很差,但王女士认为,这个属于长期投资,所以不会因为一两年内的亏损而放弃。在分析了定投基金公司的业绩和管理能力后,王娟还是选择了继续定投。而放在股市里的30万元资金在亏损达到15%以后,王女士就斩仓逃离。“我听圈内的朋友说今年上半年股市有一波机会,所以我打算请专业的人来做。我自己做风险还是太大。”王女士这样说。
徐阿姨对自己的60万元资金更是关心备至:“如果我在股市里的收益还比不过存款,我当然选择定存了。我现在投资的底线是保本,赢了的部分我可以用它来追求高收益,但60万元是铁底,绝对不能破。”
业绩收益暂居第二
在对一部分有50万元闲钱的人聊天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普遍具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但他们对亏损的忍耐度是和未来的收益相关的——如果前景广阔、明确自己未来很可能会有很大的收益后,他们会对现在的亏损有一定的忍耐。
请私募基金打理资产的刘先生表示:“如果是在2007年,我选择投资以及资产管理者的首要因素肯定是收益,谁能带来的收益高我就把钱交给谁去操作。可是在2008年,给我操作的私募还在延续了2007年的风格,将资金重头压在金融股上,造成了15%的损失,这是一个不小的教训。所以在2009年选择私募的时候我要更多地和私募聊一些宏观形势,看看他对大势的判断以及操作思路。如果和我认为的一样或者能说服我,我才会把钱交给他。”
看重与机构的交流
“我最反感的是一些理财师给我推荐产品的时候,总是说这个产品如何如何好,可对于风险他们却闭口不谈,好像我们从来没接触过理财产品那样。”根据王娟以前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经验,她在事后发现,除了在特定的时段看到运行结果,其他的时候自己完全是“聋子”,“我咨询的时候,只能打到银行的客户中心,接线小姐对我真正要了解的东西一无所知,客服的回答并不能满足我的需要。”
“我总是约我的私募在一定时间来吃吃饭,听听他对时局的看法。这样让我很安心。”刘先生表示自己选择私募的时候更看重的是个人感觉:“现在给我理财的私募是我听课时候的老师,和他交流的时候,他的想法对我启发很大。下课后我就请他吃饭,经常问问他爱读什么书,对一些事的看法。我觉得他处事冷静、行事果断,小事糊涂,大事清楚,所以选择他。”无论市场表现如何,双方都能够及时地交流,而不仅仅看到赚钱或亏钱的结果。
“选择适合自己的”
王娟女士和刘先生都没有专业的投资教育背景。“我在仪表制造上专业,但对理财和投资不专业。做生意我选择相信伙伴,在资产的打理上我相信专业人士的能力。”刘先生的朋友圈中有丰富的私募资源,他的闲钱都交给了私募打理。
王娟有一些金融背景的朋友,在2007年靠朋友的指点她赚了钱。但在2008年不善于波段操作的她,只有亏损,“2007年的买进持有策略我非常擅长。但今年这个策略显然有些不适合,需要炒股人对波段和趋势的判断要求更多,而这些都是我不擅长的,所以今年我选择有专业背景的人来打理。”
而有着丰富实战经验和自信的徐阿姨则表示,自己已经有了一套驾轻就熟的炒股模式,“把钱交给别人我不放心,还是自己打理吧!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专业人士未必就比我赚得多,何况自己打理的话,资金更有灵活性。”
面对投资理财,有人相信专业人士,有人更相信自己。但如果同样是几类机构做比较,在基金专户理财、私募、券商集合理财以及银行贵宾理财中,这些投资者又会倾向于哪类机构呢?
面对这个问题,王娟和刘先生都觉得投资机构各有所长,应该看不同投资者对投资收益、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综合偏好来决定。当然,他们也表示出对这几类机构具体区别的兴趣与关注。
而刘先生则认为,资金安全类似大资金的配置,以稳健为首要因素:“我只有这50多万元,根本不能算是大资金。我只要求50万元在可以承受的损失范围内给我带来最大的收益。所以我选择私募,由于他们的利润分配机制灵活,他们只追求收益最大化。这很符合我的需求。”
某私募经理认为,私募信托产品较为单一,资金总量小,抗风险能力在四类机构中相对较弱。基金专户理财则在资金量、操作规范、信息透明度方面更有优势。而私募在仓位控制、灵活性以及人才上最具优势。他表示,很难量化地判断哪一类机构更优秀,只能结合不同投资者的情况和其具体需求,在综合考虑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机构。
(摘自《人民网》马一居/文)
上一主题: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火爆专户理财业务受到制约
下一主题:2009理财市场——博弈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