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如何打通创业“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09-03-07 00:00:00 点击率:]

  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创业也不失为一条锻炼自身能力、实现梦想的道路。然而,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创业道路也许异常艰难。那么,如何打通创业“最后一公里”?政府部门、高校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将如何为大学生搭建更为广阔的创业平台呢?

  

  见习基地添“实力”

  

  近日,由共青团中央建立的首批1952个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向社会公布。这批基地将提供59802个见习岗位,广泛分布在金融、出版、通讯、交通和制造等行业,涵盖了大型国有企业、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世界500强的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别经济组织。

  “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是以市场机制为准则,以岗位需求为前提,依托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的。主要目的是要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工四类青年群体提供岗位见习的机会,为他们提升就业技能、积累创业经验创造条件。

  团中央把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作为当前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来推进,除了帮助缓解当前青年就业压力,还将有利于促进青年自主创业。

  相关专家表示,“创业对就业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同时,就业经验和技能的积累也会对创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组织青年见习,可以帮助青年人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创业能力,提高青年就业创业的成功率。”

  

  创业大赛重“实效”

  

  近来年,针对大学生或是社会青年的创业比赛也层出不穷。去年,在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信息委、上海市科委等单位的指导下,上海市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上海IT青年创新创业行动。活动主要包括IT青年创业大赛、设立IT青年创新创业基金等。

  通过大赛,获奖项目普遍赢得了投资机构的高度关注,多家投资机构已主动与IT青年创业团队接洽,表现出浓厚的投资兴趣。

  据悉,“2009上海IT青年创新创业行动”即将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活动将在继续举办创业大赛的同时,增设“通信及互联网应用创意大赛”,鼓励更多青年勇于创想、敢于实践。

  由风险投资家、企业家、创业成功者担任评委,并重视项目实际创业的可行性及潜力,是目前许多创业大赛的宗旨。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中心秘书长桑大伟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谈道,“创业大赛为的就是不单单看重学生天马行空的创意,更在意创业项目的可盈利性和可操作性。评委更看重其商业前景,主办方也希望通过风险投资商的资助,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创业。同时,也希望大学生不仅仅将这作为一场比赛,而是自己创业的起点。”

  参赛同学们也纷纷表示:“相比于拿个高分,我们更想得到评委的批评与指导,帮助自己成长。通过参加创业大赛,我们在学习如何分析市场、如何融资以及如何制作财务报表等方面,收获颇多。”

  

  打通创业“最后一公里”

  

  孵化基地出“成果”如何将“纸上的计划”变成“现实的企业”,打通创业“最后一公里”,还需要孵化基地的支持。

  借着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东风,上海交大团委学生科技创业中心近年来积极组织带领学生创业团队和创业孵化园区“面对面”的洽谈融资和入园孵化,为有潜力的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寻找孵化条件及创业提供支持。

  据桑大伟介绍,目前在紫竹大学生园区孵化的30家大学生创业企业中,有7家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创办的:如上海瞪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炜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驰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宏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等。

  值得庆贺的是,上海瑞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已经于2007年10月成功完成孵化,从紫竹创业园区“毕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生创办的高科技企业。该公司于2006年10月份成立,公司团队主要由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管理学院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是一家主要从事研究开发新型的液晶材料、高端的医药原料及中间体的高科技企业。

  此外,根据大学生自身创业企业的不同类型,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孵化基地。上海市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联合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闸北分中心和上海龙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上海IT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IT青年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扶持政策、办公场所等多方面的服务。基地设立在闸北区万荣路上海龙软园区内,可容纳近百家新创业的科技型小企业入孵。基地还将通过成立专家创业导师团、建立创业企业辅导员制度,为IT青年提供创业指导、融资指导、技术培训、市场资源对接等服务,定期为入孵创业企业组织策划相关活动,同时提供资源倾斜和推进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为引入孵化基地的企业提供注册等一条龙配套服务等。

  (摘自《创业网》 飞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