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私募基金在公募市场上找“角度”
[发布时间:2009-03-10 00:00:00 点击率:]

  □ 易凯资本CEO  王冉 

  

  最近,一些大型私募股权基金像超市里卖肉的师傅一样,面对案板上一块块血淋淋的动物肢体,举着刀正在寻找剔骨的角度。

  道理很简单:便宜。金融风暴以来,很多上市公司的股票在过去12个月里已经跌去了50%、甚至90%以上的市值,市盈率从过去的30倍、50倍一下子降到了单位数,有的甚至比市场里同一行业发生的私募融资交易中实现的估值倍数还要低。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一种自然而然的想法是:既然私募市场中企业家的心态还没有完全调整到位,与其费劲地和他们扯来扯去,不如直接买一些业务更加成熟、风险更小、同时起码从市盈率上看还更加便宜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唯一的问题是,他们不能直接冲出来购买,因为他们的投资人(基金的有限合伙人)并没有允许他们一边拿着2%到2.5%的管理费,一边购买着这些有限合伙人不通过它们自己也可以买到公众公司的股票。

  因此,他们要想合理合法地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就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最可能的“角度”无非有两个:一个是并购,一个是退市。

  理论上讲,一家公众公司在市值被严重低估的情况下选择退市是在牛市和熊市之间利用价差套利的一种方式。打个比方,你用30倍的市盈率把公司送上了市,现在用10倍(甚至7、8倍)再把公司买回来,将来市场转暖以后还可以再用30倍把公司重新上市。这一上一退之间,其实已经顶出了一个巨大的价差空间。

  通常,上市公司创始人的财富都拴在上市公司的股票里,他们自己往往没有足够多的现金把公司从公众股东手里买回来。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私募股权基金的口袋。这种需求正好为渴望趁低吸纳上市公司股票的私募股权基金提供了一个切入的“角度”。

  当然也有例外。譬如去年在市场巅峰时候上市的全球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巨头百仕通(Blackstone)。公司创始人Stephen Schwarzman和Pete Perterson分别在IPO的过程里套现了6.8亿美元和18亿美元。而现在,百仕通的市值只有区区10亿美元。换句话说,这两位资本大佬只拿出自己套现金额的很少一部分就可以把整个公司重新买回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好像应该不再需要类似他们自己执掌的百仕通这样的私募股权机构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