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立鼎兴安
[发布时间:2009-03-26 00:00:00 点击率:]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许慎《说文解字》

  

  行为、状态、责任,三足鼎立,撑起山东兖矿集团兴隆庄矿安全生产的晴空:截至2009年2月28日,该矿安全生产2738天,安全产煤5000多万吨!

  这个成绩得益于该矿“兴隆鼎”安全文化的创建,使具有“一大愿景”、“三大要素”、“九大体系”的“兴隆鼎”模式,实现了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理性升华和实质性飞跃,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12月7日,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一篇新闻报道中批示:“山东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七年杜绝重伤以上事故经验,说明煤矿生产完全可以做到安全生产,请国家安监总局在全国宣传和推广兴隆庄煤矿经验”。

  七年,在时间的长河中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它却是一抹温情的亮色,照亮了人们许多憧憬和希望。七年里,记者曾多次到兴隆庄矿采访,从点点滴滴见证了兴隆庄矿铸鼎的认真、细致的工程……

  鼎之愿: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

  “一个煤矿一年实现安全生产,靠的是运气;二至三年连续安全生产,靠的是管理;实现五年以上的安全生产,就得靠企业文化建设。”兴隆庄矿矿长李佃平说。

  到2005年8月31日,兴隆庄矿已经实现安全生产四周年,在这个阶段,兴隆庄矿在安全管理上主要是继续建设制度、完善制度、落实制度,其目的是强化“双基”建设,精心打造安全长效机制。在笔者的采访本上记录了这样一件事:2005年8月6日,该矿在“双基”评估检查中发现10301工作面工程质量没达标。分析认为,生产准备队负有直接责任,企管科和技术科负有间接责任,遂从工资总额中扣除准备队3万元、企管科和技术科各罚6000元,并挂红牌,停产整顿。

  在制度建设中,该矿做到严格“三到位”:领导到位,制度建设到位,调查分析到位。制度的严密和管理的细致到位,使安全市场“运气”周期延长。

  如何才能做到长治久安?兴隆庄矿人开始了深入思考。

  扁鹊是中国最有名的医师之一,无论多重的病他都能手到病除,“但我们认为,他不是最高明的医生。”李佃平说,“最高明的医生应该看其表知其里。做安全管理,就如同中医看病,最高的境界是防患于未然。”还有多米诺骨牌。”李佃平说:“引申到安全生产中,如果控制其中的一两个因素如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就可以有效地制止事故。而安全文化就是最有效的办法。”

  从制度建设到文化建设,兴隆庄矿开始理性的升华。杜邦公司的海因里希“金字塔”模型进入他们的眼帘。

  海因里希“金字塔”模型是杜邦公司经过一百年的统计做出来的,模式显示,3000个未遂或急救事件会造成300个可记录伤害,会导致30个重伤,一个死亡。“这个法则对安全文化有什么关联?实际上安全文化解决的是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改变人的意识和行为。”兴隆庄矿党委书记李昭贵说,“杜邦中国公司至少十几年没有发生过可记录伤害,而且他们有一部分是生产炸药和危险品的,就是因为安全文化建设得比较好。” 

  领导班子在深入思考的同时,结合时事在全矿开展了“荣获国家级荣誉怎么办?”大讨论,并进行了大规模摸底调查,征集企业文化、安全理念。全矿职工家属踊跃参加,短短时间就征集到万余份安全理念,各区队共提炼了73个核心理念,全员参与整合提炼,整合出了“金钱可计、生命无价”的安全价值观和“立兴隆之鼎,建幸福之家”的安全核心理念,以“鼎”为安全文化标志的模式渐渐清晰,一言九鼎、三足鼎立、革帮鼎新、问鼎中华等大家熟知而又敬畏的词语凸显出来。此后,经过认真梳理、归类,“兴隆鼎”安全文化正式确立:一个愿景:打造本质安全型煤矿;三大要素:行为、状态、责任;九个体系:教育先导、培训塑人、规范养成、动态稳定、静态预控、环境和谐、管理精细、执行到位、群防严密。2006年12月21日,在建矿25周年之际,一座青铜铸就的“兴隆鼎”矗立在兴隆庄矿安全文化广场。

  “兴隆鼎,是地域文化和企业文化有机融合的形象标识,表达兴隆庄人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观的坚定信念。以兴隆鼎为载体,体现矿井所承载的诚信、责任和对安全的承诺。以立鼎的形式警示和加强全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增强企业和全员的安全责任意识,确保矿井长治久安,实现本质安全型煤矿的目标。”李昭贵解释说,“立兴隆鼎,就是继承传统、创新文化;立兴隆鼎,就是立鼎兴安,建幸福之家!”

  兖矿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耿加怀评价“兴隆鼎”安全文化时说,“从兴隆鼎安全文化可以看出,兖矿人信诺的是一言九鼎的坚定信心,追求的是三足鼎立的坚固恒久,传承的革帮鼎新的创新激情,挥斥的问鼎中华的凌云壮志。”

  鼎之足:行为——遵章守法成为自觉习惯

  2007年上半年,兴隆庄矿实施了“风险评估手指口述”安全管理,并把现场风险评估的步骤、各工种的危害因素、工作流程和安全提示,制作成一张卡片,让职工随时携带在身,时时提醒职工注意安全。

  每天上班前都要拿出来看一看,尽管对上面的提示已经非常清楚,但张学砚还是浏览了一遍。不善言辞的张学砚说起这张“安全卡”,变得“健谈”:“下了井,有空就摸出来看看,当班的工作任务、安排、流程、注意事项、预防措施,梭子一样在脑海里穿梭着,像在缜密地编织着一张安全之网。”

  兴隆庄矿认为,行为是人们思想的外在表现活动,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决定什么样的行为。人的“行为”作为兴隆鼎模式的三大要素之首,突出职工在安全生产过程的主题地位和主导作用,主动接受教育培训,规范个体在生产过程中逐个环节的行为,养成按章作业、遵章守法的自觉行动。

  “一个年产近700万吨的现代化矿井,每天24小时都有职工在井下工作,每时都有几百台机械设备在运转,要想每个人、每台设备都受控,就必须重点抓培训,培育职工的安全心智,靠自觉的行动达到安全状态,最终达到‘无为而治’,这是漫长的过程。”党的十六大代表、兴隆庄矿安监处处长张传武说。

  培训,是最容易走过场的事,但是在兴隆庄矿,培训和考核是每一名职工的“必修课”。该矿率先在全国煤炭系统和山东省启动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123”创建模式,建立起教育培训、拓展训练、成才实践三大基地,实施“名师带高徒”活动,开展“学练树”、岗位技术比武等活动,每年都要组织全矿职工进行安全文化知识考核,全矿分40个考场在同一时间进行考核。

  “三违”人员和现象是基层安全工作最大的隐患,兴隆庄矿综采一队要求每个班每月要推选三个以上的“安全不放心人”,把他们的问题分门别类,有的放矢地去解决,解决了他们的问题就解决了安全的潜在隐患;对“三违”人员和现象也是这样,针对具体原因进行帮教;他们经常与职工家属开展联谊活动,及时发现问题,把问题消灭在井上,还吸收澳思达煤矿安全管理经验,实行“安全举报制度”……“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能形成隐患。”综采一队支部书记来存龙说,“一个行为规范的‘干净人’,就是一个安全的人,安全的人才是安全的根本。”

  鼎之足:状态——营造零缺陷的三维空间

  2009年2月21日,星期六。记者跟随张传武来到兴隆庄矿400米井下。在候罐室,一条红底白字的通告格外醒目:“2月21日,安全生产累计实现2731天,安全产煤5136万吨。”

  我们要去的十采区在—350水平和—450水平间,兴隆庄矿专门开拓了一条巷道,投资300多万元,安设了一部长达1700多米的猴车。兴隆庄矿最远的工作面距离井口8000多米,为了节省职工体力和在途时间,这样的猴车安设了三部。

  张传武说,通过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双基”建设,兴隆庄矿井下劳动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但是“首先要保证职工有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精神状态。”他说。兴隆庄矿的安全技措、科技创新投入,重点都围绕着改善劳动环境,如顺槽运输采取无极绳牵引,减少运输环节;工作端头支护取消了单体支架,取而代之的每套3000多万元的顺槽自移式支架,每个工作面每月减少单体支架搬运1600多吨;掘进支护取消了“工”字钢、“V”型棚材料,取而代之的是锚网支护,每班可减少材料搬运4000多公斤……“减少了体力劳动,减少了人员接触机械的机会,安全系数就大大提高了。”

  1700多米的路程乘猴车只用了11分钟就到了。综采一队在十采区10301工作生产,顺槽里一名职工正在擦拭一台白色的大型开关柜,仔细一看标志牌,上面写着:“1301工作面通过优化供电、供液、通风控制,现系统个数由45个降至23个,长度由190米减至90米左右,其安全可靠性和移动灵活性大大提高,达到同类最佳,系统事故率大大降低,保证了高产高效。”

  工作面正在生产,跟在张传武身后学他的样子擦拭运输机减速箱,竟然没有擦到煤粉! 

  “张处,咱们也可以去参加状元360了。”刘涛指着刀切一样光滑平整的支架说。他说,兴隆庄矿每年都有大量技术创新应用于生产之中,回采率、生产效率都大大提高,与2000年相比,回采率提高了3%-5%,现在达到88%以上,现在三班生产一班检修,生产班每班只允许割一刀半煤,正规循环余下的两个小时用在设备检修和质量标准化上,这样每天有一半时间进行检修。“设备先进了,劳动效率就提高,劳动效率高了,就会有更多时间检修设备和维护质量,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人和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刘涛说。

  “状态是机、物的表现形态,机、物的状态在生产过程中是千变万化的,机、物的稳定状态是人、机、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系统的稳定状态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保障。”张传武说。

  鼎之足:责任——做到做好应该做的事

  建队以来无死亡,13年无重伤,8年无轻伤!这是兴隆庄矿掘进一队创造的一个奇迹。

  “责任!”谈到创造奇迹的奥秘,掘进一队队长薛恒美脱口而出,“把搞好安全生产当成一份责任,时时刻刻挂在心头,就能做到做好应该做的事。”

  “带着责任抓安全,眼光就准、下手就狠,因为沉甸甸的‘责任’在心里装着呢。”支部书记会郑允山说。眼光准,就会发现决定成败的细节。他发现老工人和新工人点眼方式不同,老工人点眼抓的是钻杆的中部,眼睛看着顶板,新工人点眼抓的是钻杆前端,看的是钻头。他让老工人告诉新工人原因:迎头和顶板都有随时垮塌的可能,要时刻准备着躲闪;他发现三采一号顺槽温度高,即便不干活穿一件单衣也出汗,这里的绞车从启动到停止要20分钟,高温下20分钟足以使人睡眠,可能使绞车过卷,他规定开绞车一律站着开……下手狠,就能做到超前预防,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班前会上,他注意每名职工的表情和情绪,如果发现“不良”表现,他一定弄明白原因,否则不允许工人下井。

  责任,作为兴隆鼎三大要素之一,突出全员的责任在安全生产中的关键作用,包括管理精细、执行到位、群防严密。兴隆庄矿认为,责任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一种主观追求,是自律也是他律。有责任心,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责任心差,很小的问题也有可能酿成大祸,没有责任心,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

  责任,首先落实在“主体”上。矿成立了以矿长、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双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了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安全责任,健全了管理网络、监督检查网络、技术管理网络、宣传教育网络,形成了覆盖全矿的层次化、规范化、效能化的管理体系;重新修订了《兴隆庄煤矿安全生产岗位手册》,全员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坚持把安全作为考核各级班子与各级干部业绩的重要内容,实施“一票否决”;严格执行副总以上领导、科室干部下井检查、区队干部24小时现场带班制度,特别是针对不同阶段的安全特殊时期,抽调科室技术骨干,成立一支安全检查小分队,采取“游击”战术,加大对中夜班等安全薄弱时间的巡查力度,对重点工程和边远地点进行动态循环检查;认真落实矿领导与机关科室负责人包挂基层区队制度,每月两次参加区队安全活动,并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使包挂人员责任目标更加明确;加强安全效能监察,严查工作作风、劳动纪律、中午禁酒、请销假及“六不准”签字制度落实情况,对值班期间漏班漏岗的区队干部严惩不贷,对3人以上违反劳动纪律的单位,一律给予挂牌处理。实施安全生产全程动态安全预控,严格执行“三位一体”、“手指口述”、挂“红黄牌”、“限员挂牌”上岗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职工的健康幸福源于责任的落实,矿井的长治久安依赖于责任的落实,企业的安全发展靠的是责任的落实。”李佃平说,“责任好划分,也好确定,但关键是落实。”李佃平说“要把责任变成看的见、摸的着的实实在在的责任,变成一种使命。”使命感,使兴隆庄人人抓安全,形成严密的群防网络,他们既如履薄冰,又踏实前行,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等150多项省部级、国家级荣誉称号,跻身“全国本质安全型矿井试点单位”行列,持续保持了“全国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井”、“全国特级安全高效矿井”、“中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型矿井”称号。

  “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兴隆庄矿做得还不够,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李佃平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安全管理也一样,每时每刻都面临着不同的考验,我们丝毫不敢懈怠,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永保平安!”

  (吴玉华  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