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燃心
我是一个从农村爬出来的80后职场新人,为求学漂泊到没有根基的陌生城市,为生存流浪到城市郊外,成长在理想与现实的残酷对抗中,在欲望膨胀的私欲里不断挣扎和迷失。回想在大学交不起学费的日子里,头重得睡不着觉,阳台上望着满天的星星想着自己的母亲和儿时的同伴,真恨不得一走了之,背上行囊加入打工一族。
刚进大学时,我学习是特别用功的,可在年终得到第一名的时候,心里就突然觉得很空虚,我问自己,难道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吗?由此我开始了对痛苦的撕裂和质疑,痛苦的撕裂声其实就是人生成长的阶梯。再后来从大师的眼神中,从身边的环境中,从自己的思想意识中,我慢慢得知,其实大学并不在乎学习哪种专业和技能,它在于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认知,在于一种思维和理念的有意识培养。当读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时候,我对人生又有了一种新的诠释:有的人像水一样善良,舍弃自己成全别人,水对万物都有益,但她自己却是默默无声,不争功也不诿过,这又是一种怎样的胸怀呢?
同样是水,但不同的思维和意识层面所看到的结果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人把“水往低处流”看作是一种败落,而又有人把水看成是一种高尚。这就是思维的距离。
韩军编著的《赢在80后》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思维的距离。
《赢在80后》是一部探究职场“80后”基本特质分析和管理模式的大师之作,她就像是一声划破天际的呐喊,撞碎了员工与老板间旧有式纯粹雇佣思维对管理者的束缚,书中写到,管理者面对员工是天生的妥协派,现今的年代是企业与员工互相选择的时代,也就是彼得·德鲁克所说的“下一个时代”的到来。所谓下一个时代就是员工不是终身或长期属于同一个公司,员工与公司的关系趋向于一种合作、互助、共赢。管理者要当心,因为当你再胡乱发号施令的时候,你有可能失去一个优秀的员工,而以前对员工所有的培育就会像江水一样滚滚东逝去,你就会发现自己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在未来的5-10年内“80后”就会成长为社会的栋梁和企业的顶梁柱,会是企业赢利和南北征战的中坚力量。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80后”也要逐渐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重任,这就需要从现在开始培养和关注。
《赢在80后》一书当中,作者对“80后”进行了精辟的分析,“80后讨厌领导们的说教”:很多时候,领导开会严肃得像开追悼会,动不动就把阶级社会的批斗拉上来,这是某某的责任和疏忽等等;动不动就回忆领导年轻的时候是怎么吃苦,怎么不顾回家忙着赶图纸等等;动不动就发脾气指着员工骂道,你才来了几天,只知道给我提问题添堵等等……可是我们认为,出了问题之后大家应齐心协力找出问题的症结,并把困难解决和预防掉,这要比开追悼和批斗会来得更为有效。我们提倡“不讨论问题,只解决问题”,领导年轻时吃苦也是正常的,我们“80后”现在活得也不容易,因为就业和生存我们远离了自己的亲人、家乡和伙伴,一边还要听着领导的训斥,琢磨着明天的工作该怎么做,下班后还得记得看看书充充电,以免被时代和潮流抛弃,这就是浪漫抹不掉的现实。
媒体报道对我们“80后”非常不客气,说我们是“职场蚂蚱、啃老族、月光族、拇指族、装酷一族”等等,说我们没硬气、不能吃苦、没有团队精神,对企业不忠诚等等,炮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