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张帆的成长始终离不开清华,在他担任德丰杰亚洲副总裁回国寻找投资项目时,就与校友周云帆有过合作。正是在张帆的坚持下,德丰杰才最终同意投资空中网,他们也成为中国企业从成立到上市用时最短的公司。
然而,在风光无限地主导投资了一连串公司后,2008年底,张帆便悄然离开了红杉资本。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张帆表示他希望做一下自我调整。其实在过去的一年中,他已经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公益创投——这是在公益事业和创业投资行业之间新兴的一个交集,即把风险投资的理念,运用到投资和帮助立志于公益和社会效益的一批新兴企业上。
资本猎手
1997年,张帆从斯坦福毕业后,进入了高盛公司,由于其华裔背景,张帆被派到高盛亚洲的香港分部工作。张帆在高盛的那两年,正赶大批中国企业的上市热潮,而他也有幸参与了中移动、中石油、和记黄埔等众多知名企业的并购及融资业务。
虽然每天接触的都是中国最顶尖的大型企业,每个项目涉及的金额也动辄高达数十亿美元,但张帆却从涌动的资本大潮中发现,未来中国经济的希望将在众多中小企业身上。从那时起,张帆开始对直接投资以及中国的中小企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1999年,张帆结识了不少投资人,TimDarper便是其中的一位。Tim早年毕业于斯坦福的电子工程系,其家族在美国投资界享有盛誉,历史上投资过的企业数量已超过200家。2000年,TimDarper募集了一支全新的基金——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并开始组建亚洲管理团队。年轻有为的张帆被Tim看中。
2001年,张帆以德丰杰亚洲副总裁的身份回到北京。事实上,正是由于他的敦促,Tim才同意在北京设立办公室,因为此前,大多美国投资公司往往只是一到两个月才来一次中国看一下项目,回总部报告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投资。张帆认为,只有在中国扎下根来,更多地与中国企业接触,才能看清他们以作出准确的判断。
但张帆回国的时机似乎并不好,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互联网泡沫,很多原本看好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前景的投资公司都已经打道回府。而在张帆看来,这正是风险投资进入的好机会,低潮过后,会有更多新兴企业重新成长起来,就看你是否能把握机会了。
在看到张帆撰写的中国互联网市场、无线互联增值服务产业的前景分析报告后,德丰杰的投资委员会终于被他说服了。最后,他们按600万美元的估值向空中网投入了80万美元。
两年后,2004年7月9日,空中网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他们也成为中国企业从成立到上市用时最短的公司。通过这个项目,德丰杰也获得了高达25倍的投资回报。此后,张帆又主导了对百度、分众传媒等项目的投资,每次都让德丰杰获利丰厚。
然而在这背后,张帆也有些许遗憾:由于项目审批权掌握在总部手中,每次都必须向远在美国的投资决策委员会汇报,但他们对中国市场并不熟悉,因此经常反复讨论仍得不出结论,最终错失良机。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加快以及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进入中国,张帆愈发强烈地感到,德丰杰的这种操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
自由的方向
2005年6月,张帆辞去德丰杰全球董事一职,专心与沈南鹏筹划成立一只中国基金。最初,摆在他们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是建立一个完全独立的基金,二是引入一个成熟的品牌,共建中国基金。最终,他们选择了后者。
2005年8月底,张帆和沈南鹏领导的红杉中国基金正式成立。令张帆意想不到的是,由他主导的第一个项目竟然就是与自己清华学长的合作。在一家财务顾问公司的推荐下,张帆见到了“悠视网”的创办人李竹——清华84级计算机系学生。
2005年底,在张帆的主导下,红帆中国联合SIG对悠视网共同投资了1000万美元。此后,悠视网进入快速发展期。
如今,已经告别红杉的张帆,又在寻找人生中的下一个目标。
(摘自《中国新时代》 冯嘉雪/文)
上一主题:新疆首富孙广信25亿押宝新能源
下一主题:保时捷中国总经理:细节渗透培养潜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