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山东兖矿集团连续安全生产1000天、产煤1亿吨
[发布时间:2009-04-02 00:00:00 点击率:]

  截至3月25日,我国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生产、出口和深加工基地——山东兖矿集团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000天、产煤1亿吨,杜绝重伤以上人身事故。

  同时,下属5家煤矿连续安全生产超过1000天。其中,兴隆庄矿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762天,南屯矿连续安全生产1145天,济宁二号矿1463天,兖矿新疆矿业公司硫磺沟煤矿分公司连续安全生产2519天,兖矿新疆公司力拓分公司吉新煤矿连续安全生产1041天。

  2001年至2004年,兖矿集团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为:0.219、0.150、0.066、0.072。2005年以来,兖矿集团主动限产,在年产量同比下降15%的情况下,克服村庄压煤、矿井采场情况复杂、生产接续紧张等诸多不利因素,杜绝了水、火、瓦斯、煤尘、辅助运输事故,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1左右,一直保持较好的安全生产势头。

  2008年,兖矿集团面对经济“寒冬”,更加注重安全发展,强化措施,推动高危行业向安全行业转变。坚持安全工作“四个一切”不动摇,认真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扎实推进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一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实施“一个决定、三个细则”,明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业务保安责任和安全监督检查责任。实施“3234”安全考核模式。二是完善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健全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监控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全面推广三位一体、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制度。制定9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开展各类演练153次。投资5.48亿元,实施生产安全费用工程2599项。8对矿井和2家煤化工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保持行业一级标准。三是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开展安全亲情教育。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完成86个工种培训教材编写工作。四五级联动培训2.4万人次。四是扎实开展隐患治理年活动。排查治理重大隐患446项,对49项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开展拉网式安全大检查186次,查处问题6780条,挂红黄牌276个。

  宣教结合提高素质

  大力实施“五个一”安全教育工程。在各生产矿井,用图片、音像、板报等形式,精心构筑并形成了从井口到井下运输大巷的安全教育“一条龙”,以地面工业广场、生活区街道为主的安全教育“一条街”,以广播、电视、板报为主的安全教育“一阵地”,以采掘头面为主的安全教育“一条线”,以区队活动室和会议室为主的“一园地”,营造了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精心培育安全文化。根据长期安全工作的实践,兖矿集团总结、提炼、形成了具有兖矿特色的“三为、六预”安全理念和安全文化内涵。“三为”,即以人为本,安全为天,预防为主。“六预”,即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防。由此,建立起覆盖安全生产全过程的各岗位、工种的管理行为规范和作业行为规范,做到岗岗有标准、人人有规范、处处有监督、事事有考核,确保把安全理念渗透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和全要素,使职工切实从“要我安全”转向“我要安全”。同时,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强化职工安全技能和业务培训,增强职工联保互保和自主保安能力。按照《安全生产法》要求,建立了26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健全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部门业务保安责任制、工人岗位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基层、现场和每一名干部职工。严格实行安全目标管理,从集团公司、专业公司、矿处到区队,逐级下达安全考核指标,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量化考核、严格奖惩的安全目标责任体系。加大安全工作奖惩力度,建立安全风险抵押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保证了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实施全员普法教育,实施亲情化、人性化教育,实行岗前培训、岗位深化、动态考核、不合格者下岗培训制度,平均每年培训职工6万人(次)。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大规模技术比武。兖矿集团在全国、全省煤炭系统曾获得2个团体冠军,1名职工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05年,在第四届国际矿山救援比赛中,兖矿队代表中国参赛,获得集体项目亚军、呼吸器个人操作亚军,标志着兖矿矿山救援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创新模式落实责任

  兖矿集团党政一班人在深刻认识、深入分析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情况下,在认真总结、借鉴吸取近年来安全生产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十个必须,十个坚持”的安全工作整体思路,形成了系统科学的安全管理新模式,形成了“安全第一、质量第二、生产第三”的安全生产新方针,真正把“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的思想落到实处。

  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坚持“三不定”全动态检查方式,精心策划检查内容,严格落实检查责任,采取各专业交叉联合方式,充分发挥“群监员、青安岗、民兵哨、女工委、协管员”的作用,经常性开展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互检、抽检、巡检等安全检查,有力消除了事故隐患。特别是坚持了“谁主管,谁负责,谁落实”的原则,严格落实领导分工负责制,严格考核,重奖重罚,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干部的安全管理意识。

  深化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双基”建设,确保矿井长治久安。先后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培训暂行规定》等20余条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深入推进“精品工程”建设,全面深入推行精细化管理,突出工序控制和质量管理,坚持从设计到施工,从地面到井下,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地点、每个岗位都有详细的作业标准和要求,确保精益求精。

  明确班组长安全责任,强化基层安监队伍建设。明确了班组中正班长抓安全、副班长抓生产的分工责任,将井下工班长的岗位津贴从原来的0.8元调整为每班15元,大大增强了基层工班长的安全责任意识。定期开展安监员思想作风和纪律整顿,对安监员执行绩效浮动工资制,将他们的收入与承包片区的安全、质量挂钩,同时将安监员的岗位津贴调整为与一线工班长相同,有力地调动了安监员抓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技兴安加大投入

  “十五”以来,兖矿集团累计投入维简资金51.08亿元,生产安全费用9.84亿元,科技研发资金22.1亿元,引进一批先进适用的生产装备,取得了432项重点科技成果,提高了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装备了3000台(套)先进综机设备,承担国家“十五”攻关项目12个,形成了国内能力最大、性能最好、安全可靠的综采成套装备、工艺和安全保障体系。

  为解决厚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