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淄博矿业集团 班组创新成为企业巨变的“动力源”
[发布时间:2009-04-09 00:00:00 点击率:]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山东淄博矿业集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效率由改革开放之初的0.5吨提高到现在的15吨左右,个别班组超过了60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由煤炭系统特困企业变身全国最具成长性企业,并连续7年跻身全国企业500强。

  推动企业发生巨变的“动力源”是什么?笔者通过深入采访感受到,班组创新功不可没。

  理念创新:

  从可有可无到生命工程

  张前进班:革新成果1项,职工考试平均分95.6分,“三违”4人,出勤率96%,人均效率48吨,综合考核得分93分;李中平班:革新成果3项,职工考试平均分96.7分,三违”3人,出勤率96%,人均效率53吨,综合考核得分97分。

  张前进过去曾是淄博矿业集团赫赫有名的“明星班长”,参加工作23年来有14年的班长工作经历,技术过硬,管理经验丰富,班组各项工作一直名列前茅。4年前,技校毕业的李中平成为他的徒弟,经过他的言传身教,3年后,李中平通过竞聘也当上了班长,从此两人成为比赛“对手”,可是每次考核,师傅总是输给徒弟。经过深入分析,张前进认为输的主因是创新力不如徒弟。

  正如张前进所说,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煤矿机械化程度低,基本靠人海战术拼体力组织生产,大多数职工认为创新可有可无,许多班组全年几乎无一项创新成果问世。随着煤炭行业进入市场、煤矿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一批现代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非煤项目上马,对职工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创新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针对这一实际,淄博矿业集团把班组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命工程和希望工程,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围绕技术、管理等全面实施创新,并作为评选先进班组的“第一要素”,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

  方式创新:

  从单打独斗到全民皆兵

  “听说了吗,机电队维修班研发的钢绞线智能切割机获得国家专利了,我们班的技改项目也要加把劲了。”如今,创新成为淄博矿业集团唐口煤业公司职工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与过去相比可说是天壤之别。那时一提创新,大家都认为是技术员的事,与普通职工无关,创新氛围不浓厚,创新成果少得可怜。”淄博矿业集团的老牌创新能手李夺刚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沉痛之情溢于言表。为此,近年来,淄博矿业集团推出了全员创新工程,在每个班组设立了科技创新小组,同时还要求,年内每名职工必须完成一项小革新或至少有一条合理化建议被采用,使人人有创新任务。他们还设立了创新奖,根据创新成果对创新班组和创新人员进行奖励,激发创新积极性。

  与此同时,他们还设立了“首席技师工作室”、“高级蓝领工作站”等创新机构,让创新能手集成创新,各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今年以来已完成革新项目500多项,有600余条职工的合理化建议被采用,累计创效益50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通过全员创新,极大调动了班组职工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技术大拿”、“创新尖兵”竞相涌流,目前该集团具有技术等级的技工近8000人,其中中级技工、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占40%以上,成为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中流砥柱。

  待遇创新:

  从低人一等到风光无限

  “因为小小的一项革新创意,矿上为我们发证书和奖金,组织我们携带家人双飞游厦门,还将我们的大幅照片悬挂在矿区中心位置,真是把我们捧上了天。”近日,淄博矿业集团许厂煤矿46岁的“革新创意能手”王延勇旅游结束回到矿上,看到自己的大幅照片和创新成果简介上了灯箱,激动不已。

  随着煤炭市场的好转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淄博矿业集团对创新越来越重视。制定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管理的实施意见》,按创新成果创造的效益对创新者进行奖励。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集中对优秀科技成果、技术拔尖人才和优秀科技工作者进行重奖,仅去年就发放科技奖1000多万元。

  与此同时,推出了技术分红制、“揭榜招标”制等市场化手段促创新,现在淄博矿业集团许多技工持有“技术股”,多的每年分红能拿到上万元。集团还将创新人才纳入人才后备库管理,并明确了优先入党、晋升的规定,还经常组织创新人才外出旅游、学习、考察,风光无限。

  (王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