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读懂中国股市走强的四个“为什么”
[发布时间:2009-07-18 00:00:00 点击率:]

  上证综指自去年10月末连续上涨8个多月并且涨幅超过80%之后,对于中国股市涨势能否持续以及股市上涨是否有基本面支持的质疑声有所增多。

  认真剖析中国股市此轮上涨的成因、性质以及下一步的演变趋势,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第一个问题:

  中国经济为何能够保持持续增长?

  

  对中国股市这轮上涨质疑的人认为,中国股市原本就是投机市,其下跌至1600点甚至更低都是完全合理的。他们认为,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既然国际金融危机来了,中国经济就会必然大滑坡,就会必然“平等地分享”全球经济低迷的痛苦。中国经济不可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低迷。

  但事实并非如此,自2008年9月起,中国政府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从财政、货币、税收、国资管理、资本市场等多方位进行政策调整,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大幅度放宽信贷闸门,仅今年上半年就已突破2008年全年的信贷额度规模,为市场注入了充足的流动性。

  由于中国金融体系相对稳定,没有欧美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自由泛滥”、“市场化放纵”,不需要花财政钱填补金融机构的窟窿,所以,中国财政和银行系统可以拿出钱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后发展”的市场劣势此时转变成为了优势。

  

  第二个问题:

  政府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对于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借着指责中国是非市场化国家指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其实,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实中,从来都没有完全一样的、标准化的市场经济。并且,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历程,中国政府已经总结出一条重要经验:“健全的市场机制,有效的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统一于经济运行的全过程”(胡锦涛语)。

  中国作为一个相对后起的市场经济体,必然会在发展中借鉴市场经济历史上的一切经验教训,其中包括“善用”宏观调控手段和机制。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形势下,我们通过市场的、法治的、行政的措施,提振各方面的信心,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稳定经济、稳定社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我国在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上,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上,在财政货币政策运用上,在资本市场政策运用上,努力寻求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结合的平衡,在有些方面,侧重加强了宏观调控的力度。

  8个多月来股市持续上扬,大体上是恢复性上涨和对中国经济振兴的积极反映,是合理的。

  

  第三个问题:

  中国股市涨跌到底和经济周期是怎样的关系?

  

  有人将中国股市2007年10月中旬至2008年10月的暴跌归结为经济周期的作用。认为既然中国经济周期处于谷底盘桓阶段,2008年10月以来的连续上涨行情就只能算是反弹,不管涨幅多大都是反弹。

  诚然,无论国内经济的周期还是全球经济的周期,作为一国的股市,都不能独立其外。但问题却在于,由于中国经济特有的转轨特点和二元制结构,这反而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回旋余地,成为中国的优势。面对国际经济的波动,特别是在出口上对中国形成的压力,中国可以通过发展内需市场加以化解。

  从一定程度上说,中国股市受到全球性经济周期的影响低于其他国家特别是低于发达国家。

  有专家认为,经济周期是基本成熟的、统一的市场经济体基本矛盾的必然表现,而我国与基本成熟的、统一的市场经济体还有差距。在这样的经济结构下,经济运行的波动尚无周期性规律可寻。所以,既要积极运用经济周期理论,又不能简单套用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个问题:

  中国能否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经济学理论?

  

  长期以来,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进程,一直有人执著地唱空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但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又屡屡化险为夷,化危为机,表现出极强的抗压力、抗干扰的特性,不断地给国际社会留下一些难解之谜。此次应对金融危机也是如此。

  由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较晚,在欧美模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业已形成的理论相对成熟,我们不得不把欧美模式的市场经济当作老师。但历史是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后发展经济”体崛起对于传统市场经济模式、传统市场经济理论必然会做出一些调整。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经济体,有其自身的特点,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等等软性因素必然会作用于市场经济本身,因此,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借鉴传统市场经济经验教训,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理论,不仅必要而且可能。这也将最终解决困扰人们的理论皈依问题。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搞市场化,也要坚定不移地维护自己的金融主权、股市主权。中国不做特立独行,但也不能妄自菲薄。完善中国自己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明确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经济主流价值观,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必须要做的大事。

  (摘自《证券日报》董少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