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在上半年经历了全行业的“接单难,交船难”之后,7月下旬振华重工同西班牙企业签订的22亿美元海工装备采购合同令市场颇感振奋。在日前于上海举行的“中国船舶工业和海洋工程发展论坛上”,与会的造船业人士纷纷表达了对于海工装备的看好,并将其视作为继船舶制造之外的又一大业绩增长点。但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却告诉记者,不可对海工装备前景过分描绘,要防止企业一拥而上,出现新的产能过剩。
海工装备主要用于海洋油气的勘探开采,从2002年到2007年,全球海洋油气的年均投资总量达千亿级美元,市场容量非常可观。海工装备的旺盛发展势头对国内船厂而言堪称“救命稻草”。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上半年国内船舶行业70户重点监测企业新承接订单仅546万吨,同比下滑80.7%。需求的锐减让造船行业的产能过剩现象愈发凸显。
在造船业遭遇困境的同时,国内港口机械龙头企业上海振华重工日前签订的22亿美元海工装备采购合同在市场引起格外关注。该合同是上海市装备制造业当前最大的一个出口合同,且毛利率明显高于船舶制造,对船厂吸引力颇大。实际上,在此之前,国内船厂已纷纷开始在海工装备领域布局,除了占据主导地位的两大央企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外,民营船厂代表江苏熔盛重工总裁陈强日前也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正在进军海工装备领域,并计划将来自这部分的收入做到企业产值的40%左右。
“根据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到2011年国内企业在全球海工装备市场的占有率要从目前的不到5%提高到10%,短期来看的确要重发展”,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告诉记者,“海工装备不同于船舶的批量生产,如果船厂不加引导一拥而上,很容易造成新的产能过剩”。
工信部装备产业司船舶处处长由淑敏在论坛上也提醒说,目前中国海工装备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总体上还远不能适应国内国际深海油气开发的需要,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比如海工装备的配套设备本土化率非常低,每年有七成以上需要进口,关键设备配套率不足5%”。由淑敏表示,工信部将引导企业在这些“瓶颈”上取得突破,确保海工装备制造业成为中国船舶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一主题:中高档白酒公关团购模式升级方向探讨
下一主题:打造世界一流质量的民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