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一名测绘兵的救灾日记
[发布时间:2008-06-16 00:00:00 点击率:]

 编者按: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成都军区78155部队官兵迅速投身抗震救灾工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测绘兵活跃的身影。作为抗震救灾队员兼宣传报道组成员,大队助理工程师郑伟用自己的笔和手机,记录下了大队将士在前线难忘的那些日日夜夜。以下为其日记的部分摘录。

  5月13日于成都 晴转雨

  昨天14点28分,午休中的我被一阵强烈的摇晃惊醒。整个房间,伴随着轰隆隆的巨响,几乎是扭曲着在改变形状,吊灯剧烈地来回摇摆,墙壁上的涂料如下雨一样沙沙地往下剥落。短暂的疑惑之后,我意识到这是一场地震,抓起手机以最快的速度从二楼的房间冲出。整个楼道都在摇晃,眩晕的感觉让人只能弓着身体行进。营区和办公楼里的人们都蜂拥而出,聚集在操场上,焦急地寻找着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短短的几十秒,我们经历了这场浩劫,所有人都惊魂未定,手机讯号完全中断,我感觉好像被与世隔绝。

  14点50分,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紧急启动,军用帐篷搭建起来。政委作出重要指示,所有人员立即进入战备待命状态。

  15点10分,战友随身的收音机里传来了汶川7.8级地震的消息。沉默,沉重。

  15点30分,宿舍楼和办公楼全部拉起了警戒线。

  18点,部队的野战炊事车开始为安顿在操场和帐篷里的战友和家属们做饭,大家的情绪暂时平静了下来,可婴孩的哭声还是不断传来。

  现在是凌晨4点15分,刚才又发生了一次余震,我能感觉到地下巨大力量的涌动,我们的野战帐篷晃得很厉害,部队首长围坐在一起,紧张地商议部署着明天的任务;汽车驾驶员们一丝不苟地在检查车辆;还有一些战友在忙碌着为刚刚赶到部队避灾的亲属搭建帐篷。   

  

  5月14日——5月15日于成都 中雨转阴

  这几天办公楼的灯光都通宵达旦地亮着,根据上级指示,我们夜以继日地为前线准备灾区详细地图。操场上的灯也亮着,装备室的战友反复调试着“北斗卫星导航单兵定位系统”,以便为徒步深入汶川前线的官兵提供个人实时定位。

  休息的间隙,从广播里听见灾区的遇难者人数不断增加,我的心里很复杂:沉痛,焦虑,冲动充斥在一起,恨不得能立刻飞到灾区去。但是冷静地想一想,图上差之毫厘,战场谬以千里。为了让前线的指战员能更迅速、更有效地展开搜救,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让图上的一点一线精确精确再精确。 

  

  5月16日 23时50分于都江堰建新小区 晴

  今天的气温很高,地面温度已经超过30摄氏度。上午9时,我们终于接到了前往灾区的命令。战友们非常激动,背着背包全副武装睡觉的我们一直在等着这声紧急集合哨。大家迅速地爬上东风大卡,身边的战友谢滔表情有些凝重。他是北川人,连同父母在内的5位亲人至今还没有联系上。他一边整理挎包里的雨衣,一边对我说,相信父母会没事的,同样是帮助受灾的人们,父母不会怪他的。

  9点40分,我们到达了位于都江堰建新社区的卧龙熊猫基地宿舍,我曾经在电视画面里见过这个地方。一名头戴白帽的回族老婆婆流着泪蹒跚地奔到我们下车的地方,一下子跪在我们面前:“解放军,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女儿,求你们了!”政委一把将她扶起,我看见政委的眼圈红了。

  这座宿舍楼房垮塌了2/3,几处高悬的预制板摇摇欲坠,钢筋和大块的混凝土还有一些破碎的家具给营救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难度。两个小时过去,4名回族同胞仍旧被埋在废墟里,已经没有了应答。一些战友的手套已经被血染红了,可是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们都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13点10分,一位从楼里成功逃生并转移到安全地带的老乡满头大汗地赶来,告诉我们二楼有一个已经泄露的煤气罐,他着急地蹲在地上,用木棍在土里画起了示意图。情况十分危急,我们不得不暂停搜救工作,政委和指挥员们开始紧急磋商新的救援措施。经过商定,两名战友从另一侧没坍塌的阳台爬进去,我们在外面焦急地等待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个人都在替里面的人祈祷。终于,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长,两名战友终于从废墟里抢出了那个该死的煤气罐,所有人都长吁了一口气。

  险情排除后,我们马上恢复了在废墟中的搜救,很累,真的很累,汗水渗进戴着隐形眼镜的眼里涩涩地疼,可是看见在外面苦苦守候着的群众的眼神,我告诉自己要挺住。19点35分,我们终于将困住4名同胞的预制板清理开,越接近他们,我的心跳越快,当我看见他们的时候,不忍地别过了眼睛。4个人紧紧地抱在一起无法分开,已经没有了呼吸。我旁边一名刚入伍不久的小战士忍不住哭了出来,他呜咽着反复念叨:“怎么就不再坚持一下,怎么就坚持不了了呢。”

  从废墟上下来,大家都没有说话。第一次离生死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5月17日 22点30分于青城后山 雨

  今天我们担任的是青城后山的搜救任务。盘山公路上有很多360度的回头弯,坐在卡车里,晃动得很厉害。一路过来,由于山体滑坡滚下来的石头随处可见。很多铁军的战士们扛着铁锹从山上下来,他们很友好地向我们的车敬礼,我们的战士虽然坐在车里,还是本能地回了礼,这是军人之间无声的互相鼓励。

  部队分3组奔赴3个景区搜救,我们这一组前往飞泉沟。昔日秀丽清静的青城后山被地震摧残得面目全非,山门严重垮塌,瓦砾遍地。据当地经营农家乐的一些村民们说,山上面应该已经没有幸存者了,遗体能挖的也已经挖出来了。他们好心地提醒我们,山路已经被全部破坏,余震频繁,随时会再次出现滑坡和泥石流。得知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仍要上山,两位村民主动提出要为我们当向导,大家的士气空前高涨。

  可一路上,所触及到的情形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山间的溪流里,堆满了房屋般大小、上百吨的巨石;横七竖八断裂的树木,整体移位的桥梁;抬头望去,远处的山就像被狠狠地削掉了一半。山坡上明显的一道滑坡痕迹更是让我不断联想到当时的骇人场面。地上随处散落着游客的旅行用品,甚至有一副婚纱混杂着泥泞散落在一个亭子旁边,不知道这对新人现在是否安好。昔日游人如织的青翠山林如今一片死寂,偶尔传来的一阵鸟鸣,让人不寒而栗。

  16点10分,在我们徒步搜山近5个小时的时候,终于在翠云亭有了发现。一位身背背篓、衣衫褴褛的老大爷从泥石流肆虐过的山坡上试图强行滑下,被我们一名眼尖的战士及时发现并救了下来。大爷告诉我们,他住在山里,发生地震的时候,靠躲在山上的旅游卫生间里熬过了一劫,但是脚踝严重受伤。他挖附近的野菜吃,挺过了5天。到现在,食物没有了,水源也已经被污染,不能饮用,于是想冒险下山。战士们轮流背着大爷在山路上走着,不,应该是“爬”着,汽车连3班班长小腿被树枝撕裂了一条大口子也全然不顾。这一天的搜救,我们终于触及到了“生”的希望,每一个人都无比振奋。 

  

  5月18日23点10分于都江堰市观凤小区 多云间晴

  第六天了,时间在一分一秒的逝去,生还者也越来越少,但是我们还是在废墟中努力地搜索,希望能有奇迹出现。今天所在的这个小区几栋民房垮塌的非常严重,一层和二层完全挤压在了一起,某些断裂的横梁即使用工具锯开,也无法挪动。当地人武部的同志调来了挖掘机,配合我们作业。下午13点15分,一具遇难者的遗体被挖出,几乎已经无法辨认,旁边一直守候着的家属大哭起来,我的心里说不出的难过。据当地居民描述,废墟里可能还有一位婆婆,但估计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了。她的女儿就站在我的身旁,含着眼泪对我们说:让挖掘机挖吧,挖出来就行。

  挖掘机作业的间隙,我们席地而坐,抓紧时间吃点食物补充体力。今天的午餐和前几天一样:两根火腿肠,一块面包,一瓶矿泉水。坐在我对面、平时壮得像牛一样的战友张力,竟然吃着吃着就睡着了。也许大家都实在太累了,心理和生理透支并承受着。

  到18点45分,我们和挖掘机交替作业了5个多小时,铁锹、锄头断了4、5把,还是没有发现老婆婆的遗体。依据肉眼和气味来判断位置真的很困难,但是出于对逝者的尊重,大家仍然没有放弃。

  21点30分,无望的家属提出了放弃,跪在废墟前点燃了香烛纸钱,哭声震天。撤离之前,我和所有参加搜救的战友都朝着废墟久久地默哀。

  

  5月19日 21点30分于都江堰市蒲阳镇金凤村 晴

  金凤村6组今后将是我们部队的一对一帮扶对象。整个生产队有11位乡亲不幸罹难,遗体已经全部运走。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乡亲们收割粮食和挖掘贵重物品。

  上午的收割工作快结束的时候,一位婆婆把我们政委拉到了一旁,很神秘地说,自己有一笔数额不小的钱被埋在废墟里。我们经过了解发现,这笔钱竟然是藏在棺材里的。原来,这位婆婆为了不给儿女增添负担,和老伴一起提前定做了自己仙逝之后的安身棺木,并把辛辛苦苦攒了十年的9000元丧葬费偷偷地藏在棺材里,并没有告诉儿女。这份纯朴而崇高的母爱,让所有的战士都肃然起敬。

  14点10分,气温越来越高,婆婆的棺木被压在3层预制板下面,我们只有先用大锤砸碎预制板,用液压钳剪断钢筋,才能继续深入。费了很大的周折,终于看见了棺木。大伙儿找来钢筋,一块一块地把厚实的棺木盖撬开。15点50分,我们组最瘦的一位战友试图钻进棺木,可是进到一半便卡住了。旁边的婆婆又着急又担心,一个劲儿地冲我们喊:解放军,慢点,慢点,莫把自己伤着了。这招不行,只得想别的办法。我们找来了铁丝,弯成一个钩,用铁钩把被3层塑料袋裹得严严实实的钱慢慢的“钓”了出来。我们找来生产队长作公证人,当面清点了钱数,并让婆婆在移交书上签了字。婆婆很高兴,还和我们开玩笑说:按手印不?看着老人的笑脸,我们心里也终于有了一丝安慰。

  

  5月20日于都江堰市聚源镇迎祥村小学 晴转雨

  都江堰聚源镇迎祥村小学在这次灾害中受损相对较轻,但是教学楼全都成了危房。走廊上被震歪的牌匾上清楚地写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孩子们却失去了读书的课堂。前几天,我们部队的另一组战友已经帮学校搭建了一至六年纪的学生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共7个帐篷,并为师生们搭建了13个临时帐篷宿舍,以保证学校的正常生活作息。

  今天我们到这里来,是以校外辅导员的身份来的。学校已经复课,但是部分课程还没有完全恢复,我看见每间帐篷门口贴着的课程表上都只有三种课:综合、常识和文体。上课的铃声也变成了扩音器喇叭里发出的“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还好孩子们都很适应,上课的时候也格外认真。看见我们的到来,孩子们都十分高兴,第二节课刚一下课,便一群群地围上来,拽着我们的衣服就不放手。我没见过这种场面,一度很尴尬,“我没有糖……”我对孩子们说,但孩子们就是不松手,一个黑黑的小女孩不停地嚷到:“不要糖,要穿军装。”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更是冲我嘿嘿直笑,骨碌碌的小眼睛一直瞅着我的军帽。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不由自主地笑了。

  最后一节课是文体课,其他战友都忙着和当地的一些乡亲一起,为师生们修建临时厕所,操场上就剩我和一位女辅导员。就在这时候,三年级的侯老师走了过来,说孩子们要为六一儿童节准备一个节目,希望我们能指导一下。没有伴奏,孩子们就自己唱着歌,开始了她们的舞蹈。刚开始还好,可最后一排的一个小女孩动作老是不合拍。侯老师有些着急了,对这个女孩喊,“黄奕帆,动作到位。”几轮下来,她干脆叫停了排练,很郑重地开始给孩子们“说戏”。其中,有一句话我听的格外清楚,“叔叔阿姨为我们搭建了校舍和教室,我们能回报他们什么?”孩子们都不大,但是听得却格外认真,眼神特坚定。这个舞蹈的名字叫《感恩的心》,当唱到“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举起稚嫩的手臂朝向天空挥动。顺势看去,主席台上迎风舒展的标语映入我的眼帘——“胜利一定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我突然想起了敬军礼的小郎铮,想起了要喝冰冻可乐的那个男孩。舞蹈快结束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猛地跪到地上,做出了一个祈祷的姿势,“扑嗵”的一声,声音好响,跪得好重,像是跪在我的心上,身旁的女同事眼里早已是泪花闪烁。我们使劲地鼓掌,为这段舞蹈鼓掌,为这群身处灾难却依然坚强的孩子们鼓掌。

  (成都军区某部队 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