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掠夺资源新方式
[发布时间:2008-07-08 00:00:00 点击率:]

在电子业一言化的经营环境中,都是以ODM为中心,持续追求最大经济规模,过去30年电子业的成功,是奠基在互相复制、模仿别人的成功模式,然后应用别人成功的经验、加快速度,用更低的成本来争夺市场,扩大规模。

  30年来,电子业几乎都在单一模式中重复,我们与自己竞争,远远大于与世界同业的竞争。但事实上,产业成功所奠基的独特模式,中国内地社群资源的应用整合,发挥了很大的效益,只是,往后30年,我们还有机会用同样的模式,立足于全世界的竞争中吗?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苏元良先生的新书《苍狼的脚步》中,提出许多发人深省的独特立论,苏先生在文章中并没有提出趋势方向,而是给很多的刺激、很多点评,点评电子业这样的模式是不是还能带给我们机会。

  尤其,苏先生在文章中,描写过去30年来,电子业与其从业人员的心酸,其中涵盖很多人性面、历史观的角度,让人有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之感。

  我想,寻找台湾电子业下一个立足点,下一个更上层楼的空间,是当今每个企业与社会的议题。尤其是当第一代的开疆辟土者,如今已进入中老年,对台湾这块土地,对他们过去所建立开创的丰功伟业,能否延续过去的光荣,这也是许多第一代电子业者日夜思考的问题。

  我们今天面临的竞争态势,面临的资源空间,与过去已大不相同。相较于30年前,我们不只有来自韩国、日本的竞争对手,也多了许多来自中国内地彼岸的对手,更有来自于印度等新兴国家竞争者的加入。所以,台湾企业已不再身处于单纯从应用中国内地资源提升自身竞争力就可获利的阶段。

  我们很乐意看到许多不同面向的思维与刺激,让我们有动力去寻找一个更美好的新世界。事实上,这个新世界就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要用什么样的角度、什么样的力量、什么样的模式,才能产生更强的竞争力,去开发这个新世界?

  但显而易见的是,如果我们再用狼的模式,再用掠夺式的经营,能到达另一个新世界吗?

  苏先生在文章中讲得很对,一个平面型的经营者,必须跳脱过去自己的高度。但是,这个高度的由来呢?我想,这不是一个由资源掠夺为出发点就能达成的目标。

  过去台湾扮演的是资源整合者的角色,就近整合中国内地廉价广大的人力资源,但这样的角色能否有机会继续扮演?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内地的资源已不再廉价,下一个拥有广大资源的新基地,已不再是在我们旁边,而是在千里之外。哪里还有一个地方能够再提供4000万名人力资源为我们所用、追求下一波的增长呢?

  在文章中苏先生也不断提及,台湾的电子产业不应该只靠中国内地,而要思考是否可能像早年西班牙等国家到全球各地去竞争。但问题是,今天全球市场的样貌已经很清楚,相较于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全球探险掠夺,能够实际掌握在手中的比什么都重要。比如说,能够更清楚掌握的市场,地理位置上更接近的市场,我们更有条件去应用、去管理资源的市场。

  而若以苏先生在文章中所提到的全球掠夺观念来看,我认为,掠夺的核心在于管理能力,要有能力管理掠夺而来的资源。

  以朗讯的例子来看,那是人家抛弃不要的,如果我们再去捡人家的尾巴,坦白讲那是错误的。现在应该做的是发展鹰眼文化,就是要看得远、看得广,从高空的角度去俯视这个大地,从极其细微之处,寻找未来可能性。

  所以,跨国性的购并案除了产业布局的考虑外,最大的挑战在于我们是否有能力管理先进国家的人才团队,但到目前为止,台湾很少有这样的空间与机会。

  在日本Sony总部附近,就会看到很多美国人、欧洲人在Sony上班,甚至也有很多中国人。我们没有这样的空间,我们今天有的只是很简单的流程,只有少数几个负责业务的外籍主管或员工。因为社会国际化吸引力不足,外国人在本土落脚有相当大的困难,如果同样的外派机会,这些外国人可能宁愿去新加坡、去香港,这其中牵涉到许多现实环境的条件,像税赋优惠,生活便利性,当地营运环境等。

  所谓的国际化,是指有能力管理外国人,管理外国的经营团队,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化,让很多的外国人都能够和睦相处、共同合作产生高度综效,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化,并不是说我们有很多的客户是外国人,大家很会讲英文,公司里都用英文沟通,就是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