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彭清一:用激情和生命呐喊的人
[发布时间:2008-08-07 00:00:00 点击率:]

  □本报驻内蒙古首席记者 明 锐  本报记者 欧 森

  声如洪钟,站如劲松,生命不息,呐喊不止。这是我们对共和国演讲教育艺术家彭清一的形象概括,同时也是对他的生动写照。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在这洪亮的嗓音背后,却是由于常年的超负荷用嗓,随时将要发生的癌变威胁;而那劲松般的站立,却是靠着两个合金钛的假膝,粉碎性骨折的左腿在咬牙挺立。带着满身的伤残,靠着唯一的右眼,在旋转了36年舞蹈生涯后,又走了20多年的演讲台,那么,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他,让他拖着伤残的身躯从一代舞蹈家又发展成当代演讲家的?带着这个问题和疑惑,记者在呼和浩特昭君大酒店“大爱天下·企业家慈善论坛”现场,采访了从北京来内蒙古参加慈善捐款活动的78岁高龄的彭清一老人。

  腰系草绳走入考场

  1931年,彭清一出生于山西一个贫苦的家庭,几岁时父亲去世,10岁时母亲也离他而去,他成了孤儿,1948年他流浪到北京,以庙为家,裹着破棉袄,忍冻挨饿,凄惨度日。第二年,北京和平解放了,过着流浪生活的他在宣武门看到了华北大学艺术系招生的告示,他的心为之一动,仅仅读过一年私塾的他,得到了亲属的帮助,兴奋地走进了考场。当时的考官,正是扮演过白毛女的艺术家王昆。

  望着眼前这位腰系草绳,蓬头垢面的流浪儿,主考官王昆并没有丝毫的嫌弃。

  王昆和蔼可亲地问他会不会唱歌,经过多年流浪生活,做梦都想上学的彭清一放声大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当王昆问他,为什么北平刚刚解放就会唱革命歌曲?他回答:“想参加革命,不会唱革命歌曲怎么行呢?”王昆被他机智的回答逗笑了。

  三天后,他的名字贴在了榜上。

  就这样,一个腰系草绳走入考场的流浪儿,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汗水与血水浇灌出舞蹈家

  彭清一进入华北大学艺术系,起初学的是戏剧,但他喜欢跳舞,尤其是西藏舞。那是在一次汇报演出时,当时著名的舞蹈家戴爱莲前来观看,当彭清一身穿藏袍,弓着腰,将藏族舞跳得出神入化时,得到了戴爱莲的赏识,被选入了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开始学跳芭蕾舞。

  芭蕾舞,是一种高难度的舞蹈,是舞中的“极品”,对舞者的要求十分苛刻。当彭清一来到排练大厅的第一天,即被金发碧眼的前苏联著名的芭蕾舞蹈家芭兰诺娃检查出,两腿间有阳光照了过来,又见他是个已成型的大小伙子,而连连地摇头。这等于对他的极大否定。两腿间有阳光通过,说明他是罗圈腿,而罗圈腿是绝对不能跳芭蕾舞的。他感到迷茫了,这时戴爱莲及时地找到了他,对他进行了一番鼓励,并给他开小灶辅导。

  晚上当别人都已休息了,彭清一却来到练功房,用裹腿布把两腿紧紧绑住,整整坚持40分钟,然后再在腿上压上石头,每天都要做上千次的踢腿锻炼。功夫不负有心人,40天后,那位教练再次走到他的面前,惊奇地发现阳光不见了。至此,他才仅仅通过了舞蹈生涯的第一关。

  最让彭清一刻骨铭心的是那次“烙火炉”。那时的排练房条件非常简陋,根本没有暖气,只在房子中央生火炉竖烟筒取暖。而在排练舞蹈时,只穿着汗衫短裤,连续几个小时的旋转操练,直转得彭清一头晕目眩,一不留神竟将大腿贴在了火炉上,同事们惊恐地围了过来,火速将他送往医务室,他的右腿部将近3寸长的烫伤,被裹上了厚厚的绷带,按说,这么重的烫伤,怎么也得休息十天半个月吧,但是,彭清一第二天照常来到,然而,被严重烫伤的大腿在练习每一个动作时,都会钻心地疼痛,而创伤部位由于不断的运动刺激,开始往外流血,血透过三四层的绷带随着他的踢腿动作而溅到地板上,当排练结束时,他的周围已形成了一个血圈。

  这就是彭清一,他以不懈的努力,坚强的毅力,顽强的追求,拼搏的精神,最终成为中央歌舞剧团的佼佼者,国家一级演员,一代舞蹈家。

  从1949年一直到1985年,彭清一在舞蹈事业中整整奋斗了36年,曾出访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祖国赢得了两枚金质奖章和多项荣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从舞台到讲台

  1985年,55岁已经担任着领导职务的彭清一,在给青年演员做示范动作时,一个360度的空中翻转重重地摔倒在地,造成左腿粉碎性骨折,他不得不告别为之奋斗了36年的舞台。

  他说,他之所以走向讲台,是源于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一次偶然的机会。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正经历着一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10亿人民9亿商,1亿还在跑单帮”,一时间“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扭曲的人生观开始流行。这种社会现象也许是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产物,但这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予以澄清。在市场经济发财致富的道路上,辨别是与非,弘扬真善美!

  因为骨折而被迫在家养病的彭清一,当时被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部邀请前去作报告,他讲了自己的奋斗经历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没想到听众越来越多,掌声越来越响,800多人全体起立一起高呼:“彭清一好样的!好样的彭清一!”他猛然间找到了他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他要站在三尺高的讲台,用激情和生命去呐喊,以凛然的正气,弘扬真善美,怒斥假丑恶,用一生恪守的信念呼唤正义和良知。

  彭清一深深地感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共同的精神品格,没有高尚的价值追求,就没有凝聚力,就不能长治久安。他说:“每一个热爱事业的人,都要树立甘愿为事业献身的信念,这是一面鲜艳的旗帜,若谁抛弃了这面旗帜,生活就黯然失色,前途将暗淡无光。”

  20多年来,彭清一拖着伤残的身躯奔走于祖国各地,足迹遍布27个省、市、自治区。演讲3334场,被183所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1989年,彭清一被中宣部、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者”称号。2006年,他荣获“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称号,国家特殊贡献的专家和享受国务院津贴,还多次获得文化部、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挥毫泼墨为灾区捐款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区发生了特大地震,彭清一流下了悲痛的泪水,他为死难的同胞感到痛惜,更为灾后的惨状感到揪心。他不顾78岁的高龄,毅然伸出手臂要求献血,令采血的工作人员深受感动,但念及他的身体而婉言谢绝了。

  献血不成,他又开

上一主题:愿将商道变人道

下一主题:奥康与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