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残奥精神激励了我
[发布时间:2008-09-10 00:00:00 点击率:]

  □ 新华社 刘元旭  

  24年前,天津宁河县北淮店乡北淮店村青年郑永运因眼病双目失明。痛苦和绝望中,美国洛杉矶残奥会上盲人运动员平亚丽为我国赢得首枚残奥会金牌的消息震动了他,他开始与命运展开了抗争。二十余年里,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多次创业失败没有让他低头,最终成了年收入近40万元的“养鱼状元”,在人生赛场上获得了一枚同样沉甸甸的“金牌”。

  1984年,19岁的郑永运突发眼病导致双目失明,开始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绝望之中,感到生活一下失去了色彩。为让他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父母和其他亲人开始用一切可以搜集到的榜样故事安慰和鼓励他,平亚丽就是其中之一。

  郑永运说:“沙坑对于一个健全者来说可能没有什么,但是对于一个盲人来说却意味着恐惧甚至受伤,所以当听说我国盲人运动员不但参加残奥会跳远项目,还为我国赢得首枚残奥会金牌时,深深地震动了我,我开始不断鼓励自己‘要自强,要自立,你也可以成为生活的强者’。”

  为把自己变成有用之才,郑永运开始自学电大中文课程,请人买来教材并录成磁带,一天到晚背诵。为了加强记忆,他还到市里学习盲文,把50多盘磁带的内容刺成盲文。后来,他又自学了哲学、历史以及诗歌、散文作品,准备走文学创作道路。但当看着家里窘迫的经济状况和父母为还债日夜辛劳,他再也坐不住了,下决心准备创业。

  1987年,他从广播里听说天津一家企业销售织袜机并负责产品销路,他觉得这是一条稳定的致富信息,于是四处借了3000元钱买来设备和原料,但没想到好不容易学会了操作生产出第一批袜子,交货时那家企业却倒闭了。1988年,郑永运经过一番考虑又借了2万多元,承包了20亩鱼塘、40亩果园和菜地,决定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养鱼。

  为了节省开支,郑永运摸索着割草喂鱼,一次不慎跌入5米深的池水里,幸亏别人将他救了上来。他说:“对于一个盲人来说,养鱼的困难可想而知,沟沟坎坎不说,5米深的鱼池还有生命危险,但我从没想到过放弃。”

  然而,创业的梦想却又一次跟他开了一个大玩笑,由于淤泥太深,氨氮量太高,他辛辛苦苦养的鱼却全军覆没。两次创业的失败没有让郑永运丧失信心。他说:“创业就和运动员在奥运会赛场上比赛一样,尽管付出了大量的汗水,但也不是每场比赛都能保证获胜,所以说失败了也不能气馁。”

  这一次,他没有再像前两次那样贸然投资,而是利用两年时间跟别人学技术,到水产部门请教,买来大量养鱼书籍请亲戚为他念,苦学养鱼知识和技术。

  经过两年准备,1991年他又一次“重操旧业”,承包了60亩鱼塘,这一次他成功了,收入开始逐年增加。1994年,他又到邻区承包了1140亩水库,1999年,投资80多万元承包了1200亩鱼塘。

  几年下来,郑永运自学了电大课程,学会了科学养鱼方法,并通过摸索和钻研掌握了一套靠“手摸耳听”辨优劣、查鱼病的绝活:鱼苗只要一摸,马上能辨别出品质优劣;只要把头伸到水里听听动静就能判断出鱼是否生病、吃什么药能治好。

  养鱼的日子里,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摔过多少跤。辛勤的付出终于换来了收获,收入从刚开始的几千元,到现在的每年近40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盲人养鱼状元”,并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今年,他的鱼塘规模扩大到了3000亩,并开始养殖对虾,对未来他充满了信心。

  今天是残奥会开幕的日子,郑永运早早坐在电视机前准备收看开幕式。他说:“残奥会在北京举办,作为一个残疾人感到十分高兴,残奥健儿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曾经激励了我,并将一直激励着我,激励着每一个残疾人。赛场上的每一个健儿,无论是否能登上领奖台都是英雄和强者,都值得佩服,都应收到最热烈的掌声,因为他们付出了太多汗水甚至泪水,他们带给残疾人的不仅仅是比赛,而是一种精神。”

  他说:“奥运会在我国召开,让世界看到了我国的发展和进步。我国一直十分关心残疾人,近几年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残疾人分享的发展成果也越来越多,社会对残疾人也越来越尊重,残疾人也变得越来越自信和乐观,相信这一届残奥会一定能办得像刚刚结束的奥运会一样精彩,我国的残奥健儿也一定能取得优异成绩,向世界展示我国残疾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