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高传立 王应举
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一个个曾经误入歧途的社会青年,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帮教下,不仅自己创业致富,而且把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回馈社会,带动更多的人走上致富之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金不换”的形象。近日,记者对这个群体进行了采访。
暖“回头浪子”心窝
徐州市泉山区矫正对象张某以侵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2005年11月开始接受社区矫正时,他既不参加集中教育,也不写思想汇报,更不参加公益性劳动。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研究针对他的矫正方案。司法所所长侯文化天天上门与他促膝相谈,深入浅出地从法律、伦理、家庭等方面,帮助他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及时对他进行心理疏导。经过5天的心理“导航”和“危机干预”,这块“坚冰”终于在侯所长的耐心说服下开始融化了。
张某在机械方面有一技之长,并对“龙门仿形切割机”的技术很感兴趣。侯所长得知后,鼓励他继续研究下去,不要放弃,并给他购买了《机械设计手册》、《电器设计手册》等有关图书和资料。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张某的“龙门仿形切割机”终于研制成功。接着,侯所长又帮助张某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专利,并于2006年10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龙门仿形切割机”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如今,该产品已投入生产,且市场销售情况较好。
助“回头浪子”创业
睢宁县庆安镇社区矫正对象赵某回到家乡后,决心用自己的双手闯出一片新天地。然而现实却让他十分失望,面对三间破房子、父母的哀怨、妻子的离异、邻居的鄙视,他总感觉低人一等,甚至曾一度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
为避免他再次走向犯罪道路,庆安镇司法所所长宋鹏主动上门找其谈话,鼓励他放下包袱,并用矫正对象积极分子创业的典型事例对他进行教育引导。同时,与村干部进行沟通,教育群众不要嫌弃歧视他,给他重新做人的机会。
宋所长在交谈中得知,赵某想利用在监狱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开办一个金属制品厂。宋所长积极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帮助他办理营业执照和相关手续,并为赵某担保贷款20万元建立厂房、购买了机器设备。
由于赵某刻苦努力,诚实经营,生意越做越红火。他以精湛的工艺技术、一流的产品质量、优质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受到客户的信赖,当年就还清了贷款。现在,金属制品厂逐渐发展壮大,已有员工40余人,年销售额近百万元,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成为睢宁县的“明星企业”。
去年,赵某又主动和县司法局协商,把他的金属制品厂作为睢宁县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先后接收8名当地的社区矫正对象在自己的厂里就业。同时,还为当地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三无”刑释解教人员提供就业和生活保障。
“回头浪子”回报社会
邳州市八路镇钱某在司法所所长任振宇和村委会的帮助下,投资办起了企业。
钱某感慨地说:“过去我因失足铸成大错,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专程到我家走访,鼓励我放下包袱,重新做人,还及时帮我办理了落户手续,落实了责任田,协助我筹集办厂资金。没有司法所人员的帮助和支持,也没有我的今天。”
去年,钱某把自己的工厂作为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现已安排25名刑满释放人员、6名社区矫正对象在厂里上班。
今年初,钱某看到村里的桥年久失修,成了危桥,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不便。便拿出5000元钱为村里修桥,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此外,每年“六一”儿童节,他都自费购买书包、文具、篮球等到镇实验小学慰问学生,并长期资助5名贫困生。钱某的家离镇敬老院不远,一有空他就带上食品等,到敬老院看望老人,陪他们聊天。当他得知老人们喜欢听戏时,便到县城购买了一台DVD和大批戏曲光碟送到敬老院,乐得老人们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