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国企职业经理人的三层考量
[发布时间:2008-09-12 00:00:00 点击率:]

  □陆新之  

  

  改革开放30年的纪念活动此起彼伏,相关的论坛和议题越来越多。在众多津津乐道体制问题与企业家荣誉的声音之中,逐渐出现了有关国企管理者的讨论。例如,最近就有人提出,“现代新国企的企业家领袖”等等新概念。

  事实上,在所谓的“现代新国企的企业家领袖”群落里面,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的身影显得如此孤单,我们很难把傅成玉以及王建宙和宁高宁划作一类,因为他们之间的差异比起共性要多得多。

  1999年至2004年,宁高宁作为华润集团的总经理,推动着这家“老字号”国企的改造和转型,华润也成为中国内地和香港最具实力的多元化控股企业之一。从2001年开始,宁高宁成了媒体青睐的商界影响力人物。从CCTV到《中国企业家》、《财富》,宁常被冠上“最有影响力”、“商界领袖”的定语。虽然那时,宁其实只是华润的“二号人物”,但俨然就是华润的“导演”与“推手”。

  2004年,在华润系统“政绩”突出的宁高宁被委派为巨型国企中粮集团的董事长。

  同样是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为什么有些企业走向了注重治理、依靠创新的现代化道路,而有些企业还是摆脱不了封建主义、权贵资本、家长制一言堂、喜欢投机等等阴影?诚然,如曾经属于华润集团旗下的万科董事长王石所言,这与不同的企业路向选择和企业家的追求、境界有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企业家才能固然重要,企业家的精神和追求更为关键。

  宁高宁自己曾这样表述:有人说国有企业很难产生职业经理人,也有人说海外的国有企业更难产生职业经理人,我看我们要承认国有企业所面对的现实问题,我们更要看到国有企业在改革和进步之中,职业经理人的努力是改革和进步的一部分,在企业和经营环境的转化中更会给职业经理人成长的空间和机会。我相信,他这一段话对于许多国企同行来说,会是感同身受,不少还有切肤之痛。

  宁高宁很有趣,他长期在内刊上面撰文,讨论管理问题,获得的转载率很高。他的文章,不像别的国企一把手那样多名称概念;文章个人风格也不像王石那样突出,不容易认得出来是他写的;但是,他的文章讨论的都是现实中国企业尤其是国企之中常常遇到的大小案例。而且,他的好处并非是简单开一个药方,而是甚有耐性地把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层次剖析得相当清楚。

  在宁高宁看来,他对职业经理人的定位还是比较符合传统定义的。他认为,必须做到三个方面:

  一、经理人的职业来自于信任和委托。“其中道理很深,别人的钱财,你来看管,你来点算。这首先要有一种态度,不要把经理人与所有人搞混了,我们心里先得舒舒服服地把职业认下来,有人说什么科学搞到最后都是哲学,我看经理人首先是哲学家,人生哲学家。”

  二、经理人还得是艺术家,艺要精,要把别人的钱财看好,算好。你是医生,你就要医好病人;你是律师,你就要打赢官司;你是经理人,你就要让信你的人财富不断增加,要不你就不是一个好的职业经理人。

  3、经理人也是一种商品。今天好销,明天可能没市场,关键看你本身的质量,这种市场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压力中会有不同味道,经理人各种味道都要学会耐心品尝。

  我同意他这三点分析的实用价值。但是,如果没有制度的放松和环境的变异,相信即使其他国企负责人做到这三点,还是无法成为他这样的非典型职业经理人的。

  中粮能否变身为中国摩根,我持保留态度。但是宁高宁作为大型国企掌门人的非典型案例,可能要比中粮再造更加有标本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