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张学勤:重出江湖再创业
[发布时间:2008-09-12 00:00:00 点击率:]

  □ 本报记者 李代广

  

  “几十年恍若一日,从头再来吧。我本来就是做餐饮出身的,感觉餐饮就跟中国的毛笔字一样,很有魅力,我已经离不开这个行业了。”9月6日,当今年已满57岁的张学勤向本报记者说起这段话时,一脸平和,言语中透着自信。

  大鼻子,个头不高,一头贝克汉姆式的红头发,稍微一笑眼睛便眯缝起来——这便是张学勤,外号“张大鼻子”。

  张学勤在上世纪90年代就是郑州餐饮界叱咤风云、人人皆知的亿万富翁,但在一度辉煌之后,他亲手缔造的燕蓉园餐饮王国一夜之间轰然崩塌。

  如今,在河南省郑州市花园口游览区附近、离黄河仅仅一百米之遥、名为“黄河沿”的农家饭店,张学勤每天笑容满面地站在门口招揽顾客,显得安然而又平凡。

  

  比肩“亚细亚”,曾经身价2亿元

  

  张学勤发迹于改革开放之初,当时,全国人民创富热情高涨,张学勤的辉煌,就是从卖烩面起步的。

  1985年,在河南省交通厅设计院工作的张学勤下海了,他在郑州大学北门附近开了一个名为“园中园”的餐厅,主要卖烩面、炒菜、蒸饺等家常菜品。

  在当时,郑州很多饭店都是国营的,“园中园”服务态度好、价格实惠,所以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用张学勤的话说:“生意好的时候,厕所门口和垃圾道门都放满了座位。大家排着队等座位。”有了钱以后,张学勤又在省交通厅附近开了一个“川菜馆”,开业后,生意跟“园中园”一样火爆。

  1988年,张学勤在郑州开了郑州餐饮业中第一家高档社会酒楼:燕蓉园。“燕菜是北京菜,蓉菜是成都菜,我主要做特色,把北京的涮羊肉引入店里,同时还有川菜,菜品丰富,服务好,但价格很高。”张学勤说。

  当时这个酒楼的诸多特色服务,现在还被郑州各大饭店所沿袭,“燕蓉园”是全部用竹子装修的,很具傣族风格,同时,他邀请河南工艺美术学院的专家把自己的雕刻作品也摆放在店里。在就餐时段,店里还会有一些傣族艺人跳民间舞蹈。

  “我通过老乡到云南,在西双版纳请了5个民间演员,他们每天跳两场,每个月2万元钱,后来我又请云南艺术学院的科班出身的舞蹈演员,后来又请新疆的舞蹈演员,只要有特色的,我都请来了,当时光这项费用一个月就要7万多元。”

  这种“饮食+文化”的饭店在郑州别具一格,此间,燕蓉园的生意异常火爆,当时民间形容,该饭店柜台每天收的钱,成捆成捆的,都需要“用麻袋来扛”。

  1989年,张学勤又在中原路上的青少年宫附近开了河南第一家大排档式的餐馆——水浒村。“这个大排档有点像广州附近的早茶排档,我去广州看到当地人喜欢喝茶,就把这种排档式的模式引入郑州,顾客可以在这里喝茶,也可以吃饭。”张学勤说,生意很火,“连中午人都坐得满满的。”

  1993年,张学勤接手了杜康大酒店的一楼,做了一家名为“潮州城”的燕鲍翅饭店,这是郑州首家做燕鲍翅的饭店。“店里的厨师和管理人员十几个人,都是我从广州香港请来的,每个月的工资就需要20多万元。”张学勤说。

  后来,张学勤开始全省扩张,他在信阳、新密、巩义等地方开了十几家“燕蓉园”,基本上是开一家火一家,后来又上了“燕蓉快坐”快餐品牌,主要做套餐,价格为十几元。

  1994年,张学勤率先为公司导入CI系统,这是河南第一家导入CI系统的餐馆,来自北京的管理公司的人下了飞机,在出租车上问司机,郑州有什么好吃的地方。司机告诉他:“你要么去燕蓉园,要么去潮州城,反正都是张学勤开的。”

  在郑州餐饮业,张学勤无论做什么,都要做第一家,比如说他第一个把涮羊肉引入郑州的,第一个把燕鲍翅引入郑州的……做第一家,牌子会很快、很早地树立起来。

  当时评估公司给我的下属三个品牌:燕蓉园、潮州城、水浒村,其品牌价值是2.29亿元。当时在郑州餐饮界有一个说法:商业上有“亚细亚”,餐饮上有“燕蓉园”。

  

  遭遇官司,两手空空不言败

  

  在郑州生活10年以上的市民,或许都会记得张学勤这个人,以及他所一手缔造的燕蓉园餐饮王国。

  谁也不能否认,张学勤曾为河南餐饮行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后来,却因自己的际遇而变得几乎两手空空。

  张学勤出身于“草莽”,怀着缔造餐饮王国的梦想,有了自己的钱后天不怕地不怕。

  1998年,红极一时的张学勤和“燕蓉园”走到了分水岭前。

  在这前后,两件决定燕蓉园命运走向的事情发生了:其一,郑州大学一教师到燕蓉园吃饭,因嫌饭菜贵,随口嘟囔了几句,没想到遭到燕蓉园服务人员的一顿暴打。此事经媒体曝光后,燕蓉园的声誉受到很大影响。燕蓉园当时几乎成为“千夫所指”。

  其二,张学勤与郑州某高官的亲属合伙做生意,两人发生纠纷,导致怒目相向,并最终告上法庭, 张学勤坦承,在此过程中,他自己为了“争一口气”、“讨一个说法”,不计后果地一口气花去了数千万元。

  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燕蓉园元气大伤,并最终于2000年后全面崩溃,一夜之间改头换面。

  “我把店转交给别人,自己一心一意打官司,后来终究打得身无分文。”张学勤说。

  一败涂地的他几乎是什么都没有,面对着残局,他选择了远避国外。

  从2000年到2005年的几年间,他的足迹遍及欧洲、东南亚,中间一度在罗马尼亚开办中国餐馆。据他称,他在罗马尼亚的餐馆生意一直不错,后来只是因为该国国内政策的原因,导致最后“赔了不少”。

  

  今日小店主,年近六旬再开农家餐馆

  

  2005年,张学勤回到郑州,但昔日的辉煌如今已是物是人非,郑州的餐饮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时给燕蓉园送鱼的供应商,如今都是身家近亿的集团董事长了。

  在郑州餐饮业内部,张学勤虽然被尊称为“前辈”,但是,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几乎陌生的餐饮市场。

  而且,此时的张学勤身无分文,以前做餐饮的时候,他交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赞助了他。

  他在郑州市英协路某小区对面,开一个名叫“张记大盘爆炒鸡”的小饭店,先是“卧薪尝胆”实验性地做爆炒土鸡、大盘牛肉。

  2006年7月,张学勤瞅准时机在东风路上开办了一家“燕蓉博客饭店”,人们看到:一个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十分熟悉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