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中国品牌缘何缺席全球百强
[发布时间:2008-10-13 00:00:00 点击率:]

  □ 来建强

  

  近日,由美国《商业周刊》杂志与国际品牌集团合作的“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从2006年连续发布3年来,中国品牌在这份全球百强品牌名单中始终难觅芳踪。“2008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显示,可口可乐公司以666.67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居榜首,除美国企业外,日、德、法等各国企业均有企业上榜。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有170万个品牌,其中有数以万计的中国名牌,却在全球品牌百强中没有一席之地,让人有点遗憾。我国不缺世界百强企业,为何没有世界百强品牌?原因之一是世界百强企业与百强品牌的评估标准不同。世界百强企业评估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的年销售额,中国石化以1592.6亿美元的年销售额成为在世界500强中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在亚洲仅次于日本丰田公司。而“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评估指标是“品牌价值”,在“2008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中最低进入门槛为33.38亿美元,我国还无一品牌能够取得“门票”。

  中国品牌现在不仅难以拓展国际中高端市场,反过来,在国内消费市场,顶级名牌也几乎都被国际品牌所垄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不断输出产品、资本和品牌,只动用少量的资源和资金,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和设备,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广阔市场。

  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占有率逐渐扩大可以证明这一点。上个世纪80年代,可口可乐进入中国消费市场,因其填补相关市场空白而取得巨大成功。在巨大商机的诱惑下,非常可乐等上百个国产可乐品牌纷纷诞生。然而短短几年过后,国产可乐品牌逐一消亡,原有的可乐企业大多数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收购为加工车间。现在,可口可乐又打起了汇源果汁的主意,企图再度垄断中国果汁饮料品牌。

  中国品牌弱势如长期延续,将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致命“短板”。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相比较,在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两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美誉度方面。美誉度不佳的重要原因是产品的公信力不高,产品的稳定性不好,产品的科技含量欠缺关。

  中国品牌要提高在世界上的公信力,首先要以国家的整体力量进行塑造,而非单个企业所能完成的。国家要通过引导和政策扶持为企业品牌公信力的提高以新动力,同时还要加强品牌成长的文化环境建设。

  其次,品牌重在“创”。综观世界知名品牌,褒扬工业产品的具体品牌都突出“创”。而我国企业品牌是组合式的,并不是“创”出来的,品牌没有良好的基础,因此有量的优势,而没有品牌信誉的优势。最典型的就是,进入“世界500强”的35家中国企业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又一个的行业,将行业内许多“小舢板”企业捆绑在一起成为“大航母”,而不是一个个的具体“品牌”。

  企业要创品牌贵在持之以恒的努力,并按国际规则打造品牌。“如果企业把创品牌看成是和养猪一样的行为,养大了就卖,见好了就收,不仅品牌难以持续发展,更谈不上创造世界级的名牌。”

  日前,某国际知名的杂志和传播机构共同发布的“2008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中,中国品牌无一上榜,而在一项美国民意的调查中,美国民众竟将三星、丰田误认为中国品牌。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品牌长期积弱的突出表现,品牌将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面临的致命“短板”。

  蓝海国际传播促进会在9月22日公布的美国民意调查中问及:“美国人知道的中国品牌有哪些”。结果显示,42%的人想不到任何中国牌子,大部分被提到的品牌不是中国品牌。三星、丰田、尼桑等竟被不少的受访者误认为是中国品牌。

  而在两个月前,由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今年度“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35家中国大企业赫然入围,其中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中国石油3家位列百强,分别是第十六位、二十四位和二十五位。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品牌的弱势与国家竞争力的逐步增强不能成正比。从国家竞争力发展来看,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升至世界第四位,贸易总量升至第二位,彩电、洗衣机、冰箱、服装鞋帽等多达百余类的产品居世界产量第一位。

  晋江一大型制鞋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晋江鞋与美国耐克鞋的制造成本只差几美分,但两者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却相差10倍,甚至更大。“原因就是晋江鞋的品牌价值还远不能与耐克鞋相提并论,这种现状将使中国鞋业难以摆脱处于国际产业链底层端的困境。”这位负责人说。

  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国际知名品牌,拥有多少国际知名品牌,可以说现已成为衡量该国经济实力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即将迈入改革开放30年后的发展新道路,中国企业是否该确立一个新目标:为创造全球最佳品牌而努力奋斗。

  最近有某电视台主持人说,可口可乐实力强大,会有更好的饮料给我们。谁批准他这么说的?天府可乐是一个老教材了,原来我们八大饮料不仅是天府可乐,基本上都消灭了。你有个品牌跟他竞争,他就不敢让你中国的老百姓多掏腰包,他得考虑考虑。每个中国人都从中国品牌中大大受惠,得到了好处,每一个中国人都从品牌的消亡中受到了损失。可是总有些中国人幻想,想靠外国大牌子发展自己,结果事与愿违,自己没发展不说,最终连命都没了。

  品牌的成长是一个激烈的市场博弈,不仅是国内市场的博弈,而且是国际市场的博弈。发达国家的大品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战略非常清晰——输出产品、输出资本、输出品牌。

  最可怕的是我们受了损失还浑然不知,我们还需要再有更多的教训吗?

  品牌不光是企业操作的问题,没有政府是不行的,而且政府的导向非常重要。如果政府把“红旗”作为官方用车,这个品牌就起来了。从政府官员到老百姓、到企业家,我们该用怎样的民族精神来对待这个问题?这不是排外,也不是反对经济全球化!

  可口可乐赚了钱不会给我们,因为市场全球化,品牌有归属;品牌有归属,赚钱就有归属。我们要学韩国人,韩国首先从民族文化层面支持自己的品牌,才有LG、三星、现代这些大品牌。我们的品牌刚做了一半,就让人家给收购了。

  汇源朱新礼说:“我养了个儿子当猪卖”,这话我是反对的。品牌是儿子不是猪啊,儿子没了是伤心的事儿!我们千万不能再重蹈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引进了桑塔纳把上海牌并掉的覆辙。牺牲了自己的品牌,外国人觉得中国人有病,问题是我们有些人一直病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