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李 皓
●青海真是牛奶富矿区吗?
●“三鹿”事件后,青海乳业所能做的,只是把大包装奶粉换成了小包装奶粉,青海乳业走向全国市场也成了空中楼阁。
●目前,青海省500头奶牛养殖基地只有一家,而银川市有100多家。
●那些未达标的牛奶大多流入了散奶市场,散奶质量令人担忧。
知名品牌烂市本地奶业崛起
据青海奶业协会会长张历新介绍说,长期以来,在西宁市场上,蒙牛、伊利两大品牌的各类乳品占据了60%的份额,青海本地奶和来自甘肃、宁夏等青海周边地区的乳制品只占据了市场40%。受“三鹿”事件的影响,蒙牛、伊利乳品的销售量持续下降,本地乳制品的销售量却一路飙升,这就意味着全国乳制品销售格局有可能重新洗牌,青海乳业面临着走出本省,迈向全国乳业市场的机遇。
经过前段日子的整顿后,蒙牛、伊利等一些知名品牌的乳制品重新上市,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些重新上市的乳制品的价格要比“三鹿”事件前低许多。拿张历新的话说,“三鹿”事件后,为了倾销,蒙牛、伊利等个别产品的售价,实际上连包装费都不够。可是低价倾销并未完全挽回消费者对乳制品品牌的信任度,一些消费者看了看货架上的几包蒙牛液态奶后,最终还是选择了价格略高的本地产的天露牌牛奶。
这样的情况在西宁的不少超市和商店并不鲜见,看来消费者短时间内还不可能从“三鹿”事件的阴影中走出来。据青海省乳制品行业惟一的全国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青海天露乳业公司一负责人介绍,蒙牛、伊利的部分批次产品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后,天露公司的乳制品销售量开始大幅上升,现在日销售量已经比“三鹿”事件前上升了一倍。而一个月前,小西牛乳品饮料公司总经理王维生说,“三鹿”事件后,他们公司的酸奶、常温液态奶等乳制品日销售量上升了30%。此外,青海湖乳业公司的乳制品销售量也是大幅上升。
据青海湖乳业公司总经理马红富介绍,“三鹿”事件后,他们公司乳制品的销售量在今年8月增长了30%以上,其中70%销往陕西、甘肃、四川、宁夏等省区。然而面对不断攀升的销售量,青海省乳制品生产企业的老总们却笑不出来。
乳制品企业应从奶源抓起
张历新通过调查后得知,奶荒是全国乳制品行业的通病,他认为,这也是导致“三鹿”事件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据《南方周末》报道,早在八年前中国乳业最繁荣的时候,奶荒已经被相关企业察觉,可是并未得到重视。
解决奶荒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大力推广养殖场的建设,实现奶牛集约化、规模化养殖。随着奶源吃紧,伊利、蒙牛等企业为保证今后的发展,已争相投巨资建立各自的奶源基地。
2007年,伊利集团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兴建一座万头奶牛场,并将与平顶山市在一年时间内合作建设20个500头规模以上奶牛场(小区),双方联手打造精品奶源基地。
蒙牛乳业(焦作)公司也在加紧建设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即牛奶无菌化加工工业化示范基地。这个项目建设内容为15个奶源基地,每个奶源基地年加工原奶2190吨,他们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据张历新介绍,目前青海省500头奶牛以上的养殖基地只有一家,这样的养殖规模根本无法满足青海乳业的发展。
养殖基地的建设除了能在量上保障乳制品生产企业对牛奶的需求外,同时也能保障原奶的品质。今年8月,青海湖乳业公司总经理马红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他们公司在原奶收购过程中发现,只有15%的原奶符合国家标准。“因此,我们的大部分原奶只能从外地的奶牛养殖场购进。”而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想象,那些被生产企业拒收的牛奶绝不是被养殖户倒掉了,而是流入了散奶市场。
马红富还介绍说,他们公司曾经有一批产品由于原奶存在问题,蛋白质含量无法达到国家标准。无奈之下,只好将产品加以浓缩,企业利润同时也被进一步压缩。对此,小西牛乳品饮料公司总经理王维生表示了同样的担忧。“虽然,我们的奶制品现在没出问题,但不保证将来不出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天露公司的负责人说得更直接,“我现在是越收散户的牛奶越害怕,万一哪天出了问题,企业就完了,我也完了。”如果实现乳制品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乳制品的生产企业就完全可以从源头抓起,在生产过程中真正做到层层监督,从而达到确保产品质量的目的。一旦发生事故,也好确定范围,明确责任,这一点对于很多以收散奶维持生计的青海乳制品生产厂家来说很难做到。
同时,由于饲养不科学、管理技术不先进、奶牛品种退化等原因,散养的奶牛出奶量并不高。张历新说,一头优质奶牛,每年的产奶量完全可以突破5吨,可是现在不少养殖户家的奶牛,每年的产奶量只有一两吨,而这也进一步加剧了青海乳业的奶荒。
奶荒已经成为了摆在青海乳制品生产企业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沉重话题。
青海是牛奶富矿区吗
张历新说,青海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在很多人看来,这里应该是牛奶富矿区,事实并非如此。他认为,所说的富矿区,仅仅是一个概念上的操作。
张历新算了这样一笔账,青海省每年牛奶原奶产量约二十五六万吨,这个数字乍一看大得惊人,可是因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全省每年的牛奶高产期只集中在每年的6到9月,“草青奶多,草枯奶干”的现象十分突出。而且在这20多万吨的牛奶产量中,有一半集中在果洛、玉树这样偏远的牧区。牛奶有着十分严格的保鲜要求,因为路途遥远,那里的牛奶很难运出来。即便运出来,成本也太高,企业难以承受。更重要的是,青海的冬季漫长,在产奶旺季,牧民群众就开始准备过冬的干奶制品了,他们根本没有多余的牛奶供给乳制品生产企业。青海省另一半牛奶集中在西宁周边地区和海东地区。除了城市居民散买外,能供给乳制品生产企业的原奶数量十分有限。
为了解决原奶供给不足的问题,天露公司在民和、乐都等地建有48个奶站,可每天在这些奶站收到的奶只有50吨,还达不到公司每天生产所需奶源量的1/3。奶荒已经严重制约青海省乳制品行业的发展。
奶荒制约青海乳业
奶荒给青海乳制品企业带来的影
上一主题:商业网点规划 见证城市商业经济巨变
下一主题:传承经典 续写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