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闻熙
经济学者和观察家们在定位这改革开放三十年时,喜欢用“激荡”、“风云变幻”、“大起大落”等词汇,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或许如此,但是对于一个延续千百年的民族品牌来说,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波澜不惊中的沉稳前行,蓦然回首过去的三十年,才发现变化是如此巨大。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元年之时,茅台酒年生产能力仅由建厂初期的75吨增长到1068吨,累计总产量只有11969吨;之前26年的销售收入总和仅为5000万元,累计亏损额却达382万元。
2008年,茅台酒的产量提高到了2万余吨,为1978年产能的16倍以上。茅台集团白酒生产总量累计为250000多吨,为1978年前26年总和的19.41倍(其中茅台酒生产为154276吨,相当于此前的13倍)。集团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91.82亿元、创造利税241.98亿元、实现利润153.88亿元、累计税金101.35亿元、上缴税金152.36亿元。
起源于赤水河畔家庭式小作坊,如今辉煌灿烂民族品牌身上的百年巨变让人惊叹,跳出计划经济的窠臼甩手大发展,又给这家企业带来了黄金三十年,有学者认为,近十年来茅台彻底解放思想、依托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这段时期,可以定义为茅台黄金三十年中的“铂金十年”。
不平凡的三十年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国回忆道,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作为解放思想的触发点时,自己还是一个进入茅台酒厂工作仅5年的青年工人,当时的茅台酒厂仍在计划经济体制的严格约束下艰难跋涉。
1978年的茅台酒厂,在当地算不上一个好单位,相反是个亏损企业。一位那年招工进厂的老员工告诉记者,当时的酒厂仅有三个车间,人手又少,所以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工作量非常大,由于没有先进设备,那时主要靠手工进行操作,肩挑背扛为主,干一天工作下来,整个人都快要累散架。
对于茅台这样一个藏在西南不发达地区山沟沟里的企业来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发展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个重大问题。
茅台集团董事长、总工程师季克良回忆说,改革开放初期的茅台,最大的发展瓶颈是交通问题,“茅台这个地方,没有水路,没有铁路,更没有航空,跟外界联系和物流货运只能靠公路来进行。而唯一的这条公路路面窄、弯道大、级别低,十分难走。记得当时我们去一趟省会贵阳,需要一天的时间。”
袁仁国在谈到企业的“铂金十年”时介绍说,从改革开放起步到1998年,茅台的发展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茅台酒的生产能力上。
1991年,公司如期完成了茅台酒扩建800吨的发展规划;“八五”期间,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和扩建,茅台酒年生产能力又提高到5000吨,整个工程量相当于此前42年的总和;“九五”期间,我们再决策投资5.6亿元新增2000吨能力,至2000年茅台酒年产量达到6030吨;随后,茅台再次提出:每年保持新增1000吨以上的制酒及配套能力,用3至5年时间实现茅台酒产量上万吨的发展规划。这些艰苦努力,为茅台步入新世纪后持续九年实现历史性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9年后,茅台的重心转向深入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模式转型、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等基础上,围绕“又好又快”这个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实施“三步走”的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第一步,至2010年,将茅台酒的年生产能力提高到20000吨,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第二步,至2020年,将茅台酒的年生产能力增至40000吨,年销售收入达200亿元;第三步,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让“贵州茅台”这个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成为享誉全世界的名牌。
上市公司“贵州茅台”自2001年8月上市以来,已持续6年在资本市场演绎“茅台奇迹”:股价持续飙升,主营业绩斐然,总市值最高时达2100多亿元;据2006年美国《商业周刊》评估,茅台品牌价值达到13.2亿美元,在中国价值最高的20个品牌中,位居第八,是中国酒类企业中唯一进入前十名的品牌,也是紧随其后的白酒品牌价值的近4倍。同年,在《财富》杂志举行的25家“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评选中,茅台集团榜上有名,是白酒行业中唯一上榜的企业。
2008年《福布斯》杂志评出的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排行榜中,贵州茅台集团位列上榜中国企业中的食品饮料类第一名,领先同行业的第二名399位。
在日前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2008年全球上市公司500强企业排行榜中,贵州茅台(600519)榜上有名,列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第363位,在全球饮料行业排名第九位,是此次中国饮料行业唯一上榜的企业。
2008年,上市公司“贵州茅台”销售收入、净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越主要竞争对手,成为行业的标杆。茅台酒的产量在2003年首次攀上万吨级之后,在2008年将冲击第二个万吨目标,集团公司也将进军百亿销售集团阵营。
民族企业的大智慧
“一瓶普通的茅台酒从投料生产到出厂,要经过整整5年的时间。”袁仁国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时说,“也就是说,今年我们在市场上销售的茅台酒,早已在5年前就完成了生产。茅台酒特殊而复杂的加工工艺和这必须恪守的5年储存,让茅台的管理者不得不比其他同行们投注更多的谨慎和严谨,因为,你必须对你5年前的生产细节负责,也必须对将来5年后的产品和市场负责。”
袁仁国说起改革开放,用了一个茅台特有的生动比喻:1978年茅台酒厂生产的茅台酒,如今已是三十年陈酿,具有极高的饮用价值和市场价值,打开一瓶香气四溢,酒未沾唇人已微熏,如果没有三十年前传统工艺流程的坚守,没有国酒人高超细致的工作,没有在酒库里寂寞等待的三十年,恐怕今天打开的这瓶茅台就失却了国酒的品质和独特酱香。
茅台这个民族品牌从古至今未失水准并且保持科学发展的智慧和心得,在董事长简短的比方里,一下子活了起来,变得通俗易懂。每一瓶茅台酒,不仅是佳酿,更是一瓶盛满时光颗粒的容器。
茅台酒的生产工艺穿越历史时空,将季节性生产、长期陈酿、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蒸馏接酒、精心勾兑等工艺精髓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其中如二次投料、端午踩曲、重阳投料等工艺特征都是历代茅台酒师、曲师洞悉规律、道法自然、顺势而为的结果。
翻开国酒茅台的发展史,就能真正的感受到中华民族酒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就曾称赞茅台酒的前身
上一主题:上班没事怎么办?
下一主题:解放思想变革创新 打造世界的隆力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