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谁与天为党 潞安写峥嵘
[发布时间:2009-01-05 00:00:00 点击率:]

  □赵占岭  李沁东/文  张武福/图

  这里是“与天为党”的地方。 

  这里是“太行之巅,”登巅远望,胸怀天下,壮怀激烈。

  这里有许多与天为党的神话故事,气势恢宏、流传千古。女娲炼石补天、精卫衔木填海、二郎担山赶日、愚公挑土移山、樵夫观棋烂柯、后羿弯弓射日、神农遍尝百草等等。这些神话中的主人公,或者是有一股胸怀天下苍生的豪迈气概,或者是有一种执著忘我的高尚情操,或者是有一种改天换地的巨大能量,他们都达到了“与天为党”的境界。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有一家企业选择用“与天为党”作为自己的企业精神。他们用半个世纪的伟大实践诠释了一个企业“与天为党”的大品质、大执著、大超越、大胸怀、大境界。

  这家企业就是1959年1月1日成立的山西潞安集团。

  大品质:潞安石圪节精神是年轻的共和国战胜困难的宝贵精神财富

  潞安矿务局成立之初的几年,西方的封锁还在继续,老大哥又成反目,加上持续的自然灾害,年轻的共和国正处在最困难的时候。

  潞安人急国家所急,想国家所想,以太行老区人民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优秀品质,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克勤克俭,艰苦奋斗,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国家多出煤炭,为国家出好煤炭。表现最震撼人心的是潞安旗下的石圪节精神。

  石圪节矿井是从日寇手里夺回来的,成了矿山的主人煤矿工人们,为了支持自己的国家搞建设,他们出满勤,干满点,用“八个成风”和“三个精神”,书写了一曲“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壮丽诗篇。

  “八个成风”是: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成风,新老工人团结协作成风,技术人员刻苦钻研成风,爱护国家财产成风,发奋图强、克服困难成风,见方便就让、见困难就上成风,严格遵守制度成风,以矿为家、以矿为业成风。

  “三个精神”是:“半个炮”的精神。能用半个炮崩下来的煤绝不用一个炮;“十个一”的节约精神。即,节约一滴水、一滴油、一度电、一张纸、一团棉花、一个道钉、一只联网钩、一个雷管、一张铁锹、一根坑木;“住荆巴棚的”的精神。矿上的干部搬到坑口针鞋铺办公,到木料场搭荆巴棚睡觉,把瓦房腾出来让新工人住。

  这个矿的干部和工人从不铺张浪费,不讲排场阔气,因陋就简,勤勤俭俭过日子。

  这个矿坚持以旧换新制度。从1959年到1962年,仅工作服就回收复补了3035套,节约价值13662元。

  这个矿把定额管理落实到班组,并与工资挂钩,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国家需要的最多的煤炭。

  老矿工出身的原生产副矿长郭存柱,当了矿长没有一点架子,住的吃的穿的和工人一个样。

  原矿党总支副书记王庆祥,经常深入井下、宿舍、食堂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很少在办公室。

  全勤标兵李小奋,14年风雨无阻,没缺过1天勤;老工人郝晓明,在矿上干了15年,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采煤二队队长屈天富,在一次事故中,被炮炸伤,肚子被炸开,肠子露在外面,连续做了几次大手术,输了3800毫升血,伤愈出院后,仍然坚持战斗在井下第一线。

  几乎所有的工人都出满勤、干满点,风雨无阻。

  这些人,这些事,总是强烈地震撼着现代人的心灵,撞击着现代人的意志。有时候会觉得他们生活的很苦,工作的很累,可是,在他们却很快乐,很自豪。也许,这就是一群“愚公”式的战斗集体吧,他们以一种移山的豪迈,铸就了一种高尚的品格。

  靠着这种品格,潞安石圪节煤矿创造了连续多年在全国煤炭战线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质量最好、机构最精简的突出成绩。

  1963年6月17日,在全国工业交通企业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潞安石圪节煤矿被誉为全国工交战线勤俭办企业五面红旗之一;当年7月2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办公室接见了全国勤俭办企业的五面红旗代表、石圪节矿长许传珩。

  共和国的首任总理详细询问了石圪节煤矿的煤炭生产、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工人生活、政治思想工作情况,与许传珩共同交谈了20多分钟,并将许传珩原名的“川”改为“传”,周总理说,让“勤俭矿风代代相传”。总理与煤矿工人的一段佳话被定格成一张珍贵的历史图片照片,这张图片就真藏在潞安集团的展览馆内。

  1963年11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艰苦奋斗的石圪节矿风》的社论,全面论述了石圪节克勤克俭的矿风,同时发表了新华社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石圪节矿风》。从此,石圪节矿风成为我国煤炭工业的精神灵魂,源源不断的乌金运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支持。

  之后,经过李先念、江泽民、李鹏等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倡导,潞安石圪节精神成为攻克时艰、战胜困难的法宝,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大执著:从“潞安采煤法”到“矿井自动化”,潞安人用半个世纪的忠诚,见证了中国煤炭工业的现代化进程 

  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采煤技术还十分落后,煤炭工业呼唤综合机械化。

  当时,我国综采发展处于最低迷时期。一是当时许多大局如开滦、鹤岗、阳泉等都未实践成功;二是《人民日报》等舆论登载专家文章,认为上综采花钱多,用人少,不符合中国国情。

  当时的煤炭部认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在这种大背景下,潞安以石圪节在全国煤炭行业处于排头兵的地位,主动请缨攻关,得到批准,煤炭部将原本拨给阳泉矿务局的三套波兰产的节式柯玛格支架改拨潞安石圪节矿。

  潞安石圪节矿攻关综采,有人认为是“卫星上天,红旗落地”,意思就是难度非常大;还有人认为,即使要上,也绝不可能用这种屡试屡败的破烂货。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这种支架我国曾进口并在开滦和阳泉局实践过,因为支架结构复杂,使用条件苛刻,维护困难,加上处于文革后期,管理跟不上,在开滦使用效果极差,在阳泉使用不出煤,这种易货贸易到我国的波兰产支架名声非常差,被称为“破烂货”。

  在一片反对声中,这些支架陆续到货。潞安,再一次成为中国煤炭工业关注的最前沿。

  潞安人顶柱压力,先后组织队伍到开滦局范各庄矿、开滦、阳泉等局蹲下来,老老实实做小学生接受培训,仔细分析、查找失败的原因,在井下开掘了工作面,对设备进行了严格而认真的验证。

  在设备下井之前,潞安人对设备改进了19处之多。其中尤为重要的改进是,将单车75米长输轨式结构的装载机25米长、单电机桥式搭接、机尾可摆动的新式桥式装载机。这种结构在全国还没有先例。

  1980年3月,拨下来的第一套进口设备下井。从这一天或者更早的时候开始,无数的潞安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潞安人成功了。王庄矿当年产煤达到等级队水平,后来更达到了年产100万吨的水平。

  王庄矿的成功,可谓石破天惊,因为,它标志着中国煤炭工业进入了综采机械化的新时代。

  但是,潞安人并不满足,他们要创造更大的奇迹,攻克更大的机械化难题。从1985年起,潞安在巩固提高综采技术,实现稳定高产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环节配套,发展掘进机械化,充分发挥综采效能,相继跨越了综采年产120万吨、140万吨和170万吨三个台阶,当时的全国纪录几乎都是潞安创造出来的,1987年煤炭部全国十项重要指标中,潞安7项第一。时任煤炭工业部部长于洪恩在潞安视察时指出:“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煤炭企业中,你们开了路子,做出来了样子,创造了一些经验,是全国的一个很好的样板。潞安的路子,全国煤矿非走不可!”

  1987年1月,潞安被国家命名为“第一个中国煤炭工业现代化矿区”。王庄矿、石圪节矿、漳村矿被命名为首批现代化矿井。

  1988年潞安综采机械化程度达到100%,9个综采队,队队达到百万吨水平。1989年,潞安煤炭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跨入了国内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煤炭企业行列。

  1990年,继1982年石圪节矿、1983年王庄矿获得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奖后,潞安集团荣获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奖——金马奖,香港文汇报特利用整版介绍了潞安矿务局,被盛赞为“一局三金马,中华第一家”。

  1991年,国家科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潞安科技进步经验《高效率》一书首发式和配套电视报告片——《中国煤炭工业的方向》首映式。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把潞安科技进步的基本经验概括为“潞安模型”,要求全国工业界要学习潞安矿务局依靠科技进步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荣誉接踵而至,潞安人依然执著。在普及综采的基础上,潞安人对原先攻关的开天窗综采支架及配套环节进行了188项改进和创新,开发出了“开天窗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技术”,再一次在我国采煤技术领域发动了一场革命,被称为“潞安采煤法”。

  1994年,王庄、漳村、石圪节等矿被煤炭部命名为首批高产高效矿井;1995年,全局初步形成了5个综采队、5个综掘队、5个开拓队、5个集中生产区,年产1000万吨的高产高效新格局。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总理朱镕基视察潞安时强调:“如果全国煤矿都达到这个水平,中国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强国了。”

  新世纪以来,潞安集成、放大多年的实践经验,不断探索实践矿井自动化建设,集团全员工效达到14.95吨/工,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潞安集团煤炭产量呈几何级直线上升,2004年突破2000万吨,2006年突破3000万吨,2008年突破4000万吨,潞安集约高效水平和矿井自动化和数字化建设,再次走在了中国煤炭工业的最前沿。

  潞安旗下的王庄矿继2007年建成国内第一个大采高自动化综放工作面之后,2008年又建成了国内第一个自动化掘进工作面,实现了远距离操作、掘进自动化、掘锚一体化等功能,提高了掘进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安全生产,整体技术再次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漳村矿建成了掘锚一体化工作面,解决了数字化矿山的最后一道难题,年产400万吨的矿井,生产人员动态控制在了800人以内,总体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常村矿建成投运了自动化工作面,创造出了矿井生产历史上生产效率最高、煤炭产量最多的好成绩;建成投产了煤不见太阳、煤不见风,绿色环保、集约高效的屯留矿井和司马矿井,正在建设的800万吨/年高河矿井、500万吨/年的李村矿井以及马上开工建设的1200万吨的古城矿井,都是自动化程度高、用人少的现代化矿井,走出了一条提升装备水平与减人提效、安全生产相结合的集约高效新路子。2000年以来,潞安集团总计生产煤炭两亿吨,百万吨四万率仅为0.035,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漳村矿实现了是10年无事故。潞安赢得了全国“安康杯”竞赛“九连冠”,全国总工会给潞安特颁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在不断探索实践煤炭开采技术的同时,潞安人在煤炭产品结构调整上也取得了重要成果。不仅实现了全部原煤入选加工,而且独创了潞安贫煤、贫瘦煤的喷吹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高炉喷煤的国家。喷吹煤具有较强的助燃作用,可以替代传统的重油喷吹助燃。不过,从我国有高炉喷煤的历史开始,生产喷吹煤的原料都是无烟煤。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2004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潞安贫煤、贫瘦煤高炉碰吹技术”研制成功,潞安喷吹煤与焦碳的置换比达到惊人的0.95,不仅可以替代重油提高助燃效果,而且其节能、环保、成本的巨大优势,为各大钢铁企业减少重油用量、减轻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受到了钢铁企业的欢迎,市场需求很旺。

  2007年,潞安的这一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潞安牌”喷吹煤被评为“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和“全国免检产品”,成为订立国标的基准。2008年年产销超过1000万吨,中国冶金协会授予潞安“中国喷吹煤基地”称号,并和潞安集团共同组建了“中国喷吹煤研发中心”。

  大超越:潞安国家级示范项目成功出油,使我国成为继德国、南非之后,第三个能够实现“煤制油”工业化生产的国家。在我国煤炭工业新型化的道路上,潞安又一次冲到了风头浪尖

  2008年12月22日,国家“863”、“973”高新技术示范项目、山西省“十一五”重点工程——潞安16万吨煤基合成油示范厂产出了第一桶煤基合成油,标志着我国成为继德国、南非之后第三个能够实现“煤制油”工业化生产的国家,标志着潞安经过近3年的顽强拼搏,不折不扣地兑现了在国家级竞标当中的郑重承诺,圆了几代煤化工及煤炭人的梦想,充分展现了潞安人“与天为党,方方面面争第一”的品质和能力,在潞安绿色新型能化大集团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凤凰卫视等新闻媒体都作了专题报道,新华社专门发了通稿。

  潞安发展“煤变油”早在从2001年初就开始了。当时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作为在>国煤炭行业有重要影响的国有煤炭大企业,理应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二是基于解放潞安储量庞大、但从未开采过的下组煤。没有开采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开采技术,主要原因是煤质问题。下组煤俗称“臭煤”,含硫太高,不符合环保要求。潞安发展“煤变油”的目的,就是要用下组高硫煤变油。

  2004年初,委托煤科总院北京煤化工分院编制了潞安520万吨/年油品及化学品煤制油项目预可研报告,向国家发改委汇报后,被列在国内第二批的第一家。

  2005年,在中科院组织的国家级招标中,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力支持下,潞安集团通过精心准备,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以较大的优势,把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争回了山西,建在了潞安,被专家誉为全国煤化工行业的“一匹黑马”。随后,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认可,被确定为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煤炭间接液化项目。

  2006年2月22日,潞安16万吨煤基合成油示范厂奠基开工。

  在建设过程中,潞安人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我国率先产出了第一桶“煤变油”。

  潞安集团发展煤基合成油产业,不单单追求油品,而是坚持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的理念,建设循环经济的煤油园区。将充分利用矿井预抽瓦斯以及附近焦化厂的焦炉煤气作为原料补充;充分利用合成油过程中富余的的氢气、高纯度氮气和二氧化碳废气联产30万吨尿素,并实现尾气的IGCC发电;将大规模使用目前因环保要求不能开采的劣质下组煤资源,为解放高硫高灰的下组煤,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探索一条新路。

  潞安集团在以煤为基础、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油化产业的同时,电力、电化、焦化四大新兴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三条主产业链。

  潞安集团始终把焦炭看作副产品,把化产作为主产品。企业拥有300余万吨焦炭生产能力,他们着力在做精、做细、做实化产上下功夫。在回收各种化产的同时,潞安与山西天脊集团合资建设了利用焦炉煤气联产年产60万吨甲醇项目和40万吨二甲醚项目,即将实施的炉型为7.63米、年产800万吨的焦化项目,已经纳入山西省焦化产业发展规划。

  潞安的电力产业现有62万kW装机规模,正在筹备上马2×60万kW的襄垣电厂;4×60万kW高河坑口电厂是国家11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源点,全部建成投产后,潞安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kW以上,成为一个大型的“煤电一体化”企业集团。

  潞安的电化产业项目有电石、碳黑、PVC塑钢型材、聚氯乙烯等项目。

  最受关注的是,5000吨/年高纯度多晶硅项目。这个项目是潞安打破世界七大公司对中国公司进行技术封锁的国际合作项目。项目与德国森特塞姆光电公司合作,技术水平、产品档次、产量规模处于亚洲领先水平。该项目设计产能规模为5000吨/年,其中电子级多晶硅2500吨/年,光伏级多晶硅2500吨/年。

  2008年4月9日,高纯度多晶硅项目在潞安集团正式奠基开工,即将开工建设的配套项目有万吨级工业硅项目和2×30MW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潞安正在努力打造工业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完整硅产业链。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改变我国高纯度多晶硅,特别是电子级多晶硅完全依靠进口的局面,同时将带来前景十分光明的经济效益。

  与发展煤油产业一样,潞安从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的角度,在建设煤油园区的同时,构建了焦化、电化、煤电循环经济园区,四大循环经济园区之间,各种废弃资源成为宝贵的资源被循环利用,实现了各种污染物的“近零排放”。2007年,潞安成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大胸怀:强化战略管理,依靠战略制胜,走出矿界,走出山西,走出长城,建设“中国潞安”,实现潞安国际化,打造国际化潞安

  随着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潞安人的眼界越来越宽广,胸怀越来越博大。

  2000年8月8日,潞安矿务局改组为潞安集团。2001年,潞安制定了“十五”“再造一个潞安”、“十一五”建设能化大集团、“长远建设‘中国潞安’,实现潞安国际化,建设国际化潞安”“三步走”发展战略。

  围绕战略的实施,潞安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在集团公司和所有改制的二级子公司普遍建立起了法人治理结构构,构建起了“集团化模式、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的大集团管理格局。

  2001年7月23日,集中优良资产,作为主发起人,设立了山西潞安环能股份有限公司并实现了A股上市;组建运行了山西省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家企业财务公司,积极推进集团层面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人工作,培育了企业的金融功能。

  潞安集团着力构建战略发展的人才链条。组建了由国内知名煤炭、煤化工、煤制油、多晶硅、金融贸易等方面煤炭专家组成的决策体系和开放式的潞安研究院,吸引了国际国内优秀专家人才参加;加大招聘力度,提高招聘质量,集团成立以来吸引了5186名二本以上大学毕业生,培养和储备了大量的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实现了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

  从2001年开始,潞安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按照“植根长治,立足山西,着眼全国,放眼国际”的战略布局,开启了“中国潞安”建设的坚实步伐。

  首先是走出了矿界。在长治,潞安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向全市9万吨以上煤矿派出了98名安全矿长和总工程师,为区域的集约高效安全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方方面面的高度评价。

  长治市将当时经营困难的慈林山煤业公司授权潞安经营。潞安以自己强大的技术、人才和资金优势,将其旗下年产21万吨的夏店矿通过技改提升到了200万吨/年,划拨集团的后备资源开工了年产500万吨的接替矿井,对下组煤资源实施了有序开发,慈林山煤业公司变成了四矿,发展后劲大大提升,成了区域的“经济支柱”和“纳税大户”,成了潞安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样板工程。

  之后,相继控股了屯留县郭庄矿、襄垣善福煤矿、上庄煤矿等10余座矿井。与长治市达成了以潞安煤、电、焦、油、化等产业为载体,以股权为纽带,共同组建“潞安能化大集团”的协议,确定了直接整合各产煤县的“1+9”模式。以襄垣县为试点单位的整合得到了襄垣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双方正在积极实施关小建大、在全县建设三座年产500万吨的矿井合作计划。

  积极实施矿井及资源整合,国内形成了>安、武夏、潞宁、潞安内蒙、潞安新疆五大矿区,国外正整合开发美国、加拿大天然气及煤炭资源,“植根长治,立足山西,着眼全国,放眼国际”的战略布局基本形成。

  潞安走出了区域。2003年4月,潞安收购宁武县地方国营陈家半沟煤矿,成立了潞宁煤业公司。技术改造后,这个矿产量从年产21万吨增加到200万吨,并持续保持了安全生产好水平,成为当地安全生产,集约高效生产的样板和典型。2007年5月,忻州市、宁武县将宁武煤田南部矿区划为潞安集团的资源整合区。潞安集团以旗下的潞宁煤业公司为依托,整合了13座地方煤矿及资源,他们正在积极实施“十三矿变三矿”开发方案,在孟家窑、丁家沟、左眼沟分别建设240万吨/年、90万吨/年和90万吨/年的三座矿井。潞安的规划是:用3到5年的时间,把这里建成一个年产1260万吨的新矿区;在武夏矿区,潞安整合了佳瑞煤业、上庄矿、温庄矿并实施了技改工程,整合150万吨/年东庄煤矿工作有序推进,该矿区被正式批准为潞安的接续矿区,他们已在按照通过专家论证的《地武夏矿区总体规划》,实质性有序开发。

  潞安走向了新疆。在山西省煤炭企业中第一家“走出去”,增资扩股重组了新疆最大的煤炭企业——新疆哈密煤业集团,组建了潞安新疆煤化工公司,新疆自治区政府划拨给新公司240亿吨资源储量。

  潞安新疆公司成立后,潞安集团给予了技术、人才、资金等方方面面的全力投入、按照与自治区政府达成的框架协议,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对原有三个矿井的技术改造,产能由年产475万吨提升到1040万吨。2008年,这家公司煤炭产量达到725万吨,销售收入达到21.3亿元,实现利润5066万元,分别是整合前2006年的1.79倍、2倍和4.2倍。

  与此同时,建成了年产100万吨的高炉喷吹煤项目和昌吉煤机制造项目,奠基开工了年产1200万吨的奇台一矿、年产1500万吨的沙墩子矿、年产1500万吨的沙西露天矿和伊犁“3052”(30万吨/年化肥、50万吨/年合成氨)项目,潞新公司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经营绩效大幅提升,职工收入直线上涨,创造了公司50年发展史上最好的发展期,得到了新疆自治区政府和员工的高度评价,在天山南北叫响了“潞安”品牌。

  潞安走向了内蒙古。潞安成立了潞安内蒙古公司,出资购买了88亿吨煤炭资源,奠基开工了年产300万吨的赛罕煤矿,整合了当地一座年产60万吨的厅子堰煤矿并完成了年产100万吨的技改工程,举行了大型煤化工项目启动仪式,一大批煤炭、煤化工、煤制油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阴山脚下,莽原大地,潞安集团彩旗猎猎,雄心初绽。

  潞安逐步走向了世界。先是“引进来”,在较广泛领域和诸多项目上进行国际合作,参股了德国大陆公司在长治的山西凤凰胶带有限公司、与美国亚美大陆公司合作开发高河煤矿、与泰国班普公司合作开发高河电厂、与德国森特赛姆公司建设高纯度多晶硅项目等;继而“走出去”,潞安投资1250万美元,与加拿大西鹰公司、南非萨索尔公司合作开发美国天然气项目,项目已经投入商业化运营,潞安正在与国际大公司合作,实施开发美国、加拿大煤炭资源及IGCC合作项目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多年的战略实践,潞安孕育并形成了“与人合作、共赢发展”、“与能人携手、和巨人同行”的新个性。这种个性,是一种与天为党的气魄和胸怀,是一种走向世界的自信与实力。

  为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打造成跨国公司,成为国际化的新潞安,潞安集团把集团层面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人作为企业的“一号工程”,主要途径是,引进世界500强中煤化工企业或有煤化工投资背景的大银行、大财团,实现强强联合,进而实现在境外整体上市。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潞安聘请花旗银行、中银国际作为财务顾问,正在跟国外多家名企进行深度洽谈。

  大境界:以人为本,坚持国内第一个企业主导型国际安全社区,实现“大和谐”;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展现国企风采

  潞安集团着力构建和谐矿区,投入巨资强化文明社区、国际安全社区建设,实现绿化、美化、硬化、净化、香化,大幅度改善和提升职工居住和生活环境,整个矿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大气质量保持了国家二级标准,潞安社区建成了国际安全社区,2007年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验收并挂牌。作为全国第一家整体通过世卫组织验收的企业主导型国际安全社区,潞安国际安全社区强调居家安全、交通安全等在内的全面安全,同井下安全生产一起构成了潞安的“大安全”格局,潞安人的安全感、幸福感大大增强,幸福指数空前高涨。一位凤凰卫视记者在采访后感叹道:潞安完全颠覆了人们对煤矿的印象。

  多年来,潞安有两条评价工作和战略成败标准深入人心:一是企业发展后劲增强了没有,二是职工生活质量提高了没有。

  在企业实现大发展的同时,潞安集团的年人均工资从集团成立之初2000年的14776元,增长到2008年的59310元,这还不包括职工的财产性收入10000元;从2003年开始,潞安率先按照国家最高标准8.3%提取了年金,首家在山西省实行了“年金制”。到目前为止,不包括收益,职工年人均年金收入达到了6280元;实施了“公积金”制度,职工年人均公积金收入达到了6480元。

  潞安实施源头治贫,在全矿区动态消除了特困户、贫困户。集团成立以来,为潞安职工新创造就业岗位8736个,实现了矿区无男性待业青年,女性待业青年也得到了较好的安置。

  变“输血”为“造血”,专门组建了以残疾人为主的益民福利公司,是潞安的一大创举。2008年,潞安再度安置101名残疾人子弟,将矿工子女残疾人全部安置就业。现在,多对残疾人喜结连理,过上了幸福生活。此做法被国家民政部作为典范在全国推广。

  潞安集团董事长任润厚有一句话很出名:“国有大企业主动承当社会责任,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在2008年年初南方遭遇冰雪灾害的特殊时期,潞安集团不讲困难,不惜代价,全力以赴,主动调整煤炭产品结构,大幅度减少洗精煤、喷吹煤等高附加值煤炭产品比重,使电煤生产外运比重上升到75%以上,其间影响直接经济效益12580.22万元,为抗灾救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后,第一时间将100万元资金汇到了全国总工会抗震救灾账户,捐款速度在全国总工会是第一家,全国第三家,捐款总额达到2300余万元,并组织了突击队携带大量救灾物资支援灾区煤炭企业;为确保奥运期间的电煤供应,根据省委省政府每月增产增销100万吨电煤任务,潞安讲政治,讲大局,采取各种措施,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完成增产增销任务,并再次将电煤生产外运比重调整到75%以上,展现了国有大企业为国分忧的社会责任感。

  与天为党,让潞安集团成为了一家真正实力强大的大集团、大公司。2008年,煤炭产量达到4200万吨,总销售收入达到330亿元,实现利润达到32亿元。根据2007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潞安荣列2008年中国最大500家企业前140名和中国大企业竞争力500强前191名,相信最新的综合实力统计出来后,潞安的排名还会大步前移。

  与天为党,让潞安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奇迹,谱写了上党新的神话。

  与天为党,让潞安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与天为党,让潞安完成了从单一煤炭产业向新型能化大集团的快速转型,实现了向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变。

  与天为党,使潞安具备了“与能人携手,和巨人同行”的胸襟、气度和能力,具有了建设“中国潞安”,实现潞安国际化,打造国际化潞安的综合实力和气魄。

  潞安正在建设中国潞安,创造新的神话:

  2008年6月28日,潞安集团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战略论证会上,经过与会的两院院士、国内煤化工顶尖专家及行业、政府领导充分论证,确定了潞安2008—2012年5年的发展:高举“中国潞安”旗帜,又好又快地建设既强又大国际化新潞安。  

  具体目标很宏伟,照录如下:

  一是全面建成亿吨级煤炭大集团。通过丰富完善“植根长治、立足山西、着眼全国、放眼国际”的战略布局,发挥已经拥有的资源及储量优势,落实正在形成和储备的产能优势,通过新井建设、原有矿井技改扩建和整合地方煤炭,今年潞安集团煤炭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左右,到2012年,潞安将建成亿吨级煤炭大集团。

  二是全面建成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式的能化企业集团。充分发挥高纯度多晶硅、煤基合成油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完善四大循环经济园区,提升装备技术工艺,切实增强煤、电、油、化、硅五大产业素质;结合各战略发展区域的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制订发展战略和规划,在开发煤炭资源的同时,积极发展煤化工产业和循环经济,形成以煤为基础,煤基多联产的区域集群发展优势。“十一五”末,煤基多联产销售收入占到总销售收入的70%以上。

  三是全面建成强强联合、竞争力强大的跨国公司。充分发挥潞安资产结构优良的优势,尽快完成集团层面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人工作,以我为主,打造强强联合、中外合资的新潞安,构建新体制、激发新活力。进而加快走出去步伐,开拓潞安对接国际资本、技术、资源及人才的发展平台,实现新潞安在海外整体上市,真正实现潞安国际化和国际化潞安。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上党这篇神奇的土地上,在创造了无数奇迹和神话的潞安人手上,必将书写新的辉煌,一个既强又大的“中国潞安”必将屹立于世界强企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