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难忘的博弈
[发布时间:2009-02-24 00:00:00 点击率:]

  □王永才

  

  公元2008年10月16日,这是一个注定要载入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历史的日子。这一天,国家核安全局为该公司颁发了投料批准书,这标志着我国最大的年产400吨铀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

  然而,这一天,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

  审时度势 正确决策

  核电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包括核燃料在内的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中核建中公司作为核燃料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面临着大好的战略发展机遇。由此,公司核燃料元件产能不足的矛盾也就逐渐凸显,原有200吨铀/年生产能力已无法满足2008年至2010年间核电站对燃料元件的需求。为此,公司总经理畅欣带领公司领导班子适时制定了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即:公司压水堆核电燃料元件综合生产能力在2008年达到400吨铀/年,2012年达到800吨铀/年,通过“十一五”期间对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的投入和滚动发展,到2020年达到1200吨铀/年以上,从而实现建成世界一流核燃料元件制造基地的宏伟目标。2006年3月,公司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扩产改造工程由此拉开了建设帷幕。

  中核建中公司核燃料元件生产线扩产技术改造工程改造纲领,其改造内容包括:完善化工转化生产线、二氧化铀芯块制备生产线、格架制造及其他重要零部件加工生产线、燃料棒生产和组件制造生产线及提高废水处理、组件运输能力,最终达到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的目的。整个扩建工程新增建筑面积442平方米,改造面积1060平方米,新增工艺设备达到2173台(套),建设周期仅为33个月。

  该扩建改造工程作为中核建中公司“十一五”重点建设工程,被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而要在两年零九个月内完成这一工程的改造建设,且面临着生产与技改交叉进行,其时间之紧,困难之大,可想而知。有鉴于此,在该工程建设开工之前,公司成立了由公司总经理畅欣任组长的扩产工程技改领导小组,每周召开工程建设协调会议,检查各项目工作进度,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促使扩建工程顺利向前推进。

  为确保扩建工程的顺利进行,公司始终遵循自核元件生产线建设以来不断完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制定了一套科学严谨的管理程序,从而促使了工程建造有条不紊地进行,使整个工程的进度、质量、投资和安全都得到了更加切实有效的控制。

  上下同欲 决战决胜

  新年伊始,畅欣总经理就率领相关人员深入扩产现场办公,给公司的干部和职工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大家纷纷表示:“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公司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发扬建中人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光荣传统和拼搏精神,决战2008年,按计划节点全面完成核燃料元件生产线扩产改造工程项目,实现我们的预期目标!”

  核品技改办作为扩产工程的牵头单位,按照总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集中精力抓好整个工程的总体协调,及时沟通有关信息,使公司决策层随时掌握工程建设的总体进度的相关情况。修建处作为公司重点建设工程的组织单位,则全力抓好核元件扩产工程建设具体组织和实施,他们严格按照公司总体网络计划中的各时间节点抓好各子项工程的建设,促使工程建设顺利向前推进。物资设备处想方设法,提前预定扩产工程所需重要物资设备,努力抓好设备的技术改造。安防环保处竭尽全力抓好整个扩建改造工程的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评价,及时与国家核安全局等相关部门汇报扩产工程的进展情况,使其得到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指导。

  建安公司承担着扩产工程大量设备安装及其他重要任务,近两年来,特别是2008年,这里的员工可以说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针对生产与技改交叉的实际,车间生产的间歇,就是他们最忙乎的时候。2008年初,建安公司承担540#组件存放架的制作和安装工程,该组件架高7米,单体架重2.6吨,共有48个单体架,计196个吊位,采用大型方钢焊接拼装构成8组存放架。由于时间紧,给组件架制作、安装按期完成造成很大困难。在困难面前,钳工班班长肖伟发出“关键时刻看我们钳工班的吧!”这一豪言壮语。他带领全班员工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的精神,经过奋力拼搏,终于缩短工期50余天完成了这一任务。2008年6月,在进行120#压制、烧结岗位的改造工程中,施工地点设备多,操作面十分狭窄,施工难度非常大,工程队队长蒋斌接到任务后,立即召开队务会,研究施工方案,拟订质量、安全措施。为了赶工期,他们牺牲了大量双休日时间,带领工程队的同志们苦干巧干,终于按公司总体网络节点要求完成了任务。在140子项进入紧张的施工阶段,共产党员、工程队副队长黄彬的岳母因病外出治疗需要护理,家中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领导和同事们都劝他请几天假,但他说“工程现正进入关键时期,我是现场负责人,这个时候我怎么能离开呢?”这样例子实在太多太多,可谓数不胜数。

  与时俱进 勇于创新

  中核建中公司在努力建成400吨铀/年核燃料元件生产线的同时,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有诸多亮点已载入公司发展的史册。

  100吨干法(DUC)转化炉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干法工艺是一种先进的铀化工转化工艺。同湿法工艺相比,具有产品性能稳定,“三废”排放少,能耗低,产量高等诸多优点,是核元件化工生产线发展的方向。畅欣总经理作为干法生产线国产化研制工程项目组组长,亲自组织了该项目的研制。按照公司的部署,化工转化车间专门抽调骨干成立技改小组,在车间主任吴云的带领下,审核了上千张工艺、设备图纸,编制审核了几百张仪表、电气图纸;对于近两百项、上千个的检测、控制仪表和机械部件进行了选型……车间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干法炉的监造和验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收获了这一自主创新的成果。干法炉已通过单体、连动试车和带料试生产,各项性能和指标完全满足技术要求。成功的喜悦,终于洋溢在广大干部和职工的脸上。

  自主设计2#燃料棒自动生产线。作为核燃料元件总装车间扩产技改的“填平补齐”工程,该车间集中现有技术力量对这条生产线进行自主设计。根据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车间主任郭旭林对工程中需要承担的电气、机械部分的设计任务进行分解,实行项目负责制。承担设计任务的庞建新、余加强、尤勇、梁效玉、杨鹏等工程技术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他们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搞设计,画图纸,有些同志为及时完成设计,经常加班至凌晨两三点。生产岗位的技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