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100亿,诠释稻花香的九大跨越
[发布时间:2009-03-09 00:00:00 点击率:]

  新闻背景:稻花香用数字说话

  三口缸、3000元、三个农民。

  1981年11月30日,在蔡宏柱的带领下,湖北宜昌青龙村第一个企业——酱油厂(稻花香的前身)诞生了。至此,农村工业化革命在偏僻的鄂西北拉开了序幕。

  28年,沧海桑田、物转星移,稻花香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时代的磨砺下不断地成长和裂变。从土门酒厂到双龙饮料厂,再从“三合一”的柏临酒厂到稻花香集团,稻花香至少发生了两个历史性的转变:一是从“一穷二白”的村办企业裂变为拥有30亿元总资产、28家成员企业的“中国大型工业企业”,跻身于“白酒行业前十强”;二是古诗中的“稻花香”三个字演变成了富蕴时代文化内涵的中国著名酒品牌。 

  28年,几经风雨,几经改革,稻花香总资产增长近100多万倍,年销量增长了上10多万倍,年销售收入增长了上10多万倍,上交国家税金增长了上10多万倍…… 

  28年,励精图治、创业为民,稻花香直接和间接带动了15万农民走向了富裕的道路上。近年来,稻花香投资3亿多元,用于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资1600多万元治理柏临河,并建造了6座人工湖;投资380多万元架设8公里水管,把“龙眼”泉水引到龙泉镇,使农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大力实施太阳能“311”惠民工程,投入300万元,帮助100个村的1万户农民安装太阳能……

  28年,光阴荏苒、弹指一挥,宜昌龙泉依托稻花香的发展旧貌换新颜,显现出伟大的新时代景象。平湖公园、电梯公寓、气势恢弘的稻花香厂区引人瞩目。

  28年,稻花香在超常规地实现了九大跨越,每年都如期完成了稻花香的战略目标:

  2006年实现了“151”战略目标,即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亿元。

  2007年实现了“252”战略目标,即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2亿元。

  2008年实现了“353”战略目标,即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3亿元。

  28年后,稻花香集团挺进百亿目标的步伐越来越雄劲有力,也越来越清晰。

  2009年,确保“505”,力争“556”。

  2010年,稻花香的目标是“808”,即产值80亿元、利税8亿元。

  2011年,稻花香的目标是“110”,即产值100个亿、利税10个亿。

  今天,稻花香的超常发展现象引起了世人的普遍关注,也产生了许多的不解,甚至有人疑惑: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时代,稻花香凭什么用三年的时间,去实现100亿的宏伟目标呢?其实,稻花香已完成了九大跨越,夯实了冲刺百亿的基础;其实,稻花香文化已汇入了时代的滚滚洪流,坚定的理想早已长出了翅翼,飞向更远更高;其实,稻花香人肝胆相照,正在“团结起来,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一、从农业向农业产业化跨越,构建一流的企业

  28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吹进了鄂西北的青龙村,祖祖辈辈以种田为生的蔡宏柱看到了另一种希望,创办了家乡第一个企业——酱油厂,开始了农村工业化的实践。蔡宏柱的创业是基于农业,依赖农业的,无论是土门酒厂、双龙饮料厂、柏临酒厂、稻花香酒业公司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虽然没有脱离农村这片土地,但创业的形态趋于工业化。蔡宏柱28年的创业实践为农村工业化寻觅了一条康庄大道。

  28年来,稻花香人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使企业完成了巨大的跨越,今天的稻花香集团已成为以白酒产业为龙头,集生产经营包装制品、彩色印刷、金塑、玻璃、陶瓷制品、绿色食品、太阳能热水器、房地产开发、循环经济产业等为一体配套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了中南地区最大的白酒酿造基地,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全国首批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全国酿酒行业先进单位。2007年5月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2008年2月,董事长蔡宏柱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二、从工业化向循环经济跨越,展演一流的经济

  21世纪,中国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已经尝到工业化甜头的稻花香开始倾力打造稻花香农业循环经济,目的使农村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企业产业生态系统中,从而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在做强做大稻花香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稻花香科学规划了产业链,构建绿色发展的“战略平台”。基本内涵是:以绿色农业种植(玉米、大米、魔芋、红薯等)为整个产业发展的基础,经过精深加工成白酒、玉米浆、特巧食品、食用酒精、乙醇,提高附加值;再将下脚料如酒糟、玉米棒、秸秆、薯渣等加工成全混饲料,规模养殖奶(菜)牛、生猪和农户养鸡、鸭、鱼;随即将牲畜粪便集中收购,生产有机肥料,再给农户用于发展绿色农业种植——如此循环往复,从而构成一个以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为核心理念的完整的稻花香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生态链。

  稻花香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也为龙泉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今龙泉已发展商业服务网点3000多家,旅店100多家,3家大型超市,10家金融保险业务网。每年仅第三产业的产值就高达4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龙泉镇“第六大”支柱产业。

  挺进“百亿”、带动100万农民致富,其实,都是稻花香打造农业循环经济的战略理想。

  三、从乡村向城镇跨越,建设一流的根据地

  1984年,稻花香所在的龙泉撤乡建镇,不足1000人,除了单一农业种植,全镇没有一家规模企业。如今,在稻花香工业革命带动下,龙泉常住人口就已激增到4.8万人,劳动力2.8万人(其中,2万人从事二、三产业,4000人在稻花香上班),镇内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0家。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2.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96元,成为全国小康建设明星镇。

  谈起龙泉的变化,龙泉镇镇委书记罗泽旌深有感触:“稻花香”托起了龙泉镇。稻花香的跨越加快了龙泉城市化进程,对龙泉的税收贡献率达90%以上,也成了开餐馆、跑运输、做印刷等商业依托,龙泉镇11家配套企业蓬勃成长,并在当地形成了包装、印刷、制瓶三大配套产业。

  罗泽旌甚至自豪地说:“镇里好多人都靠稻花香致富了。如今在我们这里,百万元户,甚至千万元户都不算稀罕。”当然,龙泉的蝶变也为稻花香腾飞奠定了基础,成为了稻花香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取之不竭的“宝地”。

  四、从单一文化向系统文化跨越,积淀一流的文化

  眺望稻花香文化广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