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瓷器收藏很热,是近年收藏界众所周知的,但瓷器的赝品也特别多,如何火眼金睛地鉴别出真品与赝品,是考验藏家的重要方面。
多去博物馆磨练眼力
要想更好地了解古董,光靠看书和学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多去博物馆磨练眼力。而参观博物馆也不能走马观花地看热闹,要每件细细地看,一定要把一些典型器,固化在脑子里,要练到从物品的纹饰特征就能找出它相应的朝代。
另外,在博物馆不但要看瓷器的时代特征,还要看细节。展品通常看上去都很精美,但是在细节上还是能看出是否有瑕疵的。像南京博物馆里有一套明清两代皇家食用餐具,几百件瓷器都有瑕疵,有的变形,有的有脱釉,还有的有黑点,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那是因为当时的工艺制作只能达到这个水平。
纹饰变化反映出社会变化
“通过瓷器上纹饰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形态的变化”。江苏省收藏协会瓷器分会副主任于先水介绍说,像唐太宗时代的马,其纹饰很肥硕,因为他南北征伐,最终统一了大唐帝国,马的特点也反映出社会的强盛。再比如,康熙早期,瓷器纹饰中用刀、马、人的材料比较多,有种筒瓶是平底,饰有刀、马、人,就是说他平三藩,收台湾。这个时期的纹饰都有这种特点,寓意统一天下,百姓平安而努力。而到了中后期,同样的筒瓶,其纹饰多为春色满园,鸟语花香,而底部是有圈足而不是平底,则体现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明末崇祯时期,有个民窑盖罐青花纹饰是“郭子仪拜寿”,这也是明朝最动乱的时代,即人们不希望再出现什么动乱,希望有像历史上郭子仪这样的忠良将士来保卫国家,给百姓带来平安。
“从这些小细节小变化,就可以看出各个社会形态的微妙变化,也一定程度上说明,鉴定瓷器是一门社会学。”于先水解释道,瓷器的纹饰与周边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而所谓的周边文化,则是指和它同时期共存的一些文化形式,这对瓷器的影响颇大。
常到造假集中的地区了解
想要真正学会如何辨别古董真伪,于先水说,也一定要多到仿制和造假的集中地点去看看。
他表示,仿制和造假在本质上有着不同。仿制是文化的需要,因为一件文物只有一件,为了保护文物需要仿一件或两件,但是必须从材料到工艺都按照原来的制造方法执行。并且还会有编号,如何年何月制造等标记。
而造假,则多是用现在的材料来制造,“看上去像,细看则有很多漏洞,因为这些假造品主要是根据文物出版物的图片,或各个博物馆的一些展品照片来制作的。由于图片和照片不仅看不到全貌和颜色的差别,使得造假品有太多瑕疵。”
这就需要藏家们用相当长的时间来细致工作,了解模仿程度,并经常去造假比较集中的地区深入了解,从而少上当受骗。
(摘自《扬子晚报》 王芳 姚雨馨 孔小平/文)
上一主题:封闭式基金盛宴 有你份吗
下一主题:完全“保本”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