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旅游消费券:分享蛋糕还是隔靴搔痒?
[发布时间:2009-04-28 00:00:00 点击率:]

  □  茆琛  朱霞  

  

  对于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黄金周,很多旅行社纷纷摩拳擦掌,期待在拉动内需的大环境下能打个漂亮的翻身仗。虽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不少人放弃了出门的打算,但是由于各地出台刺激旅游消费的政策,使得原本低迷的市场闪现活力,在各种刺激旅游消费的新政中,旅游消费券在诞生伊始,就以其独特的方式、新颖的形式而引来各界纷纷叫好。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一被普遍看好的新政,对于刺激旅游消费究竟能产生怎样的实质意义?领取旅游消费券,究竟是分享“蛋糕”还是隔靴搔痒?

  

  “摇号发券”引爆热点 

  

  2009年2月,南京市政府宣布通过摇号的方式向20万户南京市民发放2000万元“乡村旅游消费券”,引来诸多市民热烈参与; 

  进入3月以来,长三角地区杭州、宁波、安吉、长兴、南京、苏州、无锡等市县发放旅游券,此后广东、山东、上海等地相继开始发放旅游消费券。

  据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副司长高舜礼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3月发放了总价值约超过10亿元的旅游券。天津市和广东、四川、湖南、湖北、山东等一些城市也陆续发放了旅游券,总价值已超过5000万元。一时间“旅游消费券”火爆异常。

  4月13日,成都旅游局宣布北京市民可以在京直接领取能免费游览成都11景区的“熊猫卡”;“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日前也在京启动,同时京城50家旅行社领到了山西旅游的大礼包——总价值200万元的旅游消费券、1万张景点门票。 

  素有丝路明珠之称的甘肃,也在4月11日举行“快乐老家--——甘肃人游甘肃”旅游宣传周活动仪式上,由甘肃省各个市州和旅游企业为促销旅游发放的各种旅游优惠券累计金额达到4100万元。

  除去省、市旅游局倡导发行旅游消费券以外,一些景区景点也乘着这股“东风”发行起了旅游消费券。新疆博斯腾湖旅游景区将从4月中旬起,率先向区内游客发放总额10万元的旅游消费券,游客凭券在指定的景区、宾馆、购物点消费,可节省10%至20%的费用。 大连开发区旅游协会、大连金石滩旅游集团日前分别向大连市民和国内外游客发放价值100万元和1000万元的旅游消费券。武汉市旅游局14日公布,从东湖磨山景区3月29日发放旅游优惠券开始,市内各大景区目前发放旅游消费券近2.25亿元。

  一时间,旅游消费券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各地市民除了踊跃参加现场领券活动,还通过网络、电话预定等方式争取消费券,也有很多没有领到消费券的网民纷纷通过网络换购或者购买各地旅游消费券。据分类信息网站58.com统计,近期每天来网站发布打折券的信息量多达5000条,相关板块的流量也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7%。

  

  是“精确打击”还是“霰弹流星”?

  

  如此火爆的旅游消费券热,究竟是能被市民大众都享受到的普惠制,还是仅仅成为旅游业的一种噱头,却在旅游消费券逐渐呈蔓延之势的时候产生了争议。

  兰州商学院管理学院的教师王琳在谈到旅游消费券的时候分析:“我不很看好旅游消费券,虽然形式很新颖,乍听上去发放的金额也相当多,但算一笔账就会发现其实并不实惠。比如1000万元的旅游消费券,兰州市城区人口是200多万,有旅游意向的最多占20%,40万人并不能全部都领取到消费券,能领取到的占旅游消费人群的能有多少?那这些人又去了哪里?领上后去消费最多占10%,留着换购的有一部分、还有拿了倒卖的,还有领了干脆不用的。这样一粗略估计,消费券发行的量不少,分散出去以后并没有多少回归到景点上,我倒是建议旅游部门在发行完旅游消费券以后,拿出一个时间段来测算一下,究竟这样是不是真能促进旅游消费提升,老百姓是不是真能享受到实惠。”

  重庆驴友小北最近刚消费完10张旅游消费券,谈起使用消费券的经历,小北还是觉得有些不实惠,“基本上使用旅游消费券的地方都是指定的地方,消费满40元才能使用一张10元的消费券,消费的越多才能有更多的折扣,这样下来有点像商场里的消费券,本来不打算消费的项目给消费了,不该花的钱花掉了,算下来这次出门比我计划中支出增加,不太实惠。” 

  日前大众点评网对旅游消费券的消费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41%的消费者认为消费券使用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使用门槛高,不够实惠”,29%消费者认为“指定商户消费,优惠难落实”,16%的消费者觉得“申领不方便”。

  调查中,网友反映的其他消费券问题还包括“有效期较短”、“政府消费券和商家促销券充斥市场,难以分辨”、“纸质消费券携带麻烦”等等。

  在被采访人群中,依然有很多观点认为旅游消费券虽然能够拉动潜在消费,但由于使用限定较多、发放后消费人群不确定等因素导致效果一般,缺少“精确打击”而成了“霰弹流星”。

  

  小撬杠能否撬动旅游“大消费”?

  

  制度设计失误、发行渠道不畅、消费限制过多成了旅游消费券的“三宗罪”,业内人士并不看好这一旅游消费的“小撬杠”。

  重庆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坦言:目前的旅游消费券设计并不是长远之计,而且从发行来看也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

  这位负责人说:“一个地区发行一个地区的,一个省搞一个省的,虽然灵活性比较强,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调研和对市场的分析,往往是一阵风的发行完了,谁都不能确定究竟能产生多少市场调动效应。而旅游券的宣传成本、印刷成本核算下来,有时候还会得不偿失。所以我们一直主张拉动旅游业应该采取更为精确的设计和科学的计算,这是一个大产业,单纯的一方面、一个点是不好带动起来的。另一方面,在旅游券的‘双向选择’上也存在着一些失误,老百姓不知道拿到券怎么消费,有些比较冷的景点老百姓还不晓得怎么过去;旅游景点呢也不能确定做怎么样的接待和服务,我们在旅游券的设计上还有些粗糙,下的功夫少。” 

  发行渠道不畅和消费限制,是很多普通百姓感受到旅游券的另一些“硬伤”。

  “那天说发旅游消费券,我早早就去了,结果还是没领到。后来打问了一下,很多旅游消费券都发给旅行社做推广了。”兰州市民刘云有些遗憾地告诉记者。

  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各地发行的旅游消费券是有一部分发行给旅行社,旅行社会根据线路设计加一些相关服务和推广,也有旅行社会做一些消费券使用的限制,或者与旅行团打包捆绑使用,其实政府的本意是为了推广旅游消费券的使用,但在执行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

  争议的背后,如何以更实惠的手段让大众享受到旅游消费折扣,从而带动旅游业进步成了关注的焦点,怎样以经济杠杆撬动旅游“大消费”也成了重中之重。

  重庆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在谈到这一点时,还是坚持提出普惠制的原则:“与其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调研、印刷大量的旅游消费券,不如通过景点门票打折、季节性优惠、取消景点收费这些‘普惠制’方式,来真正促进旅游消费。长期效应、带动效应是我们制定旅游政策的应该更多考虑到的问题。比如说杭州西湖和青岛栈桥都是有名的景点,过去是收费景点,后来取消了门票,当时也遭到反对,猛看确实会损失一笔不小的旅游收入,但是经过这些年,由于取消门票,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往,带动的旅游消费早已是今非昔比了。所以我们还是希望能寻找到撬动旅游经济大局的那些‘点’,在这些点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