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不要忽视了那“精气神儿”
[发布时间:2009-07-24 00:00:00 点击率:]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文化精神力量的论述是多之又多,在唯物论里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在认识论里有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等等。从毛泽东的“精神转化为物质”的著名提法到邓小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著名论断,再到当下胡锦涛“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可以看出,作为一个集体,要求成员要共同坚守的一个原则——“集体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精神文化的发展”。

  2005年中国十大培训讲师之一的常国政认为《打造企业战斗力》中,关注的便是文化对一个企业战斗力提升的积极促成。他认为提升企业的关键主要是三件事情,一是提高士气,二是提高执行力,三是企业成员的日常习惯,其间,无论是士气、执行力还是习惯,注重的是企业的各式软硬实力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

  理性的特点促使人类在遇到挫折后往往会回头对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一系列的反思,当今中国稳定、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又为反思提供着难得的时事环境,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为学者反思以往的经济理论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学者常国政眼里金融风暴侵袭中国企业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缺少战斗力,缺乏在危机到来之时的应对能力”,但中国企业又该如何的提升自己的战斗力?他认为影响企业士气和执行能力的因素既有“包括领导者对企业的作风、目标的管理,企业制度对员工的制约和规范能力在内的外在因素,又有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所塑造的员工精神状态和员工自身的执行力等内在因素”,这一外一内,共同决定了企业的最终战斗力。因此,要提升企业的战斗力,就需要从内外两因素入手。

  孔子四教“文、行、忠、信”,古代教育对人的人文修养的重视程度可见一般,这种教育的理念拿到当下也是再适当不过的,道德(文化)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显然无法弥补道德(文化)的不足。作为2005年中国十大培训讲师之一的常国政认为现代的企业中,很多管理者对文化的东西不太重视,认为不应该将时间浪费在这项看似没有收益的投入上。其实,企业文化建设才是支撑一个企业长久生存的关键,“任何一个知名的成功的企业,都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如果“将企业文化转化成一种信仰,并灌输到员工的头脑中,用信仰的力量去指导员工的工作”,企业就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枯燥的理论,难解的经济术语,早已使得当今大部分的经济著作在失去读者的同时,也在逐渐地远离市场。中国的传统故事,西方的精彩案例,古代的帝王将相,现代的经理董事,悉数登场,在谨慎抑或枯燥的当场扮演稀释严肃及娱乐大众的角色。通过熟知的故事、明了案例的不断穿插,枯燥、难懂的经济学道理似山涧泉水不紧不慢缓缓流出,让读者在了解理论的同时,也做了一次横贯中外、纵穿古今的素养之旅。常国政显然不想把经济理论写得那么难懂,他更想用翔实的资料、传统的故事小段,本着实证和考据的态度,轻松、自然、易懂地把他们呈现在读者面前。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叙述语言的自然明了并没有打破经济理论一贯的严谨,因为他提出每一个观点的背后都有着大量的资料进行着证明。

  《打造企业战斗力》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呼吁着现今企业文化的回归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