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胡永根:拾破烂创业炼成亿万富翁
[发布时间:2009-08-05 00:00:00 点击率:]

胡永根56岁之前可谓是一贫如洗。“全家一年收入还不到100元,最困难的时候,过年只买得起两斤猪皮。”胡永根说,1989年,女儿已经10多岁了,他穷得连双鞋也买不起,女儿只能光着脚上学。“不能再靠种田为生了。”已经56岁的胡永根决心到县城拾破烂卖。

  1990年,在县城呆了近一年的胡永根,从拾破烂中看到了废品回收的商机。“如果能用很低的价钱从居民手中购买废品,转手卖出肯定赚钱。”于是,胡永根向朋友借了500元作为本钱,买了一辆自行车,再在车后架了两个大竹筐开始走街串巷收购废品。由于当时新津只有三四个人上门收购废品,半年后,胡永根的生意开始扩大。1991年初,胡永根在新津县五阳西路三号桥附近以一年5000元的价格租下三间简易平房,取名“华声商行”,开始定点收购废品。

  定点收购后,不用每天外出的胡永根有了更多时间琢磨废品生意:一斤废金属收价4.5元,转手可以卖6元多,而旧书的利润很薄。一比较,胡永根看到了废金属收购的巨大利润,他将生意的重心放到了废金属收购上。“铜、铝、废铁都收。”胡永根说,当时他的主要工作是将收购的金属废品分类。由于很多人卖的废金属是老化的电线、电表等,要把铜等金属取出来,就必须把外面包裹的胶皮剥掉。这样刨下来,胡永根的手根本就看不到原来皮肤的颜色,衣服也是粘满污垢,“开心的是每个月可以多赚点钱。”

  1993年初,胡永根的生意出现了第一次大转机,新津县国有重金属回收公司看中了胡永根的经销能力,让他挂靠公司经营,而当时废金属的利润上升到每吨3000元到4000元。1993年底,胡永根盘点账目后,发现自己的资产已经达到数十万元。最令他开心的还是,他所挂靠的公司决定承包给私人,同时国家也放开了私人收购废旧金属的条件。“做生意最重要的资本和机遇都被我抓到了。”胡永根一发不可收拾,到1996年,华声商行的营业额达到1500万元,胡永根也积累了上百万元资金,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

  1999年,华声公司的销售量达到5000多万元。西南地区的金属废品回收竞争也异常激烈,“大家都看到了金属回收的利润,纷纷涌入这行。”金属回收的利润开始下滑。胡永根说,当时在新津规模较大的金属回收公司有好几家,此外还有10多家小型回收站,新津金属废品市场开始出现混乱。

  “继续坐守回收,无疑于坐以待毙,何不扩展省外市场?”胡永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出击省外市常“风险很大,毕竟在这之前,还没有人这样干过。”胡永根派女儿赴沿海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探索金属废品回收业的新需求、新市场,并与全国各地的废品业大营销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胡永根说,华声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不仅是抢占先机,还因为“诚信”。重庆是华声公司拓展的第一个省外市场。1999年,华声公司与重庆商家谈成了一笔业务,但货款到期限最后一天还没有凑齐。第一次合作就赖账,对方怎么看?又不好告诉对方自己的难处,等到筹足这笔货款时,银行早已关门。“怎么办?”诚信经营的牌子不能砸,胡永根的女儿决定亲自开车将货款送到重庆,对方接到钱时,已是晚上11点。“重庆商家感动万分,对女儿说,‘这个年头,像你这么讲信誉的人实在不多’。”从那以后,重庆商家加强了与华声的合作。

  (钟 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