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股市和楼市双双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沪市一度突破3400点大关,日均成交量多日保持在2000亿元以上,创2007年5月以来的天量。股市飙升的同时是房价回升,从5月开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房价和成交额普涨。业内人士分析,在经历了2008年短暂的撤退和观望后,境外“热钱”似乎再度活跃起来。
据统计,今年二季度我国外储增加超过1700亿美元,增量是一季度的23倍,巨大的反差和增量中不能解释的部分正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目前境外“热钱”规模有多大?它们从哪里来,流向哪里?所来为何?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和采访。
境外“热钱”卷土重来
最近一段时间香港金融管理局动作频频:为避免港元的过快升值,金管局不断加大港元的投放量,力度之罕见为市场所关注。“加大投放意在平抑汇率,其背后是‘热钱’袭港和美元的突然流入。”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一语道破其中奥秘。
连平的判断与花旗银行近期一份研究报告结论相吻合。报告认为,近两个月来,平均每周流入香港的资金已经达到2007年牛市高峰时流入的资金量水平。
“热钱”入港被一些专家谨慎地解读为跨境资金进入内地的序曲。“‘热钱’进入香港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回升情况好于预期,因此不排除一些投资者借道香港,购买和内地相关资产。”连平说。
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2009年第2季度外汇储备净增长1778亿美元,扣除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以及汇率波动等因素外,不能解释的外储增量高达数百亿美元。报告认为,这部分资金的增长正是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结果。
“目前境外资本的流入要明显大于流出,实际上体现出一种资本的净流入态势。”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司副司长孙鲁军日前在中国金融市场分析年会上说。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虽然规模不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近期“热钱”流入中国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疑似“热钱”的境外资金可能高达1220亿美元。这次“热钱”涌入渠道多种多样且隐蔽性强。从个人渠道看,多为“假”外资即去年下半年流出民间资本的回流,从企业渠道看,并购、进出口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资金进场也是一大特色。
“热钱”觊觎中国股市楼市
在一家大型房企做投资经理的刘军发现,公司最近的活动日程中与有外资背景的投资基金间的洽谈明显增多。“老外正在掉头回来,在找进来的门路,这种情形似曾相识。”
但是,与去年“热钱”大量涌入中国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同,当前更多的短期跨境资本主要进入到了中国资产市场,将目光聚焦在了异常火爆的股市和楼市。
孙立坚分析说,这次“热钱”并不在于赌人民币升值和升息,而是看到了中国资本市场率先出现了流动性膨胀,具有鲜明的资金推高资产价格的特征,在当前没有其他出路投资且长期没有利润获得状况下,饥渴的热钱流入中国资产市场是可想而知的。
“虽然目前‘热钱’没有去年规模那么大,但由于现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比前两年厉害得多,楼市股市价格的节节上涨,正成为‘热钱’流入的强劲动力。”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解释说。
房地产历来是全球跨境资本看重的重要投资目标。2009年二季度以来,相比与其他地区,中国房地产投资市场迅速回暖并持续上扬。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虽然外商投资增速同比在减少,但环比数据却在大幅增加,显示出最近几个月来的外资的投资冲动。
除了房地产市场,A股市场成为跨境资金的又一目的地。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通常“热钱”都是短期投资资本,一般倾向于投资流动性较高的产品,从目前来看,资本市场肯定是首选,特别是股票,价值波动大,流动性好,变现速度快。我国目前股市、楼市上涨行情与“热钱”涌入不无关系。
“热钱”进入、外储大增、股市楼市火爆……细细对照可以发现,进入二季度以来,这一系列现象的发生,其在时间节点上完全重合。
“热钱”涌入的国际背景
金融危机以来,发达经济体纷纷推出扩张性财政和货币刺激方案,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市场资金宽裕程度历史罕见。在金融体系渐趋稳定而实体经济远未企稳回升的情况下,受回报率低和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这些资金在美国债市股市难有作为,便逐步流向更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国家。
刘煜辉认为,3月底中国面临的“热钱”流向逆转与美国的货币政策有关。美联储3月宣布购买长债计划后,国际市场对美债和美元的忧虑与日俱增,大量资金从美债和美元市场撤离,其出路大多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