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刘迎霞:白手起家的美女富豪
[发布时间:2009-08-17 00:00:00 点击率:]


 网上有这样一段形容刘迎霞的话:“女人到处都是,有钱的女人也非常多,有钱的美女也不少,有钱又有权的美女,那就不多了,有钱有权有学历的美女,非常少,有钱有权有学历又白手起家的美女,首推刘迎霞。”

  1992年,20岁的刘迎霞从部队转业后组建了翔鹰装饰公司。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她带领员工将公司从一个单一的装饰企业发展成为拥有11家子公司、8亿余元总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而如今不过30岁出头的她,也以超过5亿元的身家跻身“中国内地十大女富豪”之列。

  白手起家

  媒体对刘迎霞的评价是“拥有令人羡慕的一切”。的确,就是这样一个集财富、智慧、美貌于一身的女富豪,30多岁的年纪就能掌控一家大型企业,这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中国女性的创业历程,相对于男性要更为曲折、更为艰苦。而说起这些,刘迎霞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当时确实是下了一番决心才决定创业的,一路下来也就无畏无险了。就这么一路走下来,没有什么可好委屈的。

  1992年,20岁的刘迎霞从部队转业,组建了翔鹰装饰公司,创业初期将企业定位于路桥、基础设施等行业,她曾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座右铭,“吃别人不能吃的苦,扛别人不能扛的活,忍耐别人不能忍耐的累,没有什么好抱怨的。”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将一个单一装饰公司发展成为拥有11家子公司、8亿余元总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她领导的企业是黑龙江省政府重点支持的60家企业之一,企业拥有员工1400多人,固定资产近3亿元,2000年实现税后利润2681万元,上缴税金2113万元。创业初期将企业定位于路桥、基础设施等行业,而真正让刘迎霞迅速致富的恐怕还是目前翔鹰集团的三大业务:房地产、筑路和水务。据了解,目前该集团是哈尔滨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之一。

  刘迎霞说企业得以生存,关键在于她在关键时刻作出的关键的转型的决定。企业发展到1996年,已经基本走入正轨,此时,她没有听从周围人建议她企业应该采取按部就班的发展模式,而是大胆地进行了创新。转型之一就是实行多元经营的原则,以分担和分散风险。旗下公司在原有单一的建筑装饰公司基础上,目前已发展为翔鹰房地产开发公司、翔鹰智能网络公司、翔鹰水利工程公司、翔鹰筑路工程公司、永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及翔鹰建筑咨询公司等十余家大型企业,组建了企业集团。

  第二个转型就是,她在黑龙江省内民营企业中率先实行董事长、总经理分设的企业架构,实现了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她因此认为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强企势在必行。在这方面,她实行了两项策略,一是校企联合。她多次到大连理工大学考察,多次同该校领导商谈并达成协议,成立了新型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使翔鹰集团成为以新材料、新技术为主的高科技民营企业。

  二是北药开发。北药开发虽然被列为黑龙江省、市重点开发项目已经几年了,但大都是小本经营,没有计划,不成规模。她在对市场和项目考察论证后,出资2000万,购买了20000平方米土地,聘请数名知名的专家教授,决定利用1年左右的时间,首先从治疗小儿肥胖导致性发育不全入手,建立一个集研究、治疗、生产于一体的基地,全力开发北药,利用我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草药资源,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创业之路

  1992年,当时刘迎霞年仅20岁,在很多孩子还没迈出学校大门的时候,刘迎霞已经开始了创业之路。

  “那个时候有许多的人选择下海,改革开放成全了一大批人,但真正走下来的人不多”。刘迎霞说自己很庆幸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挺到今天。

  不管是与时俱进还是生逢其时,刘迎霞说,创业的时候不能谈自己热爱什么,而是要选择什么最有市场,什么能做得了,什么项目能够使得公司持续运转,这才是关键问题。因为第一步迈出去很艰难,但也要有一定的保证,所以就选择了路桥、基础设施这个当时刚刚兴起,但还没有被很多人关注的冷门行业。

  面对路桥这么一个专业的行业,恐怕很多男孩子都不敢想,而刘迎霞就是凭借自己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挑起了重任。她说自己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创业,要做一番事业,正好有这样的机会。随后,在她向哈尔滨当地总工程设计院的总工、工程师请教的时候,这些人大多是头发花白,女儿都跟刘迎霞一般大。当时他们就苦口婆心地告诉她这个行业太艰苦了,一头扎进男人堆里,将来都找不着对象,而且施工的环境都非常恶劣,每天跟钢筋和水泥,还有全部是男性的施工队打交道,一个女子怎么能够应付得来?但刘迎霞没有因此而退缩,勇敢地迈出了最艰难的第一步。

  刘迎霞凭借着自己对焊接仅有的一点兴趣就这么开始走上了创业之路,她说工程材料的焊接和人的焊接一样,相信自己能够解决好,很好地焊接到一起。

  不服输的性格

  见过刘迎霞的人都会觉得她是一个弱不禁风的柔弱女子。刘迎霞说,她的外表会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她很女性化,其实小的时候一直梳着很短的头发,寸头一直留到七八岁,家里人也一直把她当成男孩子来养,亲戚朋友都知道刘迎霞的外号是“假小子”。

  但是,做一个企业毕竟不同儿戏,光有热情和勇气恐怕是不够的。刘迎霞印象最深的挑战就是在1994年的时候,当时公司已经运转了两年的时间,企业要持续发展下去,资金是个关键。凭借公司的自给自足已经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负债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一个22岁的小姑娘从此要背上一身的债务来生活,她说,那个时候每天都睡不好觉,那种压力是没有经历过的人不能想象的。

  除了资金上的难题,也是在1994年,刘迎霞还面临了一次人才的困乏阶段。由于很多人看不到企业的未来,一些当初一起创业的人选择了回学校读书、出国或是找一个稳定的国有单位去上班,那个时候刘迎霞也曾经彷徨过,要不要随波逐流呢,还是继续坚持下去?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她还是坚持下来了。

  关键时候,刘迎霞说又是她的这种不服输的性格帮助她渡过了难关。“我的性格就是不服输,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我走过许多的弯路,但每个错误不会犯两次,不断地总结就会不断地进步。” (海 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