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一项研究表明,在家族企业代际变更前后五六年间,公司股价平均下跌超过一半。
在亚洲的企业界,家族势力地位显赫,该地区1000家最大的公司有2/3控制在家族手中。
香港也不例外。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杨伟聪表示,富豪家族在香港3/4的企业中拥有控股权或相当大的股份。他对“家族企业”的定义是指那些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家族成员拥有或管理的企业。
尽管家族企业帝国在每个国家都存在,但香港的情况有所不同,因为其财富创造的历史很短。由于许多第一代企业大亨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引退,移交问题是许多投资者最关注的。
香港是很多移民的家园,他们在1949年后从中国内地逃到这里。许多公司的创始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创了自己的企业,而且还在掌管它们。现在快到时候让下一代接手了。
据《福布斯》计算,在香港,最富有的10个家族拥有的总净值超过1200亿美元。他们中的一半人都超过了70岁,包括同时担任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主席的亚洲首富李嘉诚。
交接班高潮来临
香港一直迷醉于这些大亨们奢侈的生活方式——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是靠地产业务发家致富的,而地产行业乃是香港经济的支柱。
时尚杂志会整页整页地讲述他们的故事:他们住在哪儿、他们跟谁约会、他们穿什么以及他们参加了哪个舞会。同时,人们对香港企业界正在进行的大规模财富交接也越发感兴趣。
作为香港主要的电视台,香港电视广播百岁高龄的创始人邵逸夫爵士正在洽谈出售其在该公司26%的股权。
与香港大多数富人家庭不同的是,邵逸夫的子女对接管他的企业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
去年,曾经的亚洲女首富、没有子嗣的龚如心去世,引发了一场备受瞩目的遗产争夺战。争夺一方是一位深居简出的商人,另一方则是由龚如心的同胞弟妹暨华懋集团高管控制的慈善基金会。华懋集团是龚如心旗下的房地产公司。
2006年,香港大亨霍英东逝世,享年83岁。他的资产传给了包括他的儿子霍震霆和霍震寰在内的后代人。霍震霆和霍震寰在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上位列第九,估计拥有净资产45亿美元。
更多的第二代大亨目前正计划与霍氏兄弟一样,继承他们父辈的巨额财富。
作为香港最有权势的商人,李嘉诚到7月份就80岁了。身价约320亿美元、有两个儿子的他暗示,在他退休后,其更加保守的长子李泽钜将继承产业。而他那位更具创业精神的次子李泽楷,多年前就已经自创门户,如今控制着香港最大的固话电信公司电讯盈科。
李嘉诚去年告诉英国《金融时报》:“泽钜在他22岁时就加入了长江实业,是从基层开始干起的。泽楷有他自己的公司,不大可能会重新回到长江实业或者和记黄埔。不过,我在海外拥有自己的企业,等到时机成熟时,泽楷可能会帮助管理它们。”
二代风险
将权力传承给第二代可能需慎重对待,因为他们通常不像他们的父辈一样人脉广泛、成就斐然——即使他们中有许多人都已经获得了著名大学的MBA学位。
杨伟聪表示:“那些不够格的接班人将会惹恼职业经理人,他们可能会辞职,加盟你的竞争对手。或者他们会作出一些愚蠢的投资决定,烧光你的钱。”
家族矛盾是另外一个危险。在他们的父亲1990年去世后,郭氏三兄弟就掌控了香港最大的地产开发商新鸿基地产。直到最近,他们还一直被称为最成功的继承案例。
但在5月份,在大哥郭炳湘与弟弟郭炳联、郭炳江之间爆发惨烈的权力争夺战之后,新鸿基地产董事局免除了郭炳湘的主席一职,取而代之的是其79岁的母亲。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范博宏研究了1987年到2005年间发生在香港、新加坡和台湾的217个家族企业继承案例。他发现,在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发生代际变更的前5年和后1年,经市场指数调整的公司股价平均下跌了56%。
范博宏表示:“企业价值在继承过程中的减损程度令人惊心。”
不过,创始人还是会继续把公司财富移交给他们最喜爱的儿女,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其长期的业务往来和人际脉络。
新人上位
尽管家族继承并非亚洲的独有现象,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业务联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经常会给管理交接带来额外的复杂性。
范博宏表示:“那些创始人不是白痴,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子可能不是最有能力的人,但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那些无形资产。”
一些大亨的子女一直在承担日益令人瞩目的角色,做着接管企业和关系网的准备。
今年1月份,香港第三大富豪李兆基的长子李家杰成立了百仁基金。这个慈善基金会的大多数成员都是一些最显赫的香港商界和政界领袖的子女。
今年,香港政府聘请霍英东的孙子霍启刚、亲北京的商人曾宪梓的次子曾智雄,担任中央政策组的非全职顾问。中央政策组是港府的智囊机构。
尽管存在所有这些困难,但家族继承依然可行。冯氏兄弟冯国经和冯国纶把他们祖父创立的香港贸易公司利丰集团成功转变成了全球最大的贸易采购公司之一。
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但这句话对冯氏兄弟不适用。
上一主题:中国移动任命总裁助理李慧镝
下一主题:刘晓松:体验创业者与投资人的双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