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王学华
什么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护身符”?煤矿的档案。在采掘生产中可以避免盲目开采导致透水事故;在透水事故不幸发生后,矿山档案能起到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仅2006年12月份一个月内,全国煤矿就接连发生4起重大透水事故、死亡22人,还发生一起突水淹井事故,损失巨大。时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的李毅中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期间做客人民网时就坦承,中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发达国家50倍。
多么触目惊心的透水事故!多么惨痛的教训!可细察之下却可以发现,这其中的许多透水事故如果不是因为缺少档案资料,盲目搞开采,去碰那些“老窑水”,则完全可以避免。啥叫老窑水?也就是以往开采过的矿井,停产或关闭时间久了,采空区内大量积水。开采过程中一旦碰上老窑水,就会酿成大祸。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这些老窑水的确切位置呢?这就需要档案资料——上面标注着已经停产或关闭的煤矿的确切方位,开采时,事先注意尽可能远离它就可以避免灾害的发生。
可当前的现实情况是,有许多乡镇煤矿、个体煤矿,甚至极少数国有煤矿,在组织开采时少有测量,更谈不上有准确的矿井开掘平面图或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还要为煤矿建什么档案;也有的在开采的时候确实做到了资料齐全,但由于档案管理本身所存在的问题,没有保存好完整的档案资料,以致无档可查,时间一长,便无从知晓“老窑水”的确切位置,盲目开采也就无法避免。再细想一下,这几年关闭的非法煤矿,又有几家建档了呢?只有在隐患演变成事故之后才追悔莫及。痛定思痛,我们特别需要认真汲取这以生命为代价的沉痛教训。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究竟该怎样汲取教训呢?笔者认为,至少需要从以下几个环节采取切实措施:一是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档案的作用。在某些人,甚至担负一定职务的负责人眼里,档案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只是尘封在档案室、档案馆中成为“摆设”,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劳什子”。很显然,这种看法和想法,不是偏见,便是无知。通常情况下,事故发生后,都应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认真查找原因,总结教训,这当中一定要把档案的建立与否和是否重视档案的作用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来对待,进而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并形成一种十分强烈的档案意识。二是要建立一整套制度来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和安全,包括档案的积累、整理、保存、利用等等档案形成的全过程,切不可因只想到眼前利益,只想到经济效益,而把这些至关重要的东西不当回事,应该做到边建设,边积累,边整理,切不可低估档案的作用,表面上看来不值钱的“几张纸”将是宝贵的生命“护身符”。
从煤矿的生产安全出发,进而扩展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生产来通盘考虑,都需要真正高度档案这一安全生产的“护身符”的作用。总之一句话,切莫再因缺乏档案资料而付出生命的沉重代价。